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量的變化催生質的改善。
優化國有資本布局結構,事關更好服務國家戰略目標,事關更好適應高質量發展和構建新發展格局要求。
全國人大代表,中核集團黨組副書記、總經理 顧軍
核能是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目標的重要選項
關于“碳達峰、碳中和”,中核集團黨組高度重視,已經多次研究,中核集團將充分發揮我國核科技工業主體作用,積極推動核電加快發展,為落實“碳達峰、碳中和”目標提供戰略支撐。
這對核能來說是一個利好,但不能簡單的劃等號。我們不僅要研究提高核電本身的安全性,還要與整個能源結構整體配套相適應。要進一步發揮核能在改善能源結構方面的作用,不僅支撐國民經濟社會的發展,也要為生態環境建設做出核工業應有的貢獻。
全國人大代表,中國華電黨組書記、董事長 溫樞剛
推動能源轉型,展現國企擔當
推動經濟社會實現高質量發展,能源保障供應不僅要跟得上,保證安全高效,還要提升品質,做到清潔低碳。對此,溫樞剛建議,要持續推進從保障供應向增加有效供給轉變、從規模擴張向注重效益提升轉變、從要素驅動向創新驅動為主轉變,從而推動質量變革、效率變革、動力變革,堅持在能源安全保障中促進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在構建新發展格局中展現國企擔當。
全國人大代表,通用技術集團黨組書記、董事長 于旭波
國企辦醫是衛生健康事業的重要力量
目前,國企辦醫,特別是央企醫療集團,已經成為政府辦醫之外,公立醫療機構的第二國家隊,是社會辦醫中的重要組成部分,能夠與政府辦醫相互補充、相互促進、共同發展。但是基于國企辦醫產生的特殊歷史背景和現狀,國企辦醫仍然存在辦醫主體不清、土地權屬不明、不能平等參與區域醫療服務體系等問題,不利于促進國企辦醫高質量發展及公立醫院改革與管理模式創新。為此,建議:一是切實保證國企辦醫平等參與區域醫療服務體系建設。二是落實政府對國企辦醫的籌資責任。三是針對國企辦醫登記為事業單位的事項作出授權。四是對設立為獨立法人的國企辦醫提供劃撥土地政策支持。
全國人大代表,中鐵裝備集團總工程師 王杜娟
踐行“三個轉變”推動地下工程裝備產業升級
在以設備施工為工程主體的領域,定制化大型高端裝備制造企業,結合工程設計推動工程施工和產品的技術革新,可以為客戶提供系統解決方案,具備總集成總承包服務的先天優勢。因此,希望制造企業能夠進行總承包,可以通過不斷的工程實踐帶動創造更多的創新產品,也更加有利于更多的新產品更快地投入市場之中。要進一步破除制造業企業進入服務業領域的隱性壁壘,持續放寬市場準入,支持裝備企業取得工程和設備總承包資質,為制造業向制造服務業轉型提供動力,全面提升我國制造業的國際競爭力。
全國人大代表,國網河南省電力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 王金行
加快儲能產業布局
在新能源加快發展的背景下,針對新能源缺乏自身調節能力、間歇波動性大的特點,必須加快儲能設施建設,加快儲能產業布局,以實現對新能源產業高質量發展的有力支撐。加快儲能布局是搶占技術制高點、培育經濟新增長點的重要載體。儲能發展將帶動“原材料—生產組裝—系統應用”產業鏈條形成。因此。建議加快建立機制,完善儲能發展市場化環境,進一步激活我國儲能產業發展。還原儲能商品屬性;探索
“調頻和故障緊急支撐服務補償”等商業模式;完善抽水蓄能電站電價機制;研究出臺與儲能成本掛鉤的財政稅收補貼政策。
全國人大代表,五糧液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 李曙光
打造具有國際影響力的中國白酒產業集群
堅持創新為“第一動力”,捕捉市場新需求,發展行業新技術,開拓消費新模式,以創新“動能”提升發展“勢能”,引領打造具有國際影響力的白酒產業集群。作為行業龍頭企業,要在“三新”理論的指引下,善于抓第一,創一流,把握擴大內需和消費升級大趨勢,持續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
面對擁有14億人口、4億多中等收入群體的全球最大最有潛力的國內市場,五糧液正始終堅持“聚焦主業、做強主業”總體戰略,以滿足消費升級新需求為目標,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引領,全面推進五糧液更大的創新發展、轉型發展、跨越發展。
全國政協委員,中國石化黨組副書記、總經理 馬永生
加快推進氫能產業發展,保障國家能源安全
大力發展氫能對保障我國能源安全、應對全球氣候變化意義重大。目前,我國在氫能相關技術上取得一些重大進展,但氫能產業總體尚處于試點示范、市場推廣階段。針對我國氫能產業發展面臨的問題,建議加快氫能產業發展,一是加強氫能產業頂層設計。二是加強關鍵核心技術攻關。三是加強標準體系制定。四是加強產業政策扶持。早日實現氫能商業化和規模化開發利用。
當前中國石化年產氫氣350萬噸,是國內最大氫氣生產企業,我們將錨定建設中國第一大氫能公司的目標,加快推進氫源由灰氫向藍氫、綠氫轉變。
全國政協委員,中國華能黨組書記、董事長 舒印彪
加快終端能源消費領域的電氣化進程,助力“碳達峰、碳中和”
加快終端能源消費領域的電氣化進程,是助力“碳達峰、碳中和”的重要途徑。要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目標,到2060年我國電能消費比重必須達到70%以上。
電作為清潔高效的終端能源載體,電能消費占終端消費比重每提高1%,能源強度可下降3.7%。目前我國在工業、建筑供暖、交通等能源消費領域還存在能耗高、排放量大的問題,電氣化水平還有很大提升空間。對此,建議:一是深度拓展工業電氣化,促進節能減排。二是大幅提高建筑用能的電氣化水平。三是加快推進交通電氣化。四是加快突破關鍵核心技術,為能源消費方式的綠色轉型提供科技支撐。
全國政協委員,東航集團黨組書記、董事長 劉紹勇
建議制定中國民航業2030碳達峰和2060碳中和方案
當前面臨的一些因素,直接影響著民航業碳達峰、碳中和目標路徑的制定及實施,包括資源配套瓶頸、國際談判壓力、碳減排壁壘等。因此,建議:一是保持行業發展與控制碳排放的平衡,促進民航業綠色可持續發展。二是加強多方協同,努力提升機隊運行效率。三是統籌碳市場機制,推進民航行業碳市場建設。四是推動可持續燃料、飛機等新技術變革。五是建立航空業碳排放交易管理平臺。六是推進航空業綠色發展配套法律法規的制定。完善頂層設計,加速出臺與能源結構和產業布局等調整相配套的法律法規、指導性意見,為“碳達峰、碳中和”目標的實現提供法律保障。
全國政協委員,保利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 徐念沙
三方面加快推動養老行業發展
“十四五”時期,我國老年人口將突破3億,進入中度老齡化社會。目前,養老服務消費潛力、市場活力尚未充分激發,發展不平衡不充分等問題依然存在。如,養老行業政策體系性、落地性有待提升,支付能力與供給成本錯位,盈利模式尚未跑通,養老產業生態發展滯后,未形成良性循環等。
對此,建議:通過完善政策體系化設計,加強多環節執行和落地;支持養老行業降本增效,增強造血能力;支持“三位一體”中國特色養老模式發展等三大舉措,進一步完善養老行業體系化政策。
全國政協委員,中建集團副總經理 周勇
加快推動“醫康養”一體化模式落地,實現養老行業高質量發展
“醫康養結合”一體化養老模式,將現代醫療服務技術與養老保障模式有效結合,實現“有病治病、無病療養”的養老創新,可以全面滿足多層次、多樣化健康養老需求,加速推進醫康養結合的發展,代表著養老服務業未來發展的方向。
因此,建議:一是加強區域配建規劃,提升綜合服務能力。在一定人口規模的城市片區內,配建一定規模的“醫康養綜合體”,滿足本區域長者需求。二是推進“放管服”改革,激發市場活力。促使養老服務企業充分調動醫療、養老服務資源,以醫療收益反哺養老部分,為社會提供穩定的“醫康養”綜合服務。
全國政協委員,中國安能安全環保部部長 張利榮
把中央企業應急救援力量納入國家應急體系
新時代中央企業應在應急救援中有更大作為。首先,要進一步建強國家自然災害工程救援的骨干力量,組建并加強電力、交通、礦山、化工、醫療、核救援等專業力量,并將中央企業應急救援隊伍拓展建設成為可遂行應急救援任務的支援力量,打造骨干力量、專業力量和支援力量“三位一體”的中央企業應急力量體系。
其次,要健全中央企業應急救援指揮體系。在應急管理部統一協調下,由國務院國資委建立中央企業應急救援指揮體系和信息平臺,統籌中央企業應急力量和資源,實現上下貫通,切實提升中央企業應急救援綜合效益。
全國政協委員,核工業北京地質研究院院長 李子穎
要更加關注地熱能的發展
作為清潔能源之一的地熱能,其勘查開發應引起高度重視。
地熱能極其穩定,不像風電、光伏等受晝夜、季節、氣候等因素影響。但當前現狀是國家并未像對待風電、光伏那樣給予地熱發電相同的電價支持,嚴重影響了企業參與地熱開發的積極性,導致地熱資源勘查程度不足,從而影響了地熱產業發展;同時,地熱礦產資源費用的征收也不同程度上阻礙了地熱行業高質量發展。
為此,建議參考風電、光伏等可再生能源早期電價政策,在西藏地區實施地熱發電與風電、光伏同等電網價格。
全國政協委員,原中國船舶黨組書記、董事長 董強
加快發展零碳排放船舶,搶占國際競爭新高地
為加快我國零碳排放船舶發展,搶占船舶工業國際競爭的新高地,中國必須采取強有力的行動,確保低碳/無碳創新技術研發與應用以及相關基礎設施建設。首先,應將低碳/零碳排放船舶發展納入船舶工業“十四五”發展規劃;其次,應大力支持低碳/零碳排放船舶研發和運營;再次,應積極推動產業技術交流合作,支持國內產業鏈上下游交流合作,發揮大型企業的龍頭帶動作用;支持電氣、航天、能源等其他行業與船舶工業的技術交流合作,加快燃料電池、低溫材料等領域的技術上船應用的研發充分利用國內外資源,提升我國在相關技術領域的國際競爭力。
全國政協委員,中國石油原董事長 王宜林
低碳化轉型為油氣供應安全帶來新的挑戰
從長期看,石油作為重要的化工原料在現代社會中不可或缺,天然氣作為可再生能源規模化發展的必要支撐,將保持較高水平增長。在全球低碳化轉型浪潮中,油氣供應安全仍是我國能源安全的一項短板。
為進一步保障國家能源安全,建議:一是進一步加強國內油氣勘探開發,夯實基礎保障能力;二是優化國際市場布局和資產結構,高效發展國際油氣合作和海外投資貿易業務;三是加快推進生產環節節能減排,推動油氣業務綠色發展;四是大力推進油氣產業數字化轉型,不斷攻克關鍵核心技術。
全國政協委員,寧德時代董事長 曾毓群
加快電化學儲能新型基礎設施建設
光伏+儲能,將為可再生能源大規模發展和并網提供有力支撐。儲能系統作為能源存儲轉換的關鍵,可以提高多元能源系統的安全性、靈活性和可調性,是構建能源互聯網的核心。不過,當前我國電化學儲能的大規模商業化應用依然面臨著政策和市場環境的掣肘。下一步,應當加強頂層設計,將電化學儲能作為國家新型基礎設施,納入國家和地方“十四五”能源發展規劃、電力發展規劃、可再生能源規劃;建立市場機制,讓儲能既要“有效”(有效果有價值),也要有利(有價格有收益);推進新能源發電+儲能,同步制定儲能電站性能和安全標準,防止低水平競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