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德民
新課程對中學英語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要求英語教師要摒棄傳統的教學方法,全面提高教學質量,與此同時,要優化課堂結構,提高課堂效率。在教學過程中,我們應注意經常對自己的教學情況進行總結,特別是要總結教改經驗,對教學方法進行研究和改進,探索提高教學質量的途徑。
那么,我們應該如何對教學方法進行研究和改進,探索提高中學教學的有效途徑,進行中學英語新課程教學呢?我根據新教材的特點在進行教學時做了下面幾點嘗試:
一、培養和提高學生學習單詞的能力,引導學生用科學的方法記單詞
大量的單詞記憶是學生學習英語時感到最頭疼的事情。學生初學單詞,只能靠死記硬背, 結果花的時間長,但效果不佳。那么怎樣才能事半功倍,在最短的時間里達到最好的記憶效果呢?這就需要教師注意培養和提高學生學習單詞的興趣和能力,引導學生用科學的學習方法進行有聯系的記憶。
(1)用音標入手,配合字母教學。遵循語言學習和語言教學規律。在結束入門階段的教學后,轉入音標教學,這樣可以趁學生在興趣濃時掌握國際音標,有被動的、機械的模仿轉為積極主動的學習。
(2)探索拼讀規律,認讀新單詞。遇到符合讀音規律的新單詞時,教師可以先把單詞板書到黑板上,然后讓學生根據讀音規則拼讀出新單詞,使他們有章可循,有據可依,激發學習興趣,達到較好的效果。
(3)運用直觀手段進行單詞教學。在教授新單詞時,教師直接出示圖片或實物,這樣不僅可以避免枯燥無味的朗讀, 而且可以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幫助他們理解詞義。如在教授單詞 Banana、Pear、Orange時,可以將實物帶入課堂,這樣可以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引起他們的學習興趣。
二、注意學習能力的培養
開發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發展學習策略,培育創新能力,是新課標對每個教師提出的新要求。新教材在內容安排、活動設計和學習評價上,都注重培養學生自主學習和獨立運用語言的能力。
英語是一門語言學科,要學好它,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也不是輕而易舉的事情,而且要經過一個長期的過程,要付出辛勤的勞動。因此,針對教材的這個特點,教師要求學生一定要持之以恒、堅持不懈地學習積累,這樣才能逐步獲得英語基礎知識,掌握基本能力,提高英語運用能力。一些學生在剛開始學英語時興趣很濃、勁頭很大,能經常聽錄音、記單詞、讀課文,但隨著學習內容的增加和學習難度的加大,就堅持不下去了,有些學生甚至會產生放棄的念頭。沒有持之以恒的精神,只憑三分鐘的熱度,正是一些學生學不好英語的重要原因。
我們學習英語的目的是為了獲得英語基礎和為交際初步運用英語的能力。而這一目的是通過聽說讀寫的訓練來達到的。這四個方面的訓練相輔相成、互相促進,應當全面訓練。訓練中應注意根據學習的不同階段有所側重,而不是在任何時候都對這四個方面的訓練平均使用力量。具體來說,英語是有聲的語言,口語是第一性的。書面語是口語的記錄,是第二性的。因此,在學習英語的起始階段,我們的訓練應從聽說入手,通過大量的聽說訓練,打好語言基礎,獲得聽說的能力,克服聾啞英語的現象。進而重視讀寫的訓練,提高讀寫的能力,促進聽、說、讀、寫全面發展。
三、快樂中教,在快樂中學
在教學過程中,要協調好師生關系,充分理解學生,注意和學生進行溝通。教學不僅是師生教與學的關系,同時也是師生雙方感情和思想的交流,師生關系的好壞直接影響著學生的情感和意志,影響學生的學習和思維活動。所有的學生都非常在意教師對他們的評價,學生的學習興趣往往受到情感因素的影響,當學生喜歡某個老師時,就非常喜歡上他的課,喜歡他教的東西;反過來,我學生害怕、不喜歡某個老師,那么這個教師所教的這門課就成了他們的包袱,負擔和麻煩。英語教師要注意,讓學生在回答問題時犯了錯誤,一般不要在全班學生面前大聲罵他,也不要把學生帶到辦公室,在其他教師面前大聲批評,最好以談心的方式指出他的錯誤,并且相信他能改正錯誤。教師應關心、熱愛每一位學生,這樣才會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
四、創設情景,學以致用
英語是一種語言,是人們交流思想感情的工具,所以我們教師的任務還在于創設情境,教會學生把所學的東西活學活用。我們應該在課堂或課外活動中,指導學生把課內的知識和初步形成的語言能力運用到語言交際中去。如見到學生就說"hi! How are you?",并讓他們也用英語回答;上課遲到了要求學生說“ May I come in?”;當接到別人的禮物或幫助時說“Thank you.”;當做錯事說“I'm sorry.”鼓勵學生盡量多使用所學過的句型。
五、與其他學科內容有機結合起來
新課程在課程設計中科學地與其他學科有機地結合起來,學生學習英語不僅是。為了滿足人際交往的需要,也是為了用英語獲取各方面的信息,學習其他科學知識。新教材依據“學會求知”的基本精神,十分重視在學習內容上與其他學科知識的兼容并蓄,精選學生最需要了解的、最感興趣的、最易學會的、最有普及價值的與學生日常生活聯系最緊密的科學知識內容融入到語言材料中,使學生在學習英語的同時也能夠接觸到自然科學、社會文化和文化藝術等方面的基礎知識,幫助他們認識和了解我們賴以生存和發展的這個世界。
新課程標準對我們的教學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正由“應試教育”向素質教育轉軌,素質教育是面向全體學生,讓學生全面發展,充分發揮學生的創造性的教育,因此,在教學過程中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能力,知識經濟時代對素質教育提出的要求。在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今天,我們要盡量優化課堂結構,提高課堂效率。在教學英語的過程中,我們還應注意經常對自己的教學情況進行總結,對教學方法進行研究和改進,將自己在教學過程中感到收獲大、效果好的教學方法及時總結出來,以便在今后的教學中繼續使用,對于不正確的教學方法要及時改進。同時,要促進學生之間多交流學習經驗,探討學習方法,共同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