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錦
國企管理智庫副理事長、中國企業研究院執行院長
“一個抓手、四個切口”“五個新”“一個總目標”“兩利四率”“三個結合”“三位一體”......在2月23日國新辦新聞發布會上,許多國企改革發展新提法,充分體現了國有資產監管部門對“十三五”準確把握與理解,更展示出聚焦“十四五”的新理念、新布局。
從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到全國兩會,一系列高層會議陸續舉行,以及《“十四五”規劃》的公布,為未來五年和十五年中國發展擘畫出新的藍圖。國有企業發展的清晰輪廓和未來走勢也被勾勒出來。
在全國兩會召開前夕,國務院國資委黨委書記、主任郝鵬在國務院新聞辦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回答中外媒體記者提問時,各個方面的提法比較新,也比較系統,引人注目。
當然,很多新理念是中央高層會議提出來的,只是因為新聞發布會上的集中表達,而有一種新話語沖擊波之感。在“十三五”邁向“十四五”時期,恰逢“兩個一百年”歷史交匯期,國有企業改革發展形勢變化大,思路也就跟著變。其中,體現了中國國有資產監管部門對前五年的把握與理解,更展示出今后五年的新思路。
國有企業“量、質、效”五年成績亮眼
“十三五”,在中國的發展歷史中無疑是具有標志性意義的五年。一連串富有張力的數據,繪就出一張張亮麗的成績單。中央企業也交出了一份比較優異的成績單。
全國國資系統監管企業2020年底資產總額達到218.3萬億元,營業收入59.5萬億元、利潤總額達到了3.5萬億元,“十三五”期間年均增速分別是12.7%、7.4%、10.7%。
國務院國資委在2月23日國新辦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對過去五年精粹的總結概括,給人留下了深刻印象。
“中央企業2020年發揮了抗擊疫情的先鋒作用、復工復產的支柱作用、科技創新的突破作用、產業鏈供應鏈穩定的基礎作用。”這是黨中央以大量事實為依據,對中央企業2020年工作作出的高度評價。
“‘十三五期間,國有企業改革取得了‘三個歷史性突破‘五個實質性進展和‘一個根本性加強,為‘十四五國有企業高質量發展提供了強大動力。”國務院國資委對國有經濟的地位、功能、職責與作用,都講得很明白,思路高度清晰。可以看出總結的高
度自信。“報國為民的央企擔當”,總結最后畫龍
點睛地回答了為什么要國企?國企怎樣干?國企為什么行?這是對人民的匯報、對歷史的回答、對世界的宣示,鏗鏘有力,擲地有聲!
其中,“五年來,國有企業在‘量、質、效三個方面都發生了很大變化”,這是國務院國資委歷史上第一次用這樣的總結概括方式來介紹成績,有振聾發聵之效。
“量”上的顯著增長,是基礎。規模體量上,“十三五”期間,中央企業資產總額連續突破50萬億、60萬億關口,2020年底達到69.1萬億,接近70萬億,年均增速達到了7.7%。在效益增量上,中央企業的利潤總額、凈利潤年均增速分別達到了8.8%和9.3%。無論規模還是效益,都高于同期宏觀經濟的增速。
“質”上的明顯改善,是本質。
“十三五”期間,中央企業的勞動生產率年均增速達到7.8%,營業收入利潤率提升1.7個百分點,資產負債率降低2.2個百分點。幾個“率”的“兩升一降”的背后是中央企業運行質量的改善、市場競爭力的增強。
“效”上的更加凸顯,是目的。一是服務國家戰略上發揮了表率作用。
“十三五”期間,中央企業累計在落實國家區域發展戰略上完成投資17.9萬億元,比
“十二五”增長36.4%。二是在科技創新上發揮了引領作用。除
了有一大批科技成果,在“十三五”期間中央企業的研發投入強度從2015年的2.16%提升到去年的2.55%。“十三五”期間,累計投入的研發經費達到3.4萬億元,承擔的一批國家重大科技專項都取得了具有世界領先水平的重大創新成果。
三是在共建“一帶一路”上發揮了帶動作用。中央企業“十三五”期間高質量建設“一帶一路”沿線項目超過3400個,實施了一批民生項目,打造了一批標志性工程,有力帶
動了我國裝備、服務、技術標準“走出去”。四是在保障和改善民生上發揮了骨干作用。中央企業無論是在扶貧方面,還是在抗擊新冠肺炎疫情、應對重大自然災害,都展
示了報國為民的央企擔當。特別是“效”的凸顯,回答了國家為什么
要國企?國企怎樣干?國企為什么“行”?僅僅“表率”“引領”“帶動”與“骨干”這四個詞的選就擇恰如其分,一系列數字的支撐堅強有力,引起世界各大媒體的廣泛關注與轉載。
國企業改革發展路徑悄然變化
從新聞發布會上提出的國企改革發展新思路新舉措,可以發現總結思維方法發生了變化。跳出央企看央企,著眼國家檢驗國有經濟任務與作用,這是更高層次的思維方式。從國家治理的角度來說道國企的情況,這是一個新的高度。
特別是郝鵬在講話中,新的語言、新的詞組、新的句式,給人強烈的沖擊。也許我們覺得很多話是經常聽到的,但這猶如日月星辰常在眼前流過,平時不大能覺察其中的變化。可是,如果回眸五年前的
提法,兩相比較,會覺出許多變化已經發生,可以明顯感覺歷史已經翻開新的一頁。
許多語言還是那些,但是詞組發生變化,位次與份量都發生了變化。這些變化,映射出黨中央、國務院對國資國企提出的一系列要求、作出的一系列部署和正在進行意義深遠的戰略升級,這些話語的變化與句式的重組,讓人感受到國有企業改革發展路徑的悄然變化。
做強做優做大國有企業轉變為國有資本和國有企業共同做強做優做大,這是指導思想的變化。
因為這是理論綱領,所以不能不放在前面來說。郝鵬答記者問時表示,“十四五”要實現“五個新”和“一個總目標”。這“五個新”最終要落實到一個總目標,就是做強做優做大國有資本和國有企業。
表面上,這是國資國企改革的內容與目標,更加統一,相輔相成。實際上,反映了思想路線的變化過程。因為在前五年,發生過一場誤讀。把國有資本做強做優做大,是在國資改革范疇里講的,是對國有企業做強做優做大的補充與完善,這毫無疑問是正確的。但是,卻有人夸大了范圍,以國有資本做強做優做大取代國有企業做強做優做大,一時間出現不要講國有企業做強做優做大的說法。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改革不是把國有企業做小了,做沒了。這使得人們對這個處于核心地位的理論進行冷靜思考。
從馬克思主義辯證唯物主義理論上進行思考,國有資本屬于物質形態,國有企業屬于組織與人的形態,這是有著根本性質的區別。單純國有資本論,就是單純物質利益論,對黨的領導、工人階級主體地位、思想政治工作優勢,都會帶來沖擊,副作用會慢慢呈現。做強做優做大國有資本和國有企業,使得理論上有明辨是非、正本清源作用。以共同做強做優做大取代單純的國有資本,使得改革的目標更加完備,改革的效果更加全面,改革的理論更加成熟。
這五年的國企改革過程從哲學上講,有個正反合的歷史演變。這是歷史性的進步。
黨的領導、黨的建設由國企發展的保障地位提升到領導地位,成為國企改革發展的總抓手。
在“十三五”開始的第一年,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國企黨建座談會上發表重要講話,這被視為國企發展史上的“古田會議”。黨的領導在“政治核心”前面加上“領導核心”一詞,猶如定海神針。
國企改革落實三年行動方案的“一個抓手、四個切口”。“一個抓手”就是加強黨的領導和完善公司治理相統一,把黨的領導融入公司治理各環節,把企業黨組織內嵌到公司治理結構之中,明確和落實黨組織在公司法人治理結構中的法定地位。這樣的論斷和要求是超越時代的、橫貫中西的,更是具有開創意義的。
前段時間提出的公司治理機制內容是“權責法定、權責透明、協調運轉、有效制衡”十六個字。把黨的領導列入職權法定基本要求,是依法全面履行黨的領導的法律基礎。
國務院國資委提出央企的“兩利四率”目標,發展由速度規模型轉化為“質量效益型”,表明高質量形成新的標準體系。
郝鵬答記者問提出“兩利四率”,是對黨的十九大提出以高質量發展為主題的落實。以質量和效益替代規模和增速,成為經濟發展的首要問題,也就是經濟發展從“有沒有、有多少”轉向“好”。這一變化,從根本上決定了國資國企發展發生歷史性變化。
國資改革由單純放權到提高監管效能轉變,使得國資改革與監管的目的統一起來。
郝鵬在回顧國資監管情況時說,完善國資監管體制取得實質性進展,國有企業黨的領導和黨的建設得到根本性加強。顯然,國資監管體制已經成為黨的領導與國家治理體系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
我們還要注意的是,過去國資改革通常提法是通過轉變國資監管職能,進一步加強向國有企業的放權、授權力度,句號往往停留在改革手段上。郝鵬提出,以管資本為主,更加注重專業化、體系化、法治化監管,進一步提高監管效能,切實守護好、發展好全國人民的共同財富。“三化”是一個新的提法,而“提高監管效能”作為目的,也是一個新的理念。
當然,國務院國資委關于國資監管體制四個“三”的新提法、新概括,包括“三位一體”的職能定位、“三個結合”的制度創新、
“三類公司”的總體格局、“三化監管”的比較優勢,集中體現了國資監管體制的新特征、新成果。
實踐證明,黨中央、國務院關于完善國資監管體制的決策部署是完全正確的,這一體制適應我國國情,具有中國特色,符合市場經濟規律和企業發展規律,也是行之有效的。這讓全社會對堅持社會主義基本經濟制度、做強做優做大國有資本和國有企業更加充滿信心。
國企結構調整由傳統的“四個一批”向新“四個一批”轉變,國家隊支撐功能更加明確而精準。
郝鵬在答記者問時表示,要更加突出主業、實業和核心競爭力的標準,更好推動重組、整合、調整、優化,加快打造一批行業產業龍頭企業、一批科技創新領軍企業、一批“專精特新”冠軍企業、一批基礎保障骨干企業。
這就使得2016年提出的“鞏固加強一批、創新發展一批、重組整合一批、清理退出一批”由目標籠統走向具體。
國企科技領域創新驅動向全面塑造發展新優勢轉變,為新型舉國體制優勢提供了重要支撐。
“十三五”時期國有企業科技創新取得了重要進展。“一個機制、三個一批、六個打造”,是國資國企改革發展在科技創新方面取得重大成效的體現,是國資系統深入實施“堅持創新驅動發展,全面塑造發展新優勢”戰略、全面發揮市場經濟條件下新型舉國體制優勢的根本所在。
“一個機制”,是指國務院國資委成立推動中央企業科技創新工作領導小組、設立科創局、構建科技創新運行機制,集結中央企業的科技創新力量。
“三個一批”,是指國務院國資委提出的形成一批世界級科技成果、一批高水平科技平臺、一批高層次創新人才,為“十四五”時期中央企業科技創新啟航新征程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六個打造”,是國務院國資委強調把科技創新作為“頭號任務”,努力打造科技攻關重地、原創技術策源地、科技人才高地、科技創新“特區”,加快打造一批科技創新領軍企業,把中央企業堅決打造成為國家戰略科技力量。
國資改革目標由“三做四力”改變為“三做五力”,使得創新的地位更加突出。
曾經的提法是“大、強、優”,2015年重提時以“強、優、大”的排序出現,經過多年的快速發展,我國產業體系依然存在“大而不強”“全而不優”的現象。特別是2020年11月,把2015年9月國企改革頂層設計的“四力”標準,擴充為“五力”,把競爭力調到首位,緊隨著新加上“創新力”,競爭力來自創新,把創新放在決定性的位置。
過去的五年,國資國企改革發展與黨建豐富多彩、波瀾起伏,新的理念、新的思路、新的語言層出不窮。詞語、詞組句式的變化,只是大劇變之一角。僅從以上舉例,便可以發現變革的深入。
進入新階段之后,中國國有企業改革發展與現代化建設在多個方面開始進入鮮有模仿對象的“無人區”。面對不斷碰到的新問題,在艱苦的探索中,破解難題的思路,終于一個接著一個提出來,成熟起來,也開始完善起來。
萬變不離其宗。盡管形式上、語言上變化很多,但是堅持黨的領導、堅持現代企業制度的“兩個一以貫之”的本質不變,報國為民的央企擔當不變,甚至更加強化、更加到位。這也是前五年改革發展的重要特征。
形成國有企業新話語體系
是時代的必然
我們可以發現,這些語言詞句的變化,不是國有企業與國資監管部門刻意的標新領異,而是時代變化推進的必然結果。
如果有人為努力的成份,也很容易發現這些新的語言、新的概念、新的思想,是對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的領悟,是對黨中央、國務院新的決策的執行的必然結果。我們可以很快找到這些變化的理論來源。
新發展理念,是五年前習近平總書記在關于《中共中央關于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的建議》的說明中首次提出的。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發展理念是發展行動的先導,是管全局、管根本、管方向、管長遠的東西,是發展思路、發展方向、發展著力點的集中體現。
新發展理念提出后,相繼提出高質量發展的主題,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主線,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的支撐,三去一補的措施,雙循環戰略的實施。
黨中央提出這些重大決策的五年,國有企業領悟在前,執行在前,落實在前,使這些思想在國資國企的實踐中得到落實,并且轉化為國資國企特色的語言。
術語革命是實踐經驗的升華,是創新積累到一定程度的質的轉變。作為《資本論》闡釋者的恩格斯,其重要理論貢獻就是提出了《資本論》的術語革命問題。恩格斯指出術語革命的實質就是從“經驗事實”的經濟學范疇轉變為“概念”的哲學范疇。
恩格斯從術語革命的視角將馬克思的《資本論》同古典政治經濟學徹底區分開來,從而凸顯出《資本論》所具有的革命意義和存在論意義。
我國進入新發展階段,國有企業尤其是中央企業在實現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這個歷史宏愿的進程中,要承擔新的使命和任務,必然發生術語革命。
在過去五年,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就國資國企改革發表重要講話,黨中央、國務院發表一系列文件,可以這樣認為,國企改革發展的新詞語體系形成,相當部分直接來自領導講話與文件,相當部分是國資國企系統貫徹執行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銳意進取、奮力拼搏,永往直前、攻堅克難實踐的思想理論成果體現。
在展望今后五年時,郝鵬答記者問時表示,“十四五”要實現“五個新”,是指高質量發展再上新臺階,科技自立自強展現新作為,布局結構調整邁出新步伐,國資國企改革取得新成效,黨的建設得到新加強。“五個新”,表明國資委領導強烈的創新意向與追求。國企改革發展話語體系勢必更豐富、更深刻,使得國企更有希望。
國企改革發展新話語體系形成,是國資國企隊伍富有朝氣與生命力的體現。
堅持解放思想、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弘揚與時俱進的創新精神,是我們黨在長期執政條件下保持先進性和創造力的決定性因素。這正是國有企業保持穩健持續發展動力旺盛動力。
郝鵬表示,成績的取得,根本在于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的堅強領導,根本在于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科學指引。
我們可以這樣認為,國有企業新話語體系的逐步形成,是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在國資國企領域實踐反映,有些內容是新階段、新理念、新布局的直接體現。
當然,從可以感知的創新語言脈動,不斷為高質量發展增添新動能,可以預料,國有企業在“十四五”期間將以更多的新變化出現在我們面前。隨著我國經濟進入高質量發展階段,國有經濟優勢將更加明顯,黨領導下的國有企業一定會創造更加恢弘的業績,放射出更加耀眼的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