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 楠
(中鐵十九局集團軌道交通工程有限公司,北京 101300)
地鐵軌道施工時,施工人員經常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地質土層結構類型,從而影響整個地鐵軌道的施工。地裂縫是地鐵軌道施工中較為常見的一種特殊地質,且這種地質對該地區的建筑物具有較大破壞性。施工人員應明確地鐵軌道穿越地裂縫段施工在整個地鐵軌道施工中的重要性。研究發現,受地裂縫影響的建筑物的穩定性非常差,在地鐵軌道施工過程中發現地裂縫土質以后,施工人員應及時采取措施,通過地鐵軌道穿越地裂縫段施工技術改善地鐵施工環境。
以深圳市城市軌道交通8 號線一期梧桐山車站的修建項目為研究對象。該項目全長198.2 m,起點里程和終點里程分別為YDK40+769.982(ZDK40+769.986)和DK40+967.200。項目施工以明挖法為主,部分采用蓋挖順作法。特別的是此次施工中涉及地裂縫土質。
對地鐵軌道穿過地裂縫施工技術進行分析,要以框架板為基礎。一般情況下,使用的主要施工方法為可調式的框架板道床施工法。施工過程中,施工人員通常直接使用機鋪的方法,必要時輔以散鋪。對施工方法的應用進行探討時,施工人員應將具體的施工情況與相關的工程案例相結合。具體過程如下:
施工人員拼合好單塊框架板,使其構成整體軌排,規格為12.5 m,下料施工由架基底的軌排井來完成。鋼筋和工機具的運送同樣需要通過軌排井進行,并最終運送到地裂縫的下方。運送過程中,施工人員應盡量保證吊運操作的穩定性。運送至指定位置后還需對鋼筋進行綁扎和焊接。接著,框架板安裝完成后,施工人員通過軌排井將其運送至施工現場,并直接在現場進行鋪設。鋪設過程中,施工人員應對施工的各個流程進行詳細檢查,保證整個鋪設過程是符合規范的[1]。
(1)施工人員應對混凝土進行澆筑。混凝土的澆筑分兩個階段進行。第一階段主要是對地面至中心水溝段進行澆筑,從而達到固定道床的目的。拆除軌道施工的支撐架后,施工人員進行第二階段的澆筑。通過對比可以發現,第二階段的工程量明顯大于第一階段。在該階段,施工人員不僅要對兩側的高臺混凝土進行澆筑,還要對道床兩個邊側的混凝土進行澆筑。
(2)施工人員還需進行必要的散鋪施工。散鋪施工的前期操作與機鋪施工基本一致。另外,施工人員應保證架設過程的規范性,分別利用短木枕和鋼筋支架對框架板和鋼軌部分進行支撐。
完成上述操作后,施工人員先將框架板吊起,再對框架板進行安裝。隨后再對軌排的位置進行適當調整。
軌節表的編制涉及諸多技術要點,施工人員應明確技術要點,并以此為依據進行操作。以下是對技術要點的詳細分析:
(1)對軌節表進行編制前,施工人員應先將框架板的放樣工作安排到位。不僅要對框架板的起點、IF 點進行設計,還要對不同位置的變形縫里程進行仔細測量,確保測量的準確性。需要注意的是,施工人員進行測量時應將最終數據精確到毫米,盡可能地使編制數據與里程標準相符。
(2)對軌節表進行編制的過程中,施工人員應直接對變形縫的位置進行測量和標記。同時,施工人員還應對變形縫的里程進行確認。明確變形縫里程后,施工人員還應對里程數據進行再次的核查。一旦出現誤差,則要重點關注結構板的缺陷,并利用異形板進行調節。
(3)編制好軌節表后,施工人員放樣施工要嚴格遵循軌節表中的要求。
在地鐵軌道穿越地裂縫施工技術里,比較細致的施工項目為扣配件安裝。在扣配件安裝施工以前,施工人員要清理干凈尼龍套管和短軌枕,確保沒有任何的雜物和污染物存在。清理完成后,施工人員按要求設置軌下彈性墊板。設置過程中要注意操作的有序性,以保證墊板上的針孔與套管孔一一對應。螺旋道釘的設置位置為彈簧墊圈和鋸齒墊塊上。設置完成后還應涂上黃油,從而起到潤滑和隔離空氣的作用。除此之外,施工人員還應對旋轉螺旋釘套時的扭矩進行合理控制。
組裝軌排是地鐵軌道穿越地裂縫段施工技術的重中之重。組裝過程中,施工人員按順序將相鄰框架板的限位隼連接好,并將彈性墊板安裝在預設的位置。安裝完成后,施工人員應在膠水的作用下將其固定好。
除了對彈性墊板進行固定外,還要使用膠水固定框架板預留位置。預留位置固定好后,彈性墊板的縫隙要使用泡沫塑料填充好,使混凝土澆筑施工變得更加順暢。不僅如此,施工人員還應采取一定措施對框架板的橫梁結構進行支撐[2]。
地鐵軌道變形縫的數值以40 mm 為最佳。如果遇到特殊的變形縫,施工人員應及時采取合理的措施進行處理。將下沉空間事先預留在跨越式框架板上,如果變形縫比較嚴重,施工人員借助框架板可以直接處理,具體的過程如圖1 所示。對變形縫的處理措施進行設置時,施工人員應以施工的實際情況為依據,使地鐵軌道的施工科學合理[3]。

圖1 變形縫示意
3.5.1 水平施工縫防水施工
在固定鋼邊橡膠止水帶時,使用的鋼筋為Ф14 mm L 型鋼筋@1 m,使用固定夾和方木將其外側夾緊,方木放置在內側固定筋上(圖2)。

圖2 水平施工縫止水帶固定示意
當混凝土澆筑到止水帶高程時,將止水帶先埋入部分的保護膜撕掉,在鋼筋和模板安裝完成后,并將基面清理干凈后,再將止水帶的另一部分保護膜撕掉。在澆筑水平施工縫混凝土以前,清理干凈表面的雜物和浮漿,涂刷防水材料,鋪設厚度為50 mm 的水泥砂漿。在水平施工縫防水施工的過程中,先將注漿管預埋好,每一段注漿管的長度要保持在6 m 以內,并將注漿導管安裝在注漿管的兩側,導管引出混凝土結構的長度要保持在15 cm 以上,在已經澆筑完成的混凝土基面上緊緊的粘住注漿管。
3.5.2 垂直施工縫防水施工
垂直施工縫底板上層和下層的鋼筋安裝施工結束后,沿著施工縫方向懸掛通線,間距為45 cm,為后續的豎向鋼管外撐安裝施工奠定良好的基礎,使用十字扣件將上下層縱向鋼筋和鋼管固定好,將方木楔夾在鋼筋與扣件之間,在豎向鋼管外撐上焊接“[”形鋼筋,上下各一個,作為施工縫模板外撐的同時兼做止水固定卡。
在澆筑垂直施工縫以前,鑿毛處理表面,將表面的雜物清理干凈,涂刷防水材料,緊接著完成混凝土澆筑施工。在垂直施工縫防水施工時,將注漿管預埋好,每一段注漿管的安裝長度都要保持在6 m 以內,將注漿導管安裝在注漿管的兩側,導管引出長度保持在15 cm 以上,并在澆筑好的混凝土表面上固定注漿管。
(1)對框架板底面以及中心水溝等位置進行澆筑時,施工人員應將框架板底面的角度、高度作用澆筑施工的參照。
(2)對工程項目中的砼結構進行澆筑時,施工人員應提前對鋼筋網進行檢查,確保鋼筋網的穩固性。當鋼筋網受損嚴重時,施工人員應及時采取有效的措施對其進行修復。修復完成后,施工人員還應對鋼筋網進行復查,檢查合格后方可繼續進行澆筑。
(3)混凝土澆筑以商品混凝土為主要原料。同時,施工人員應在混凝土運輸的工程現場進行灌漿操作,并確保整個灌漿施工過程是符合操作規范的[4]。
(4)混凝土澆筑過程中,振搗操作是其中的重要組成部分。操作過程中,施工人員應保證振搗的距離為400 mm,且振搗的時間間隔至少為15 s,至多為50 s。首次振搗結束后,施工人員應隔20 min 再次進行振搗。
(5)振搗操作后還需進行抹面操作,以免混凝土表面因收縮而產生裂縫。
綜上所述,地鐵軌道穿越地裂縫施工對整個地鐵軌道施工有著重要意義。地鐵軌道穿越地裂縫施工的過程中,設計人員應提前做好施工設計,并根據地鐵軌道的實際情況進行合理規劃。同時,施工人員應以施工設計為依據,在充分結合實際施工情況的基礎上進行合理施工,保證施工的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