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特約記者 李強
據美國“動力”網站“戰區”欄目19日報道,美國導彈防御局(MDA)最近在網上發布一個動畫演示視頻,介紹美國高超音速導彈防御計劃。動畫演示了最新“多層解決方案,以抵御下一代高超音速滑翔器”。這個動畫還首次展示了滑翔段攔截器(GPI)的外形想象圖。不過專家認為,這個視頻的首要目標是要錢。
這個視頻首先展現了攔截助推滑翔型高超音速導彈的難度。一是探測難。視頻顯示,美國海軍“宙斯盾”系統的雷達,可以對以拋物線飛行的大氣層外目標進行探測,但助推滑翔型導彈的滑翔器飛行高度較低,在相當長時間內,會在探測盲區飛行。而高超音速巡航導彈的飛行高度更低,進一步加大了探測難度。二是攔截難。與傳統彈道導彈主要沿拋物線飛行不同,無論是助推滑翔型高超音速導彈還是高超音速巡航導彈,飛行路線都非常靈活,可以進行側向和縱向大范圍機動,飛行具有很強不可預測性,這就增加了對其進行攔截的難度。
為了有效探測高超音速導彈,視頻中出現了“高超音速和彈道導彈跟蹤空間傳感器”(HBTSS)衛星星座,視頻中兩個傳感器探測到了導彈發射。當助推滑翔型導彈的滑翔器還沒有分離,并且處于傳統彈道飛行軌跡階段,傳感器一直對其保持跟蹤。即便是滑翔器分離后,這些天基傳感器能夠繼續保持對滑翔器的跟蹤,并且提供了火控級別的精度。“戰區”稱,HBTSS的數據可以傳輸給前沿部署的“宙斯盾”驅逐艦。依靠外部傳感器的信息,“宙斯盾”艦可以進行所謂的遠程交戰,也就是在本身的雷達沒有探測到目標的情況下,根據外界傳感器的數據發射導彈,并進行初步制導。而在攔截的后期,再由艦載雷達提供更精確的目標信息。據“戰區”報道,第一顆HBTSS衛星預計將于2023年被送入軌道。
此外,雖然MDA制作精美的動畫展示了他們對多層超音速導彈防御系統的愿景。視頻中出現了兩種攔截器,第一種是“滑翔段攔截器”(GPI)。從視頻中出現的想象圖來看,該彈是一種全新的攔截彈。據“戰區”報道,計劃中的“滑翔段攔截器”,在今年早些時候取代之前的“區域滑翔段武器系統”(RGPWS)項目,該攔截彈有望成為最主要的反高超音速攔截彈。關于GPI的細節和性能仍然保密,但視頻顯示該攔截彈能夠應對高超音速威脅的速度和機動性。“戰區”稱,高超音速攔截器正加速發展,目前計劃在本世紀20年代后期某個時刻裝備GPI攔截彈。
“戰區”報道稱,MDA認為“標準-6”導彈提供了另外一種攔截選擇,也就是在來襲的高超音速導彈的末段進行攔截。今年4月,外界發現MDA正在考慮把“標準-6”導彈用于高超音速防御,并計劃在2024財年,使用“標準-6”擊落一枚助推滑翔型高超音速導彈。據推測,該計劃將使用“標準-6”BlockIB的放大型,該攔截彈可以達到高超音速。同時,MDA也對于提升“標準-6”系列導彈防御能力表現出興趣。
看過演示視頻的中國軍事專家表示,MDA發布演示動畫的首要目標仍然是解決錢的問題。之前MDA通常通過PPT來渲染威脅、展示項目遠景,向美國國會要錢。顯然,MDA要錢的手段升級了,演示動畫更為直觀。視頻做得可謂精美,但實現起來并不那么容易。該專家表示,今年6月“標準-6”攔截中程彈道導彈靶彈失敗,實際上就體現出美國反導系統理想與現實之間的差距。
不過,專家認為,也要對美國反高超音速武器系統保持足夠警惕。盡管現有攔截手段對于高超音速導彈攔截效果不佳,但并不意味著完全無法攔截。比如,助推滑翔型高超音速導彈固然可以機動,但在大氣層內的機動過程中必然會因為消耗能量導致減速,速度降下來了,可能就會讓攔截系統有機可乘。不過矛與盾的對抗,是螺旋上升的過程,美國的攔截系統升級,別國的高超音速導彈系統也不會原地踏步。▲
環球時報2021-06-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