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永和

新中國成立以來,黨和政府始終堅持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根本宗旨,踐行尊重和保障人權的基本原則,在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征程中,在人權建設領域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成就,使全體人民的各項權利得到更高水平的保障,創造了中華民族史上人權發展的奇跡,也為世界人權事業發展作出了巨大貢獻。在黨和政府的領導下,中國人權事業近年來不斷發展進步,人民生活水平和質量得到進一步提高,經濟、社會和文化權利、公民權利和政治權利、特定群體權利、國際交流合作等多個方面取得了一系列舉世矚目的歷史性成就。
始終堅持生存權和發展權是首要的基本人權
中共十八大以來,在黨和政府的領導下,區域性整體貧困得到解決,完成了消除絕對貧困的艱巨任務,脫貧攻堅戰取得全面勝利。現行標準下9899萬農村貧困人口全部脫貧,832個貧困縣全部摘帽,12.8萬個貧困村全部出列。一串串數字的背后,是生存權得到保障,發展權得到實現。中國實現脫貧目標,意味著占世界五分之一的人口將徹底告別貧困,這本身就是對整個人類社會發展進步的一個重大貢獻,有力助推了世界人權事業的發展進程。中國在致力于自身消除貧困的同時,同世界人民一道,力所能及地向支持和幫助廣大發展中國家特別是最不發達國家消除貧困,不斷同貧困作斗爭。中國提前十年實現聯合國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的減貧目標,并作為國際減貧事業的重要組成部分,直接加速了國際減貧進程和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目標的實現。
依法保障公民權利與政治權利
國家通過完善法律體系加強人身權利保障,修訂完善刑事訴訟法,明確尊重和保障人權原則;建立以審判為中心的訴訟制度,提高公正司法水平,保障訴訟當事人獲得公正審判的權利;尊重司法運行規律,確保法院依法獨立行使審判權,規范司法解釋和案例指導,統一法律適用標準,確保司法審判公正性;尊重和保護宗教信仰自由,正常宗教活動依法得到保護。國家為宗教組織加強自身能力的建設提供支持環境和相關措施,保障廣大信教群眾的合法權益,賦予宗教組織在國際交流中更加積極的角色,繼續支持宗教組織積極開展公益慈善活動。切實保障公民的知情權與參與權、表達權和監督權,為最終行使政治參與權提供良好的鋪墊。
各類特定群體權利得到有效保障。少數民族人權發展事業進一步繁榮。注重少數民族權利保障與民族地區發展的合理對接,體現了中國少數民族權利保護上理論和認知的重大變化,強調“國家把少數民族和民族地區發展擺到更加突出的位置,尊重和保障少數民族權利”。婦女各項權益進一步保障。婦女平等參與國家和社會事務管理的機會不斷提高,健康服務水平持續提升,婦女平等就業權利得到有效保障,保護婦女權利的法律體系更加完善。保障兒童權利已成為現代社會共識。兒童權利保護的國內法律框架不斷完善,明確未成年人享有的固有權利,給予未成年人特殊的照料和優先保護,優化未成年人的發展環境,提倡全社會對未成年人予以關心。老年人的幸福生活本身也是社會發展的目的。推動家庭養老、機構養老和社區養老在內的養老服務體系建設;健全老年醫療衛生服務體系,解決醫療問題,從根本上保障老年人的生存權和健康權。注重殘疾人權利保障本身的縱向連續性發展要求,也強調殘疾人權利保障橫向覆蓋面的拓展。殘疾人立法保障成就顯著,不斷提升法律實施水平,將規范目標轉成現實成果,促進殘疾人平等就業,提供殘疾人職業培訓;推進殘疾人社會保障發展,著力提高殘疾人補助標準;持續加強無障礙環境建設,無障礙設施內容改造建設繼續推動,促進家庭服務無障礙到社區服務無障礙的進步發展。
加強與國際人權領域的交流與合作
切實履行國際人權公約,繼續增進中國與聯合國及其他國家在國際人權領域的對話、合作與交流關系。自《經濟、社會及文化權利國際公約》《消除對婦女一切形式歧視公約》等國際人權公約被批準以來,中國政府高度重視各項國際人權公約的履約工作,并按時向聯合國相關公約的負責機構提交執行公約情況的報告。中國向聯合國提交國家履約報告中,全面介紹了中國在促進和保護人民經濟、社會和文化權利,公民權利和政治權利,特定群體權利等權利實現方面取得的成就,并回答聯合國有關機構在審議中國履約報告時提出的問題。中國虛心接受關于進一步促進和保護工作權、社會保障權、糧食權等公約權利的具體評論。中國積極認真研究各項問題的建設性意見,并把其中有益想法轉化為符合中國國情的政策和措施。提交履約報告是中國在人權領域的一項重要舉措,體現了中國政府一貫重視促進和保護人權,并倡導國際人權合作的積極態度,得到聯合國等有關方面的積極評價。中國積極和聯合國及其他各國開展人權領域的國際對話、合作與交流,舉辦“北京人權論壇”“ 南南論壇”“中歐人權研討會”等國際交流活動,通過對有關人權不同主題的討論,促進各國之間人權理念和實踐的深入交流,為人權的未來發展提供更多思考與建議。
習近平主席指出:“人權問題沒有最好,只有更好”。循著這樣的邏輯和發展勢頭,中國的人權保障事業將會不斷向前發展,將權利保障落實到每一個個體,使人的全面發展獲得實現,每個人享有“ 美好生活”的權利也將進一步得到踐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