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木源 丁俊



摘要:對監利市畜牧獸醫行業高素質農民培育工作的對象、方法及效果進行了總結,并提出了相關意見和建議。
關鍵詞:畜牧獸醫行業;高素質農民;培訓
中圖分類號:S8-1? ? ? ? 文獻標識碼:B? ? ? ? 文章編號:1007-273X(2021)03-0035-03
農民教育的任務是提高從業農民文化素質、農業技能及農業經營管理水平,目的是培養一支高素質的農民隊伍,滿足現代農業的需要,我們稱之為高素質農民培育。監利市從2014起開始在畜牧獸醫行業進行高素質農民培育工作,7年間共舉辦了10期培訓班,培訓了630人,其中新型經營主體(養殖場戶業主)321人,動物防疫員、飼養員等從業人員309人,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現將其具體做法介紹如下,供相關人員參考。
1 畜牧獸醫行業高素質農民培育對象
畜牧獸醫行業農民組成大體有幾種類型:一是從事畜牧養殖的傳統農民。這部分人員占主體。二是投資畜牧養殖業的非傳統農民。三是在大中型畜牧企業工作的工人和技術人員。四是畜牧獸醫社會化服務人員,如村級動物防疫員、鄉村獸醫等。
幾種類型的畜牧獸醫行業農民各有特點。從事畜牧養殖的傳統農民,生產規模一般不大,職業技能、經營水平普遍較低,但有自己的土地,在自己的土地上生產經營,可以一定程度的種養結合,有較強生命力。非傳統農民畜牧行業投資者,養殖場規模較大,資金較充足,管理較規范。他們在生產上聘請專業場長、技術員、飼養員負責。大中型畜牧企業專業技術人員和社會化技術服務組織從業人員一般受過專業教育。
監利市畜牧獸醫行業高素質農民培育對象主要為中小型養殖場(家庭農場、養殖專業合作社)業主、大中型畜牧企業工人及社會化服務組織畜牧獸醫從業人員。
2 畜牧獸醫行業高素質農民培訓方法
2.1 培訓任務
監利市養豬、養蛋鴨是優勢產業,蛋雞、肉雞、肉鴨養殖也有一定發展。幾年來,監利市共舉辦了3期生豬生產經營班、2期蛋禽生產經營班、1期生豬養殖技能提升班(和某大型畜牧公司合作)、1期蛋雞養殖技能提升班、1期蛋鴨養殖技能提升班、2期村級動物防疫員培訓班。
2.2 培訓方法
培訓大型畜牧公司養殖場員工及畜牧獸醫系統內村級動物防疫員招生較容易,培訓養殖場戶業主招生有一定難度。具體做法是和鄉鎮動物衛生監督分所合作,鄉鎮動物衛生監督分所對轄區內養殖場的情況熟悉,且養殖場屬于他們管理的范圍。首先對養殖場戶進行摸底登記,確定培育對象,然后上門或電話聯系,確定培訓人員名單。不招不從事該行業的人員。
(1)聘請老師。根據培訓內容,聘請老師有4種類型,一是大專院校畜牧獸醫專業老師,主要講授基礎理論課;二是畜牧獸醫體制內管理人員及技術推廣人員,主要講授政策、法規等課程;三是畜牧養殖場技術人員和管理人員,主要聯系實際講授飼養管理技術;四是動物保健公司市場技術服務人員,主要聯系實際講授動物防疫治病技術。
(2)內容設計。教學內容按項目管理要求設計,由公共課程和專業課程組成。專業課程基本是動物飼養管理、疫病防治、經營管理各占一部分。另為配合管理部門工作需要可加入當前的行業管理課程。
(3)時間安排。根據單位工作實際情況,培訓一般安排在春節前后進行。養殖場戶業主培訓不住校,中午不休息,提前上完下午課程,總課時不少于教學計劃。
(4)地點選擇。畜牧養殖公司員工培訓地點選擇在公司內,村級動物防疫員培訓地點選擇在市內市委黨校。這些地方條件好,教學、生活方便,學員好管理。養殖場戶業主培訓地點選擇在學員相對較集中、鄉鎮條件好的酒店或政府機關,便于學員往返。
(5)見習實習。獸醫的一些技能操作如采血樣、免疫注射等,由培訓部門統一采購一定數量的仔豬、雞、鴨等畜禽,指導老師進行示范操作,學員先觀看,再練習,直到學會為止。飼養模式、糞污處理模式等則是帶領學員參觀先進的畜牧養殖場,請畜牧養殖場領導或技術人員介紹講解。飼養管理操作一般不作要求,因為很難找到養殖場提供實訓場景。
(6)跟蹤指導。集中培訓結束后,要求跟蹤指導。我們的方式是聘請學員所在鄉鎮動物衛生監督員承擔。要求至少現場技術指導2次,每次靈活安排一個專門內容。
3 學員情況分析
3.1 文化程度
學員文化程度具體見表1。由表1可見,學員文化程度普遍較低。養殖企業員工大專以上文化程度占比50%以上,但值得注意的是其中沒有畜牧獸醫專業畢業的。
3.2 年齡結構
學員年齡結構具體見表2。由表2可見,除企業所招員工外,學員年齡普遍偏大。
3.3 職業穩定性
學員職業穩定性見表3。根據學員回訪調查,5年后仍在從事本行業的人員不足1/2。
4 培訓效果觀察
每期培訓結束后,我們都要進行1次學員滿意度測評。綜合測評結果及現場觀察,各班情況大致如下。
(1)課程受歡迎程度。很歡迎。
(2)課堂紀律。一般較好。
(3)出勤率。培訓首日出勤率100%,培訓中途出勤率40%~80%。動物防疫員及公司職員培訓出勤率要高于養殖場業主,養豬場業主出勤率要高于養禽場業主。
(4)對授課老師評價。較高。
(5)結業考試。每一期培訓結束都要進行結業考試或交一篇培訓心得。考試采取開卷的方式,考試內容為養殖基本常識,一般都是培訓課講過的內容。考試成績能及格的較少,心得體會也難以成章。
5 小結與討論
(1)關于教師聘請。大專院校教師的優點是有教學經驗,專業基礎理論知識豐富,缺點是實踐經驗較少,對生產實際問題不熟悉。體制內管理人員對政策較熟悉,而對養殖專業技術方面知識較欠缺。農牧企業、動保企業的技術服務人員對生產實際較了解,養殖戶當前的問題也是他們的問題,綜合來看他們的講課最受歡迎。
(2)培訓跟蹤指導。培訓跟蹤指導由鄉鎮動物衛生監督員承擔,往往流于形式,效果不佳。一是鄉鎮動物衛生監督員養殖方面的專業知識欠缺,起不到指導作用;二是鄉鎮動物衛生監督員本職工作任務繁重,沒有精力跟蹤服務。建議培訓跟蹤服務聘請社會化畜牧獸醫服務企業、農牧企業、動保企業等相關企業的專業技術人員來擔任。這些企業也非常愿意承擔指導任務,甚至不要報酬,因為在指導服務的過程中能擴大自身影響力,增強自身實力。
(3)培訓日程安排。畜牧獸醫行業不存在農閑時間,任何時間集中培訓,學員都需要脫產學習。連續7~15 d的學習,學員往往不能堅持,所以出勤率不高,培訓效果不理想。建議把集中培訓時間分開,不連續安排,每次只安排教學1 d,這樣的學習效果應該更好。
(4)班級學員規模與培訓地點選擇。一期培訓班學員規模不得少于60人。在畜牧獸醫行業組織60人規模的培訓班有一些困難。培訓地點若安排在鄉鎮,如果周邊鄉鎮養殖戶數量不夠則難招到滿班學員;培訓地點若安排在市中心,學員需住校學習,往往難以堅持。如果將班級規模減少到30~40人,將培訓地點安排在各鄉鎮,這樣的小班教學更靈活,更方便學員,站在學員的角度考慮,則能提高培訓效果。
(5)其他培育措施。培訓班只是高素質農民培育的重要內容之一,除了培訓,應該有其他配套措施,但目前這方面的措施很少。近幾年,因養殖環保、動物疫病、市場行情等問題,從事畜牧獸醫行業的農民大量退出。其他培育措施的設計和落實,首先應提高社會對畜牧獸醫行業的認識,從保護和發展畜牧獸醫行業這個角度出發,讓這個行業更有吸引力,讓高素質農民進得來、留得住,我們的培訓才有意義。其次政府對畜牧養殖行業的扶持項目、扶持政策等應照顧中小規模場戶,要體現社會公平公正,對中小規模場戶也是一種激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