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電臺
日本國際廣播電臺3月28日
疫情影響下日韓船企訂單數量下滑,中國造船廠卻“毫發無損”
基于新的訂單,中國船舶工業集團公司成為2020年全球頭號商業船只制造商。一名業內權威人士說:“全球供應過剩的大背景下,需求疲軟,新冠肺炎疫情影響了企業下新訂單。”然而,中國卻是一個亮點,按總噸位計算囊括了全球訂單的大約44%,4年來首次獲得第一位。可以說,后疫情時期,中國依然毫發無損。
通訊社
英國路透社3月21日
中國已加快新冠病毒疫苗的接種速度
中國政府官員3月21日表示,中國已經加快了新冠病毒疫苗的接種速度,在大約一周時間里接種了1000萬劑次。截至3月20日24時,全國累計報告新冠疫苗接種7495.6萬劑次。國家媒體和國家衛健委的高級顧問說,中國的目標是到今年年中給14億人口中的40%接種疫苗。
土耳其阿納多盧通訊社3月29日
中國在中東發揮影響力
中國外交部長王毅訪問中東六國之際,正是美國竭力在科技方面把北京從大西洋彼岸排除出去的時候。近日,中伊兩國真正簽署了一項面向未來25年的“合作協議”。北京正在向華盛頓發出信號——如果沒有中國,伊朗核協議的沖突將無法解決。
網站
美國Payments Source網站3月25日
中國“無現金”支付成主流消費形式
自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暴發至今,中國移動支付業務量增長明顯,“無現金”支付已成為中國民眾的主流消費形式。中國政府的倡議舉措使移動支付這種消費方式加快滲透至中國民眾生活的方方面面,推動了其國內移動支付業務量的明顯增長,“無現金”支付已成為該國民眾的主流消費形式。僅2020年上半年,中國移動支付總額已達196.98萬億元(近30萬億美元),同比增長18.61%,居世界首位。
報紙
美國《華爾街日報》3月29日
中國影響全球大宗商品交易
工業金屬持續了近一年的看漲行情在本月有所動搖,因為中國退出大規模刺激政策的行動令需求放緩,這凸顯出由國家主導的中國經濟對全球大宗商品繁榮的影響日益重大。中國政府正在推動在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并已積累了海外資源,尤其是鈷、鋰和鎳這三種電池必需的資源。咨詢公司伍德麥肯茲在3月的一份報告中表示,通過贏得清潔能源競賽,中國可以擺脫對其他國家的依賴。
英國《金融時報》3月29日
面對海運延誤、運費上漲,中歐貨運紛紛轉向“鋼鐵駱駝”
中國制造商正在尋求通過陸路出口商品以避開海運延誤問題,來自歐洲的一波需求浪潮也在推動洲際鐵路貨運量激增。中國從新冠肺炎疫情中迅速恢復,幫助該國在2020年下半年主導了全球貿易,與此同時,防疫封鎖措施使其他國家對中國制造的商品——從電子產品到家電的需求猛增。業內企業和機構表示,海運(更長的)耗時以及集裝箱短缺帶來的壓力,讓途經俄羅斯和中亞地區的陸路出口線路成為有吸引力的替代選項。
編輯/孟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