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德容 全成
摘要:加強基層防疫隊伍管理和設施建設是健全動物防疫體系的重要環節。松滋市在對動物防疫隊伍職業化管理方面具有獨特之處。以松滋市的實踐經驗結合畜牧發展的新形勢,探討了當前基層動物疫病防控的優勢及薄弱環節,提出了增強基層動物疫病防控能力的建議。
關鍵詞:基層;動物疫病;防控
中圖分類號:S851? ? ? ? 文獻標識碼:B? ? ? ? 文章編號:1007-273X(2021)03-0030-03
基層動物防疫是有效控制動物疫病發生、確保公共衛生安全及畜牧業健康發展必不可少的重要環節,做好這項工作對防控重大動物疫病、促進養殖業健康發展意義重大[1]。當前基層動物疫病防控體系建設較以前有很大提升,但仍然存在基礎設施薄弱、技術人員匱乏等問題,動物防疫手段與當前現代畜牧業發展需求存在差距,在遭遇重大動物疫情時疲于應付[2]。結合筆者在松滋市多年的基層工作經驗,對基層動物防疫存在的問題進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應的改進措施。
1 松滋市動物疫病防控工作概況
松滋市地處鄂西南,地貌上山區、丘陵和湖區三分天下,畜禽養殖產業發展迅速,是全國生豬調出大縣。2016—2018年生豬年出欄持續穩定123萬頭上下,家禽年出欄701萬羽,牛羊出欄10萬頭(只)。全市農業產業化重點龍頭企業52家,溫氏、襄大兩家10億元以上企業引領松滋生豬產業。在當前畜牧業管理模式處于向現代農業轉變的關鍵時期,松滋市積極探索動物防疫新方法,全面規范動物防疫員職業化管理,推進落實養殖企業全方位落實動物防疫主體責任和“先打后補”政策,群防群控,多措并舉,形成動物防疫隊伍精干、群眾實惠滿意、工作責任落實的良好態勢。
1.1 重新定位動物防疫員工作職能,變“包袱”為資源
松滋市早期的動物防疫隊伍從鄉村獸醫人員中產生,人員素質低、作風散。2006年全省鄉鎮事業單位體制改革,全市大部分獸醫工作者成為鄉鎮“以錢養事”動物防疫人員,畜牧部門只負責業務技術指導,形成了工作無抓手、任務難落實、人員情緒大的被動局面。2008年3月松滋市政府召開關于完善動物防疫管理體制專題會議,將動物防疫等公益性服務由過去的鄉鎮政府委托服務調整為畜牧部門委托服務,市畜牧獸醫局負責全市動物防疫工作的組織、管理、監督和協調工作,鄉鎮人民政府負責本轄區動物防疫工作的具體實施,村級動物防疫員從單純動物防疫注射人員轉變成鄉鎮畜牧獸醫工作的人力資源,“政府保密度、部門保質量”雙軌目標責任制得到基本落實。
1.2 精減動物防疫員職數,提高報酬標準
2008年動物防疫體制改革初全市聘用動物防疫員230名,勞務報酬經費及社會保險經費126.5萬元,人均5 500元。防疫員繳納各種保險后少有節余,導致防疫員工作積極性低。松滋市就從人員瘦身、提高待遇方面入手,到2020年全市通過考試考核選拔聘用動物防疫員117名,2016年起市財政逐年為畜牧部門增加“以錢養事”配套資金,動物防疫員勞務報酬加上動物血防、布病凈化等專項工作報酬,人均3.6萬元左右,全體動物防疫員納入社會養老統籌,為動物防疫隊伍的相對穩定提供了一定的保障。
1.3 拓寬工作責任,挖掘資源潛力
打破原先動物防疫工作的條條框框,重新劃定動物防疫員在基礎免疫、防疫監管、疫病監測和疫情預警等方面的職責,充分實現動物防疫工作的規范化。針對部分養殖業主防疫法律意識淡薄、防疫主體責任弱化等問題,市畜牧部門變“被動督促”為定期“主動監管”,從扭轉養殖業主和散養戶陳舊防疫理念入手,加大動物防疫政策及法規宣傳力度,確保動物疫病防控無死角;同時全市抽出6名動物防疫員專職從事病死動物無害化處理全程監管,將動物血防查治、布病凈化采樣、疫病監測采樣工作等以專項任務下達分配給動物防疫員,充分拓展動物防疫員工作區間,挖掘隊伍工作潛能。
1.4 動物防疫經費分配體現“以錢養事”原則
年初制定動物防疫經費預算方案,加強動物防疫經費管理,把動物防疫報酬精確預算到戶、到場、到事,每名動物防疫員明白該干多少事,得多少報酬。年終鄉鎮畜牧中心組織對動物防疫員進行工作考核,聘請村組干部、養殖場戶代表進行評議,根據考核評定等級方法結算防疫報酬,充分體現“以錢養事”、按勞分配的原則。
1.5 加強技能培訓,提高整體業務水平
松滋市畜牧獸醫服務中心每年組織1次動物防疫員集中培訓,將省、市主管部門提出的免疫規程、疫苗管理、空瓶回收、免疫登記、布病凈化等防疫工作新要求及時傳達貫徹到每一名動物防疫員,同時根據需要有針對性地組織動物防疫員開展動物防疫操作技能、動物血防、疫病監測、流行病學調查等方面的專題培訓,提高動物防疫員的綜合技能。
1.6 扎實開展基礎免疫
多措施并舉落實基礎免疫。通過春秋集中免疫、月月補針的工作模式,以鄉鎮為單位集中組織開展高致病性禽流感、牲畜口蹄疫、豬瘟、羊小反芻獸疫等強制病種基礎免疫,全面落實“先打后補”政策。2020年該市共實施免疫豬瘟、豬口蹄疫各101萬頭(次)、牛羊口蹄疫12.5萬頭(次)、家禽禽流感免疫1 080萬羽(次),免疫密度達到100%,全市未發生重大動物疫情,動物防疫工作達到了預期目標。2020年“先打后補”補貼生豬養殖企業21家、禽類養殖企業16家,下發疫苗補助資金55.98萬元。
1.7 重點開展免疫抗體監測
每年集中防疫結束后,市獸醫實驗室組織開展畜禽免疫抗體監測。2020年度春秋2次隨機抽樣檢測畜禽血清樣品8 122份(次),檢測豬瘟免疫抗體合格率為91.8%、豬O型口蹄疫免疫抗體合格率為85.9%、高致病性豬藍耳病免疫抗體合格率為87.8%;牛A型、O型口蹄疫免疫抗體合格率分別為97.6%、94.1%;羊O型口蹄疫免疫抗體合格率為87.4%、羊小反芻獸疫免疫抗體合格率為89.1 %;雞新城疫免疫抗體合格率為96.9%、家禽H5、H7亞型禽流感免疫抗體合格率分別為98.1%、99.5%;豬、牛、羊口蹄疫非結構蛋白均未檢出陽性,畜禽強制免疫病種免疫抗體合格率總體達標。
1.8 建立動物防疫網格化管理模式
根據湖北省人民政府《關于加強動物防疫體系和能力建設的意見》(鄂政發[2019]20號)文件精神,松滋市建立完善動物防疫工作網格化管理體系,將全市17個鄉鎮街道及動物防疫重點監管場所劃分為5個網格,各鄉鎮在此基礎上按照“科學設置、便于管理”的原則劃分成若干小網格,每個小網格配備1名網格員,負責網格管理工作,網格涵蓋全市234個村、2 492個生產小組、2 491家畜禽養殖場戶、1家病死動物無害化處理中心和 5家畜禽屠宰場。網格化管理內容包括檢驗檢疫、執法監督工作及動物強制免疫、動物疫情報告、疫情應急處置、病死畜禽無害化處理等公益性工作。
2 存在的問題
2.1 基層人員年齡結構老化,專業素質普遍偏低
基層動物防疫人員普遍存在年齡大、學歷低的情況,加之基層動物防疫工作待遇偏低、工作環境較差,無法吸引并留住專業人才。以筆者工作的松滋市為例,2020年聘用動物防疫員117名,其中50歲以上42人,占35.9% %;40~50歲67人,占57.3%;30~40歲8人,占6.8% %;30歲以下0人。學歷層次大專以上45人,占38.4%;高中(中專)66人,占56.4%;初中水平6人,占5.2%。過大的年齡層次結構不適應現代動物防疫工作的要求,個別動物防疫員由于文化水平過低,不能夠正常操作使用電腦。在專業人員招聘方面,高校畢業生因為編制限制和收入水平不高、環境艱苦等原因不愿意加入動物防疫員行列,動物防疫員隊伍后援力量不足,有些地方出現動物防疫人員斷檔,有事無人做的局面。
2.2 動物防疫體系基礎設施投入和財力保障不夠
完備的動物防疫體系是提高動物疫病防控能力、實現畜牧業持續穩定發展的基礎,也是保障畜產品安全和公共衛生安全的必然要求。以松滋市為例,在 2006年全省鄉鎮事業單位體制改革后,動物防疫“以錢養事”經費與其他行業相比長期處于較低水平,一是鄉鎮基層動物防疫人員收入不高;二是在動物疫病監測、預警預報、重大動物疫病防控方面經費投入不充足,基層防疫體系缺少必要的預防、診斷、檢疫和監測手段;三是在獸醫實驗室建設方面缺乏必需的二、三類疫病臨床診斷設備和診斷試劑,獸藥質量監察、獸藥殘留監控與安全評估等方面的設施設備落后。
2.3 部分養殖場戶防疫觀念落后
隨著畜牧業的快速發展和養殖新技術、新理念的不斷推陳出新,政府的各項新政策、新措施也陸續出臺,例如病死動物集中無害化處理、動物防疫 “先打后補”及畜禽糞污治理及資源化利用等政策的制定與實施,都是與時俱進的表現,也需要廣大養殖場戶高度配合。部分養殖場戶由于養殖理念陳舊,對動物疫病防控重要性認識不足,甚至存在僥幸心理,不適應當前新形勢的發展。在動物防疫“先打后補”政策落實方面,由于該政策設置門檻較高、補貼資金偏少、少數地方政策宣傳不到位、基層疫苗供應鏈配套不完善等因素影響,部分養殖場戶特別是中小型養殖場對“先打后補”政策缺乏相應的積極性和認同感。
3 建議
3.1 加強基層動物防疫設施設備投入
特別要完善縣、鄉級動物疫病預防控制體系。合理選擇布局和配備科學的內部設施,建設符合BSL-1標準的獸醫實驗室,確保每一個縣(市)能夠具備正常進行抗體監測、常見病原學檢測和部分疫病實驗室診斷的能力,充分發揮獸醫化驗室在動物疫病防控工作中的技術支撐作用。
3.2 完善動物防疫隊伍職業化管理模式
通過培訓考核和建立用人激勵機制,實現動物防疫隊伍職業化管理,逐步提高基層動物防疫隊伍的素質。縣、鄉兩級動物防疫部門每年有計劃地開展多種形式的畜牧獸醫和動物防疫技術培訓,快速提高動物防疫隊伍業務技能。以綜合考核方式,對達不到本專業水平或不能夠勝任本職工作的動物防疫人員及時辭退或調離。鼓勵大型畜禽養殖企業、獸藥、飼料生產企業組建以執業獸醫為主體的技術服務團隊,提供“菜單式”獸醫服務。
3.3 完善動物防疫體系建設
通過加強動物防疫體系建設,提高重大動物疫病防控水平,保障畜牧產業持續健康發展。積極鼓勵廣大養殖單位推行畜牧小區建設,實行畜禽規模化、標準化、生態化養殖;加強基層動物防疫體系建設,建立完善的獸醫行政管理、行政執法和技術支持體系和基層動物防疫隊伍建設,不斷提高重大動物疫情的預警預報、預防控制、應急處置能力和依法監管水平,努力實現基層動物防疫的規范化和現代化。
4 結語
由于受非洲豬瘟疫情影響,大量中小型生豬養殖場戶逐漸淘汰出局。2020年初的新冠肺炎疫情導致的道路管制和區域封閉,也嚴重沖擊了畜禽養殖行業,同樣暴露出基層動物防疫體系存在的不足之處[3]。要從根本上解決這些問題,就要需要加大對基層動物防疫體系的投入。2021年2月21日國務院發布的中央一號文件,明確提出加快構建現代養殖體系,保護生豬基礎產能,健全生豬產業平穩有序發展長效機制。動物防疫工作是畜牧業發展中最基礎、重要的環節,只有健全了基層動物防疫體系,才能夠更好地為畜牧業健康發展提供長效保證。
參考文獻:
[1] 康立軍. 對當前基層動物防疫工作現狀的幾點思考[J]. 今日畜牧獸醫,2020,36(7):45.
[2] 吳雙鳳. 加快基層動物防疫發展的若干思考調研報告[J]. 今日畜牧獸醫,2020,36(12):42.
[3] 蔡鑫華,劉新源. 在“雙疫情”下對基層動物防疫體系的思考[J]. 廣東畜牧獸醫科技,2020,45(3):15-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