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陽


家是最小國,國是千萬家。孩子是每個家庭的希望,健康問題牽涉千家萬戶。但對于貧困地區的兒童來說,經濟能力、醫療資源的匱乏是他們健康路上的絆腳石。這些孩子的未來如何守護?
不讓貧困患兒掉隊
2021年4月28日,陜西省榆林市兒童醫院比往常更“熱鬧”些。原來,國家兒童醫學中心北京兒童醫院派出腎病二科、耳鼻咽喉頭頸外科、重癥醫學科等當地亟需的科室專家組成醫療隊在此義診。聽說有北京來的專家坐診,患兒家長蜂擁而至。短短兩天時間,10余位專家共完成義診、病例會診、示教查房600余例次,為大病及慢病患兒確定下一步診療和康復方案,并完成腭裂矯正術、尿道下裂成形術、睪丸復位術等10余例復雜疑難手術,為復雜疑難患兒帶來新生。
據了解,本次義診是“中國兒童健康扶貧計劃(2021-2025)”(以下簡稱“計劃”)的一部分。該計劃已是第二期,首期于2018-2020年完成。
北京兒童醫院是中國首屈一指的三級甲等綜合性兒科醫院,來自全國各地的患兒及家長慕名來到這里,年均門診量達300多萬。2017年1月,北京兒童醫院正式獲批成為國家兒童醫學中心(北京)。“我們應該承擔起什么樣的責任?”欣喜的同時,國家兒童醫學中心主任、北京兒童醫院院長倪鑫深感責任重大:“作為政府辦的公立醫院,保障人民群眾健康是我們的職責。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決勝階段,守護貧困患兒的健康,我們不做誰來做?!”
脫貧路上,一個都不能少;小康路上,不讓一名患兒掉隊。2018年,中國脫貧攻堅取得決定性進展,但因病、因殘致貧比例居高不下,脫貧任務依然十分艱巨。當年5月,針對全國14個集中連片特困地區貧困家庭兒童,國家兒童醫學中心(北京)牽頭發起“中國兒童健康扶貧計劃”,該計劃由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醫政醫管局指導,用兩年時間基本實現完成上述地區建檔立卡貧困家庭患病兒童的救治目標。
2021年4月,第二期“中國兒童健康扶貧計劃(2021-2025)”再次啟航,該計劃將“重走長征路”,更加重視防止因兒童重大疾病導致因病返貧,鞏固脫貧地區來之不易的成果。倪鑫說,“此次榆林行還有一個特殊意義,瞧瞧2019年那些接受治療的孩子,現在生活得如何了。”
2019年1月,通過政府翻建房屋、扶助養殖等方式,6歲的先天性心臟病患兒小熒梅一家,生活得到了不小的改善。但受家庭經濟狀況和當地醫療水平限制,孩子的手術問題一直沒能解決。借助第一期計劃,北京兒童醫院專家在當地成功為小熒梅實施房間隔缺損修復手術。住院費用共3.1萬多元人民幣,醫保外需要自付的費用由北京兒童健康基金會承擔。“以前孩子走路稍快一點兒都喘,現在已經是班里的體育部長,各項身體指標已與正常兒童無異。”倪鑫欣慰地說。
倪鑫帶領醫療隊東奔西走,對貧困地區的狀況有了切身體會,“一種地區是面朝黃土背朝天,一種就是山青水秀的地方,比如重慶石柱縣。”
石柱縣風景秀美,但因坐落群山間,交通十分不便,曾是國家級貧困縣。14歲的樂樂(化名)就出生在這個地方。樂樂患有多發復雜疾病,病情導致她越來越孤僻。2020年底,經過多學科專家會診,醫療隊決定帶孩子到北京兒童醫院治療。手術后,樂樂的臉上終于露出了笑容。出院時,她和媽媽不停向醫生鞠躬道謝。倪鑫和同事們一直跟當地醫院保持聯系,每每聽到樂樂的狀態越來越好,大家都非常開心。
“今年我們醫療隊計劃重返重慶,再次對樂樂進行復查,醫保報銷范圍之外的醫療費,我們也將負責到底,”倪鑫表示。
從醫療隊第一次遇見樂樂,到接至北京兒童醫院治療,再到手術結束,貧困患兒樂樂享受到專業、快速的優質醫療服務,她的人生也得以改變。
“ 扶貧不僅僅是幫助貧困兒童,對我們大夫也是一次精神洗禮。”倪鑫說,很多醫生都來自大城市,家境優越,沒有感受過貧窮。讓醫生們,尤其是年輕大夫看看貧困兒童的真實生活狀態,能激起他們發自心底對孩子的愛,并珍惜現在的生活。
傳幫帶薪火相傳
每到一地,醫療隊第一件事就是和當地衛生健康委、省級兒童醫院溝通。倪鑫表示,國家兒童醫學中心只是“中國兒童健康扶貧計劃”的推動者,“我們點燃火炬來到這里,把它再交給省級兒童醫院,省級兒童醫院要在我們離開后持續發力。”
然而,各地區兒科發展水平不均,提升兒科服務同質化水平,也是“中國兒童健康扶貧計劃”的重中之重。
9歲的明明(化名)是個腦癱患兒。倪鑫回憶他們初次見面的情景時說:“孩子見到大家很興奮,聊天聊得很好,但突然會停下沒有反應。”原來,明明出生時發生羊水誤吸引起腦缺氧,家里一直沒有條件醫治,直到2019年,“中國兒童健康扶貧計劃”來到榆林。北京兒童醫院專家為明明量身定制了康復計劃,把他送到西安兒童醫院做集中康復,好轉后轉到下一級榆林市兒童醫院。
榆林市兒童醫院雖然是當地規模最大的兒科醫院,但康復技術尚未完全發展起來。北京兒童醫院拿出技術優勢,通過培訓對當地醫生進行技術支持,使用遠程指導評估的方式,幫助明明進行后期康復。
“ 扶貧先扶智,不僅要扶孩子和家長的智,也要提升貧困地區醫生的水平,”倪鑫表示。北京每年舉辦3 期基層醫生培訓,由省級兒童醫院選擇定點貧困地區的兒科醫生參加。3 個月的理論和臨床培訓結束時,每個學員要和北京兒童醫院副主任醫師及以上的醫生建立師徒關系,工作上有任何問題都可以隨時咨詢。除此之外,省級醫院也要負責培訓級別相對較低的醫生,做到薪火相傳。
倪鑫介紹,北京兒童醫院與全球知名兒童醫院都有良好的合作關系,每年都要選派兒科醫務工作者到美國、英國、意大利、韓國等國家的兒童醫院進行交流學習。2016年、2018年,國家兒童醫學中心分別獲批“兒童重大疾病科技部示范型國際科技合作基地”“兒童健康發展國際聯合研究中心國家國際科技合作基地”,這兩個平臺為加強兒科國際交流提供了更多可能。
事實上,健康扶貧工作的開展、兒科服務水平的提升,只靠醫療機構遠遠不夠。“中國兒童健康扶貧計劃”每到一處,倪鑫都會積極與當地領導、衛生健康委領導溝通交流,希望各地在集中精力發展經濟的同時,不要忘記對醫療機構給予更多支持,防止兒科人才流失。
不止于醫療救治
在倪鑫看來,只救助眼前的孩子不算成功,通過健康扶貧行動,尋找病因源頭,加以預防尤為關鍵。這就離不開健康宣教,通過不斷提高疾病預防能力,讓孩子不得病、少得病。
這次重返榆林,倪鑫感觸很大。第一期受助的很多家庭又帶孩子過來,滿面笑容和之前的愁容對比鮮明。倪鑫說,“孩子身體健康,全家都有了精神氣兒,干勁兒十足。”
與第一期不同,此次“中國兒童健康扶貧計劃”榆林行中,疑難重癥患兒少了,咨詢眼科、心理等疾病的家長和患兒明顯較多,也有很多人“么啥麻達(陜西方言,沒啥毛病)”,就是來找醫生看看。醫療隊積極滿足群眾需求,舉辦了關于視力保護、心理健康等方面的健康講座,3000余名師生、家長積極參與。
據了解,自2018年5月計劃啟動以來,國家兒童醫學中心聯合各省市兒童醫院和基層醫療機構,共完成10萬余名貧困地區兒童的疾病篩查與義診工作;國家兒童醫學中心和省市兒童醫院開展各類復雜疑難手術1千余例次;舉辦各類基層醫師培訓近2千場,受益基層醫師2萬余人;開展兒童健康宣教活動5千余場,惠及中小學生、教師、家長等10萬余名。
倪鑫多次強調,國家兒童醫學中心僅僅是個使者,真正全方位保障貧困兒童健康,還需要各級醫院共同努力。這也充分體現了分級診療體系建設的重要性。
2016年,福棠兒童醫學發展研究中心成立,其前身是北京兒童醫院集團,各理事成員單位資源共享,在本區域建立了基層醫療聯合體。目前已形成以37家省級兒童醫療機構為核心,2000余家基層醫院共同參與的兒童醫療健康服務網絡體系,為實現兒科分級診療體系建設奠定了基礎。
據了解,各地政府根據自身情況因地制宜制定健康扶貧政策,有效防止民眾因病致貧、返貧。例如重慶市對于貧困患者在醫保、新農合等基本醫療保險報銷基礎上,還出臺了“90%兜底救助”“一事一議”等救助政策,盡可能減少患者自付比例。北京兒童健康基金會等也積極承擔社會責任,在政府救助的基礎上,予以資金支持,減少患者及家庭負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