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 迪
(中鐵十九局第五工程有限公司,遼寧大連 116100)
在企業生產系統中,設備管理是一個重要部分,工業工程廣泛應用于設備管理與維修。若企業能夠主動將工業工程技術運用到設備管理中,將大大提高設備管理的效率,降低成本,提出工業工程中常用的設備管理技術。
(1)為維護工作程序制訂準則和標準。在設備的管理和維護過程中,很多企業主要參考ISO9001 的相關標準和內容,ISO9001 對企業設備管理與維護的基本要求內容全面,但缺乏特點,因此為了企業的長期發展,還需要制定出切實可行的、更為深入的維護工作流程規范和標準,在設備維修過程中,對拆裝、清洗、零件配合、人員操作等方面要進行更加細致的管理,并制定詳細的規章制度和流程。
(2)故障處理標準程序的制定。新型機械設備在裝配、控制、應用、性能和使用等方面都不同于傳統機械設備,若遵循傳統故障標準處理流程,則在處理故障時難免會出現不準確、不完整的情況,因此制定新的故障處理技術規范是十分必要的,同時建立故障處理技術標準,要符合現代機械設備的性能與特點[1]。
設備維護離不開備件,在備件管理方面有很多成熟的方法,比較常用的是ABC 分類法。分類法又稱帕雷托分類法或關鍵法,是根據事物的主要經濟或技術特征,區分關鍵性和一般性,確定不同管理方法。這種控制方法靈活、操作簡單、易于實現,在許多企業中得到了應用。先算出每年的備件用量,在中間狀態時,可以歸入B 類,以便全面管理,其中產品A 占總產量的20%,但是其作用占商品總量的80%。通過ABC 分析法,首先對各類商品的年總價值從大到小進行排序,然后計算各類商品年總價值占商品總價值的百分比,最后根據各類商品的百分比,得出3 類商品的庫存情況,從而減少庫存浪費。
(1)工程概況。承載590 t,架設21 座橋梁,邊梁32 m,276 m。
(2)機械裝置。采用步進式單導梁架橋機,型號為TJ180。
(3)工程準備。①接收梁體。成梁孔跨相應梁的編號、數量、質量、外觀及埋設位置等資料,經驗收后,在梁體兩端標明支撐中心線;②驗收成品梁。梁件出廠時,應持有橋梁合格證。成梁孔跨相應梁的編號、質量、外觀、埋設位置等資料,經驗收后,在梁體的兩端都要注明支撐點。由龍城制梁場提供的橋梁附件與梁一起輸送梁,墊圈,螺母擰入螺栓,涂油綁緊。
(4)架梁加工流程(圖1)。

圖1 架梁加工流程
(1)建設程序。梁架施工工藝包括:架橋機就位,吊梁,運梁,送梁,落梁,支座安裝,重力注漿支撐,橫梁連接,架橋機通孔。
(2)架橋機到位。在組裝之前應檢查接頭是否損壞或變形,零件是否脫落、丟失或損壞,必要時應在零件上涂上潤滑油。組裝時,各部件的連接螺栓、銷軸必須固定到位,以保證懸掛時受力均勻,防止斷裂。裝配完畢后,進行支點穩定、機組、液壓系統、吊桿、拉桿、0 號柱吊裝、大梁小車的試車、操作及吊裝試驗、架橋設備的操作檢驗等。
(3)運輸橫梁。①司機、從動操縱梁機必須有專業的操作資格、有固定的崗位和人員。對T 形梁進行加載,要求梁架工作緩慢、均勻、平穩,禁止加速和制動,有專人在車輛行駛時統一指揮,統一信號,保證主、從車同步。梁體內運輸,兩旁有專人監護,發現有異常應立即停止運輸。通過梁面凸臺時,梁面用細沙土填塞形成斜坡,有利于載梁通過;②鋼絲繩捆綁梁應垂直,不能斜吊。鋼絲繩與梁體轉角接觸處必須鋪有鋼瓦護梁,鋼絲繩與混凝土表面接觸處必須鋪有墊板;③梁在梁場安裝完畢后,將支架、連接板、螺栓、地腳螺栓等建筑材料安裝到梁上,并檢查其與橋梁對應的支撐形式。模壓梁應按架梁方案分批運輸,開孔。配備專職人員,配套工具齊全,運輸監控到位。受力時要特別注意主梁的走向;④成品梁運抵現場后,架梁單位應及時檢查成品梁數及橋墩配件質量。
(4)吊橋設備安全操作規定。要以安全為先,先安全后工作,不安全不工作。橋面施工前,必須經過專業檢測機構檢測,并出具合格的檢測報告。全部操作人員都經過相關培訓,掌握起重、運輸、架設等機械設備的原理、操作方法及注意事項,經考核合格后,取得有關部門頒發的相應證書,并持證上崗;操作人員除了有豐富的鐵路施工和架橋經驗外,還應具備相應的操作資格。在這里,橫向的走行線要水平,縱向的要平行。除了找平外,架橋機左、右兩側必須同步,避免左、右搖擺。
(5)施工過程安全要求。橋機吊繩拆卸時,應采取切實可行的措施,避免對接觸網和接觸網附近的相關設施造成損害。在嚴格控制軌距的情況下,架橋機縱向運動軌道兩側的軌頂高度應水平穩定。應經常注意架橋、架梁施工中的安全檢查。每個安裝孔都要徹底檢查。如果發現問題,應立即停止工作,并在繼續工作之前進行處理。機器和電器設備不能損壞。高空吊裝不超載,不斜吊。橋墩操作員、焊工在操作時必須系好安全帶,所有架橋工人必須按規定佩戴防護用品。吊完橋后,不要停留在橋下,也不要在活動梁或頂梁上做其他工作。架設吊梁時,禁止車輛在橋下站立或停放。橋下面的道路、村道、便道、河渠、鐵路等,必須有專人負責看護。
(1)不可逆性。設備故障具有明顯的不可逆特性,表現在2 個方面:①設備在長期使用過程中性能和質量會明顯下降,更換舊的部件,可以解決大部分安全隱患,但卻無法達到預期的效果,無法徹底解決設備的問題;②設備在使用一段時間后,部分精度較高、成本較高的部件很難更換,也是造成設備不可逆故障的重要原因[2]。
(2)多樣性。因其特殊用途,需要長時間連續操作,易引起疲勞、腐蝕、磨損等問題,從分析中可以看出,造成這些問題的原因比較復雜,如機械設備自身存在的問題,設備周圍環境存在的問題等,這些都是設備故障的主要原因,所以針對具體情況,對設備的管理與維修要進行科學和針對性的管理。
(1)加強執行管理工作。若管理執行力不強,管理流于形式,就會影響管理效率,難以有效地保護和管理設備。企業對設備管理重視不夠,企業安全生產工作負擔過重,也會影響到設備的管理與維護。
(2)保管措施未產生預期效果。貯藏措施質量差,損壞設備。由于管理人員和運行機制等原因,設備在使用過程中效率較低,由于設備受潮、腐蝕等原因,造成直接經濟損失,必須引起企業的足夠重視。
(3)缺乏明確的執行責任機制。職責機制的建立有缺陷,權責任務沒有真正細化到每個人,維護工作沒有有效的規范,人員之間相互推諉,維護流于形式,管理有待加強。
(1)管理維護新方法。通過點檢、維修等方法,減少設備異常磨損的形成,預測設備的正常磨損,科學有序地采取維修措施,為設備的發展提供有利的支持。提出維修意見,并要求有關部門根據評估結果,制定設備的維修計劃,根據維修計劃,結合生產經營的要求,制定設備的維修計劃,并及時傳達到有關執行部門,最后由執行部門負責方案的實施工作。
(2)管理維新模式配套措施。加強常規檢查。經營者必須重視設備的管理與維護。應科學地建立維修管理模式與機制,確保原有問題得到解決,做到定期檢查。應建立專業的維修隊伍,并將故障對設備的影響降到最低。裝備管理過程中,應根據國家有關規定,結合以往管理和維修中遇到的問題,優化調整裝備內部管理機制,逐步建立和完善企業內部管理機制,并根據設備維護管理的要求進行動態調整,確保設備得到有效保護和控制,為企業生產提供可靠保障。為了加強管理機制的實施,企業也要做好人才的培養與教育,適當提高人才的進入門檻,做好人才的綜合素質管理,從多方面加強企業的綜合素質管理[3]。
要建立健全責任制,明確人員職責。為使責任的設定和落實取得最佳效果,在建立相應的責任機制時,一方面應規范設備的操作,減少人為活動給設備帶來的損失;另一方面應定期檢修設備,以延緩設備老化,同時應有專人監護,以責任機制促進設備的優質維修、管理。
通過對設備管理與維護的論述,以求相關人員對設備故障的特點以及設備管理的相關內容有更加清晰的認識。企業應明確設備管理維護工作的重要性,通過對設備管理維護工作中實際困難的分析,制定有針對性的設備管理維護工作新模式,確保通過因特網等先進技術對設備進行有效的管理和控制。在此基礎上,制定出設備優化管理與維護措施,并對管理中存在的問題提出改進措施,從而優化設備的管理與維護模式,使設備達到最佳的使用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