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梓桐

今年,中國經濟增長預期目標設定為6%以上。國家發展改革委主任何立峰表示,有信心、有決心、有實力、有底氣實現今年的目標任務。
高目標強支撐
李克強總理作政府工作報告時,已經全面客觀地總結了去年和“十三五”時期的主要工作,深刻分析了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我們將面臨的嚴峻復雜形勢,提出了今年和“十四五”時期的主要工作部署。
2020是情況非常特殊的一年。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蔓延全球,疊加各種因素,美國經濟下降3.5%,歐盟經濟下降6.4%,日本經濟下降4.8%,而我國經濟正增長2.3%,成為世界主要經濟體中唯一實現正增長的國家。經濟總量突破了101萬億元,人均國內生產總值超過7.2萬元,相當于1.05萬美元。
此外,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取得了偉大歷史性成就,脫貧攻堅戰取得了全面勝利,
“十三五”規劃圓滿收官。這為實現今年目標任務和“十四五”規劃創造了更好的條件、夯實了更厚實的基礎。事非經過不知難,這些成績來之不易,經驗彌足珍貴,必須在今年和今后一個時期繼續發揚光大。
今年的目標任務已經確定——國內生產總值增長6%以上。經濟形勢比較復雜,主要是不確定性因素比較多,疫情的走勢、外部環境的變化都會產生影響。
1-2月,中國經濟延續了去年下半年特別是四季度以來的走勢,保持了穩中向好的態勢。出口增長可能超過50%,PMI等先行指標一直保持在50%以上,用電量、發電量的增長幅度一直保持在20%以上,鐵路日裝車量等貨運指數增長幅度一直保持在10%以上。這都說明,中國企業適應形勢發展變化的能力很強,中國經濟的韌勁很強,中國經濟發展的后勁很強。
從第一產業看,經過多年實施“藏糧于地、藏糧于技”戰略,我國農業基礎設施條件有了極大的提升和改善,如果不發生特別重大的自然災害,今年糧食產量保持在1.3萬億斤以上是可以實現的,全國基本口糧可以實現自給。
從第二產業看,經過多年實施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推進高質量發展,新興產業方興未艾,傳統制造業正在加快向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方向發展,中國工業門類齊全、體系完整的優勢日益凸顯,前景可期。
目前比較困難的是第三產業,難點、問題、堵點相對比較多,特別是酒店住宿、客運服務、旅游娛樂方面的問題要多一些,中小微企業困難會大一些,各地方、各部門正在會同相關方面,大力幫助企業解決這些難題。
新部署新期待
“十四五”規劃綱要主要是根據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通過的關于“十四五”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建議》編制的,突出體現了立足新發展階段、貫徹新發展理念、構建新發展格局、推動高質量發展的要求。從發展改革工作角度看,閱讀研究規劃綱要以及推進實施,重點要關注三個方面:
一是主要目標指標。按照《建議》“六個新”的要求,在規劃綱要中設置了5個方面20項主要指標,其中,經濟發展方面有3個指標,創新驅動方面有3個指標,民生福祉方面有7個指標,綠色生態方面有5個指標;另外,在安全保障方面,還第一次設置糧食安全和能源安全指標。這20項指標充分體現了新發展理念的要求,與高質量發展指標體系進行了充分對接。向遠看,“十四五”規劃銜接了2035年的遠景目標;向近看,與“十三五”規劃指標進行了充分銜接。同時,在具體指標值的設定和測算過程中,堅持實事求是、科學合理,盡力而為、量力而行的原則,同時也為應對不確定性預留了空間。
二是重要任務舉措。規劃綱要按照《建議》的要求,設置了19篇、65章、192節,其中重大任務舉措17篇,主要涵蓋了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生態文明建設“五位一體”總體布局的內在要求,體現了全面覆蓋和重點突破相結合、有效市場和有為政府相結合,針對性、指向性、操作性都比較強。相信規劃綱要通過后,各地區、各部門可以比較順利地組織實施。
三是重大工程項目。主要是兼顧“國家大事”和“關鍵小事”,有三個方面:第一,引領未來發展的關鍵性重大攻關項目,包括量子信息、星際探測,以及涉及能源安全、糧食安全和產業鏈供應鏈安全的“卡脖子”重大攻關項目,我們將充分發揮新型舉國體制作用,按照“揭榜掛帥”的要求予以推進。第二,基礎設施領域具有世界級水平的標志性工程,包括已經開工的川藏鐵路,正在謀劃推進的沿江沿海鐵路以及雅魯藏布江下游水電開發。第三,直接關系民生的系列重大項目,包括城鎮老舊小區改造、公共服務設施建設,以及養老、托幼等直接關系民生的項目。
何立峰表示,通過“十四五”規劃的實施,到2025年,國家發展改革委有信心、有決心實現我國經濟社會發展水平邁上新的大臺階,為到2035年基本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夯實更厚實的基礎、創造更好的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