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萌浩
(中鐵十九局集團第一工程有限公司,遼寧遼陽 111000)
新建商合杭高速鐵路阜陽特大橋DK193+693.55(242#墩)—DK193+807.25(245#墩)連續梁上跨京九鐵路,設計為一聯(32 m+48 m+32 m)預應力混凝土箱梁,該連續梁與京九鐵路上下行線相交于DK193+747.88、DK193+751.93(京九鐵路里程為K864+300),對應既有線交角82°20′46″、82°26′17″。該橋設計為預應力混凝土雙線連續箱梁,轉體施工,邊跨分為7 個梁段,中跨分為11 個梁段,243#和244#墩頂各設一節0#塊梁段,全梁共27 個梁段。橋梁施工中引入自平衡重水平轉體法,轉體總重量約28 426 kN,轉體段長度46 m,轉角82.40°,轉臺直徑9.4 m,球鉸平面半徑1.50 m。轉體裝置由轉體下轉盤、球鉸、上轉盤、轉體牽引系統等組成。
轉體施工需配套2 套智能連續轉體千斤頂,要求轉體過程中兩者具有等力、平穩的特點,作用于各千斤頂的平衡力應保持一致,使球鉸中軸可作為圓心,經轉動后到達指定位置。施工期間由專員加強監測,以明確被轉橋梁的位置情況,根據所得結果調整誤差。
根據該橋的結構特點,共配置下轉盤、球鉸、上轉盤、助推系統等裝置。其中,下轉盤為關鍵組成,可作為轉體過程中的支撐結構使用[1-2]。經過轉體作業后,在封鉸混凝土的作用下使上、下轉盤連接,構成完整的承臺結構。
球鉸加工期間應加強對細節的控制,主要有:上球鉸滑動球面光滑;下球鉸設置過程中應加裝聚四氟乙烯滑板,該裝置的頂面應在同一球面上,誤差≤0.2 mm,同時嚴格調整球心和下球鉸凹球面的球心位置,兩部分需保持重合關系;檢測定位銷軸套管和球鉸兩部分的中心軸,要求達到相互重合狀態;調整鋼管中心軸,應保證其與球面截面圓平面保持垂直關系,最大傾斜度不宜超過3%。
(1)球鉸定位底座的安裝:根據要求制作下球鉸骨架,利用吊車吊裝至指定位置,經粗調、精調后精準就位。骨架的位置和高程均滿足要求后,通過焊接工藝連接下承臺架立鋼筋與骨架預留鋼筋,構成穩定的連接體系。在保證球鉸定位底座穩定后,綁扎鋼筋、立模,若無誤則澆注下球鉸骨架砼。澆注作業遵循連續性原則,應保證密實度和平整度均滿足要求,不可因澆注而導致下球鉸骨架失穩。
(2)下球鉸的安裝(圖1):做全面的檢查,保證下球鉸的表面橢圓度、結構尺寸均無誤,在現場將零部件組裝成型,構成下球鉸結構體系[3]。下轉盤球鉸處設置錨固鋼筋,應保證其具有穩定性,同時調整螺栓偏差。

圖1 下球鉸安裝現場
安裝完成后,對下轉盤球鉸做全面檢查,要求其中心、標高及平整度均滿足要求。可使用全站儀檢查中心位置,使用水平儀(精度0.01 mm)檢查標高。
在中心銷軸套管保持潔凈的前提下,向其中加入黃油四氟粉,將中心銷軸穩定置于套管內,經檢測后根據誤差情況采取調整措施,保證中心銷軸的平整度達標。在下球鉸加工過程中,將滑塊設置在該裝置的球弧面處,同時滑塊經過加工處理,形成球弧面(能與上球鉸準確配合),根據此操作方式可知,施工現場無需安裝滑塊,只需向滑塊間隙內填入黃油四氟粉即可。
通過吊裝的方式將上球鉸置于中心銷軸內,檢測并利用倒鏈微調上球鉸,保證其呈水平狀態,且與下球鉸外圈間隙相同(圖2)。

圖2 上球鉸安裝現場
球鉸安裝到位后,周邊采取防護措施,用膠帶緊密纏繞球鉸的連接區域,以免因該處形成裂縫落入雜物。
承臺澆注前應將準備工作落實到位,例如預埋球鉸定位鋼架,根據要求在該處調節定位球鉸下鋼盤。鋼架具有承重作用,為營造安全的施工環境,應保證其強度和剛度滿足要求,以免在焊接或灌注施工期間發生下球鉸錯位情況。下鋼盤安裝到位后,在頂面覆蓋土工布,在此基礎上澆注鉸下微膨脹C50 混凝土。在自重作用下,混凝土通過球鉸下底面從一側轉向另一側。為提高混凝土的流動性,將振動棒從球鉸四周邊緣向內插入,使混凝土中的氣泡向外排出,隨澆注作業的持續推進,待混凝土溢出孔后即可采取封堵措施。在球鉸周邊收壓混凝土面2 遍(在混凝土終凝前),以免因混凝土收縮影響施工質量。混凝土終凝后,揭開球鉸下鋼盤面覆蓋物,全面清理球面和滑塊安裝槽。
(3)鉸上鋼盤的安裝:按照120∶1 的用量控制標準分別取黃油和四氟粉,將其配制成均勻混合料,將中心銷軸套管置入混合料中,再將其輕放至套管內,期間及時檢測并調整中心銷軸豎直姿態,使其與周邊間隙相同。聚四氟乙烯滑板需安裝至下鋼盤凹球面,安裝后利用黃油四氟粉填充板間空隙。安裝人員應及時清理球面的粉塵等雜物,在上球鉸的兩段銷軸套管連接成完整的整體后,再利用螺栓固定,以免失穩。在上鋼盤凸球面涂抹適量黃油,再根據上球鉸的位置情況利用倒鏈葫蘆適度調整,使其對準下鋼盤中心,清理多余的黃油,利用膠帶紙封閉上、下鋼盤邊緣所形成的縫隙區域。
環形滑道布設在撐腳的下方,該裝置按照4.0 m 的半徑標準設置,分節依次預制成型,轉至現場拼裝成整體結構,再利用螺栓精細調整,轉體期間使撐腳在設置好的滑道上滑動。各滑道面的最大高差不超過0.5 mm,否則撐腳滑動平穩性將受到影響。
上球鉸安裝到位后及時設置撐腳,在撐腳走板下支墊厚20 mm的鋼板。上轉盤成型后,抽掉預先設置的墊板。在接觸下滑道的支撐腿下面鋪裝5 mm 厚的四氟滑板,減小轉動摩擦力,保證轉動順暢。
主拱及上部結構施工過程中,應保證轉盤和球鉸兩部分均維持穩定的狀態,為達到此效果,可向鋼管砼撐腳與環道間設置鋼楔塊,并在上、下承臺間設置臨時支墩,將預埋鋼筋置入上承臺內,隨后方可澆注下承臺混凝土。轉體前鑿除臨時支墩,保證連接鋼筋處于切斷狀態。
上承臺施工成型后,檢查其與下承臺的設置關系,在保證兩者的穩定性后方可澆注墩身。梁體澆注的復雜度較高,應根據現有情況計算支架變形量和張拉上抬量,再根據計算數據確定預拱度,采取合適的控制措施,若存在誤差則及時修正。墩頂段箱梁與墩身使用80 根Φ32 mm 二級鋼筋臨時固結。
在各項準備工作均落實到位且現場氣象條件滿足要求后,總指揮長發出轉體指令,轉體施工人員按規范啟動動力系統,正式進入轉體環節。
各檢測點分別配備專員,及時監測觀測基點在位移方面的情況,以及球鉸、滑道、滑墩的使用狀況,出現異常及時反饋給控制臺,暫停轉體作業,分析問題并處理。
橋面兩端頭中心軸線合攏剩余2 m 時,監測人員每10 cm報告一次數據;待合攏剩下30 cm 時,每1 cm 報告一次;最后的5 cm 合攏作業則減小至1 mm 報告一次。通過及時的監測與匯報,使操作人員明確實際轉體情況,以便采取動態化控制措施。若因轉動慣性或測量精度偏低而導致過度轉體時,需通過2 臺200 t 千斤頂共同調整,反向頂撐腳,保證轉體回歸至指定位置。
綜上所述,大噸位鐵路橋跨既有線轉體施工的專業性較強,球鉸裝置的應用能夠給轉體施工提供可靠的支持,可同時滿足施工質量、施工效率等多方面要求。球鉸根據設計要求制作,現場裝配成型,各項工作有序推進,大幅降低施工風險,綜合應用效果較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