汪金友
有一則售房廣告,被稱為業界經典:“遠離鬧市喧囂,盡享靜謐人生;絕版湖岸府邸,上善上風上水。臺地疊景,冬暖夏涼;鄰里親近,非富即貴。節能環保,領先時代;超大綠化,滿眼春意。個性化設計,緊跟時尚潮流;簡約式生活,縱顯優質品味。”
漂亮吧?動心吧?可你要真到那看一看,就傻眼了。所謂“遠離鬧市喧囂”,是因為地處偏遠;所謂“絕版湖岸府邸”,是因為旁邊有一水溝;所謂“臺地疊景”,是因為地勢低洼;所謂“鄰里親近”,是因為樓間距小;所謂“節能環保”,是因為集中供暖;所謂“超大綠化”,是因為有一塊草地;所謂“個性化設計”,是因為樓層低矮;所謂“簡約式生活”,是因為周邊沒有公交車和商務區。
中國文字的最大特點,就是一樣話,百樣說。要真的較真,人家說的也沒錯。地處郊外,不就是“遠離鬧市喧囂”嗎?同樣,地勢低洼,就是“臺地疊景”,樓間距小,就是“鄰里親近”,步行或騎自行車出行,就是“簡約式生活”。你找人家理論,一點毛病都沒有。
但從這則廣告中,我們還是發現了一些秘密。
其一,任何事物,都有它的兩面性。沒有絕對的好,也沒有絕對的壞。好的東西,也能找到壞;壞的東西,也能找到好。
其二,好的東西可以放大,壞的東西也可以放大。十畝草地可以說“超大綠化”,一畝草地也可以說“超大綠化”。
其三,這就給我們每個人的表達,提供了一個“秘密武器”。如果想說這個人好,就光說他的優點;如果想說這個人壞,就光說他的缺點。而且優點和缺點,都可以放大了說。
比如一個人干過九十件好事,十件壞事,你要是光說他的壞事,誰聽了,都會覺得他是一個絕對的壞人。同樣,一個人干了九十件壞事,只干過十件好事,要是光說他的好事,很多人也會認為他是一個絕對的好人。
幾乎所有的商家,所有的廣告,都遵循了這樣一個規律:那就是只說好,不說壞。每一家都說自己的商品好,好的不得了。其中的技巧,就是像前邊那則售房廣告一樣,絞盡腦汁,搜羅最華麗最夸張的文字,來放大自己的優點。
當然,說歸說,聽歸聽。上過幾次當之后,絕大多數的消費者,也都聰明起來。不管你說得多么好,我都要親自看一看、試一試。只有少數涉世不深者,才會一聽那些華麗的語言,馬上就“下單”。商品講究的是價值。靠廣告夸張和忽悠,終究不會長久。
怕只怕這種“優點放大術”,被其他行業所借用。比如有一些急于升遷的從政者,就已經熟練地掌握了這門藝術。無論匯報工作、介紹經驗還是各種宣傳,都只說成績,不說問題;只說優點,不說缺點;只說贊頌,不說批評。而且想方設法放大自己的成績和能力,掩蓋出現的問題和不足。

好在通訊越來越發達,信息越來越廣泛,人們也越來越聰明。無論衡量一處房還是評價一個人,大家都不止聽他說的怎么樣,更重要的是看他做的怎么樣。看那些放大的廣告及其產品,哪個不是曇花一現?
【原載《上海法治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