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繼宗和妻子于改香開“夫妻店”合力斂財,夫妻倆在子女面前“斗富”“爭寵”,教育孩子“能掙錢是本事,會花錢是藝術”。“我對配偶、子女失管失教,帶壞了家風,我是家風敗壞的罪魁禍首。”黃繼宗痛心疾首地說。
“組織本來要提拔我的,但聽說被省紀委攔了下來。”黃繼宗來回踱步、坐立不安。他深吸了一口氣,仿佛下定了決心,轉頭對心腹李某說:“明天一早我就去省紀委打探一下虛實。如果明天下午我還沒回來,你就馬上告訴我老婆,讓她搬空別墅中的東西,抹除一切生活痕跡。”
次日,黃繼宗來到甘肅省紀委監委“投案”。在交代問題的時候,他遮遮掩掩、避重就輕。辦案人員告訴他,“既然來了,就刮骨療毒,把‘病好好治治吧”。當天下午,黃繼宗被宣布留置。
日前,中央紀委國家監委網站刊發文章,剖析了甘肅省平涼市委原常委、原常務副市長黃繼宗嚴重違紀違法一案。這起典型案例再次警示,黨員干部特別是領導干部,一定要加強家風建設,管好家里人和身邊人。
開“夫妻店”合力斂財,信奉“撈大錢當大官、當了大官撈大錢”
有的黨員干部坐慣了升遷的“快車”,對于一兩次的“停頓”便心生不滿,認為是“錢沒花到位”“關系不夠硬”。跑偏的“官念”,成為他們陷入腐敗泥潭的推手,黃繼宗就是這樣一個典型。
2006年,是黃繼宗仕途上的一個重要節點。當時他自認為工作出色,希望能更進一步。“在考察的時候,我的排名是比較靠前的。但是組織考慮后沒提拔我,我感到非常挫敗。”黃繼宗說。
當時,一些人跟黃繼宗的妻子于改香開玩笑說:“你當著家呢,你拿出來500萬他就當上了嘛。”從那時候開始,于改香腦子里就想一定要掙大錢。面對妻子的錯誤認識,黃繼宗不但不教育引導,反而采取了認可、贊同的態度。結果夫妻雙雙心態失衡,價值觀嚴重扭曲,對金錢的渴望和占有成了他們最大的人生追求。
兩年后,黃繼宗晉升為慶陽市副市長。然而,組織的信任并沒有校正他的價值觀、權力觀、事業觀,他仍然執迷不悟,把人生目標定義為“撈大錢當大官、當了大官撈大錢”,常把“升官靠錢財,當官為錢財”掛在嘴上。
此后,黃繼宗開始把權力當作明碼標價的“商品”,把私營企業主當作其致富路上的“財神”。
經查,黃繼宗利用職務便利為他人在項目承攬、協調辦理有關手續等方面謀取利益,先后89次收受45名商人所送款物,折合人民幣1800余萬元。
對于黃繼宗的改變,于改香不僅不監督提醒,反而大力支持。在黃繼宗的默許和支持下,于改香無視國家公職人員(慶陽市中級人民法院工作人員)的身份,走上經商的道路。
利用黃繼宗和油田的關系,于改香開辦了石油公司,通過給油田打井隊提供泥漿料,第一年就掙到了120萬元。
之后,于改香一心撲在撈錢上。看到了“賺錢捷徑”的黃繼宗甚至親自出面拉關系、打招呼、接項目,使家族生意遍布油田、小額信貸、房屋裝修、城市綠化等多個領域,短短4年就獲利1400余萬元。
“黃繼宗出事,一定出在他老婆身上”
在當地,干部群眾早有議論,“黃繼宗出事,一定出在他老婆身上”。
某酒店門口,于改香的奧迪Q5停在路邊,影響交通。交警按照執法程序開具罰單,于改香將一沓錢甩到交警眼前:“把這個錢拿回去給你們大隊長,我很忙,以后我的車就不要貼了!”
做生意賺到錢后,于改香認為自己腰板直了,對家里的貢獻大了,性格中強勢霸道的一面逐漸顯露出來。
為了讓黃繼宗屈服,于改香經常半夜將黃繼宗叫醒理論,達不到想要的結果就不讓他休息,或者第二天干脆不讓他出門上班,單位打來的電話也不許接聽。在黃繼宗工作時,她曾一口氣打十幾個電話,回到家就“找事”,讓黃繼宗不勝其煩,只能屈從,他還給于改香起了一個外號——“常有理”。
在黃繼宗無原則的忍讓下,于改香更加有恃無恐,對黃繼宗的兄弟姐妹張口就罵。后來,在罵人不過癮的情況下,她開始動手打人。黃繼宗的兄弟姐妹基本都挨過她的打,一言不合,抬手就是一耳光,就連對黃繼宗她也不分地點場合說打就打、說踢就踢。
有一次家庭聚餐時,于改香因為婆婆沒有喝她敬的酒,一怒之下,竟當著黃繼宗的面將一杯水對婆婆當頭澆下,黃繼宗卻敢怒不敢言。
發展到后來,于改香在外也無所顧忌、惡名遠揚。她常以“官太太”“大姐大”自居,成為當地人口中的“于姐”。
面對于改香的惡行,黃繼宗為何一忍再忍、一讓再讓?究其根源,是其自身不正、腰桿不硬、底氣不足。黃繼宗面對審查調查人員時悔恨道:“我收人錢,拿人家東西。我自己不正,我怎么去說別人。”
在子女面前“斗富”“爭寵”
在權力和金錢的刺激下,黃繼宗追求奢靡生活,其家人也與他一同貪圖享樂,衣食住行皆要“最好”。
黃繼宗受賄所得的別墅裝修極其豪華,中餐廳、西餐廳分門別類,棋牌室、練歌房一應俱全。他熱衷戴名表,一塊手表30多萬;他喜歡穿名牌,衣柜里每條褲子上都配著名貴皮帶;他喜歡喝名酒,對茅臺情有獨鐘,在蘭州、慶陽、平涼等地多處住所內儲藏著近百箱茅臺酒,以至于其妻在轉移財物時,第一個想到的就是轉移他的茅臺酒。于改香在揮霍享樂上也毫不遜色,貂皮大衣掛滿衣柜,生活物品一味追求高檔。
由于忙著“撈錢”享受,黃繼宗夫妻對子女缺乏關愛,在補償心理的驅使下,二人對子女溺愛無度,毫無限制地用金錢滿足子女的高檔消費要求。于改香甚至教育子女“能掙錢是本事,會花錢是藝術”。
因為經常給孩子錢花,于改香和子女的關系日益緊密,使黃繼宗成了家庭中的“圈外人”。不甘心的黃繼宗也開始通過給子女更多的錢與妻子“斗富”“爭寵”。比如,在兒子上大學期間和參加工作后一年內,黃繼宗給了他100多萬元,讓其用于吃喝玩樂。
發覺黃繼宗父子“抱團”后,于改香便去拉攏女兒,借著“女兒要富養”的名義,喜歡什么買什么。她的女兒也因此變得花錢無所顧忌,使用的化妝品一套就價值上萬元,背的都是名牌包。
養不教,父之過。愛之不以道,適所以害之也。黃繼宗的兒子和女兒表面上是奢華生活的享受者,實際上是不良家風的參與者和受害者。“作為丈夫和父親,我帶頭貪圖享樂、生活腐化,不遵紀、不守規,對配偶、子女失管失教,帶壞了家風,破壞了孩子健康成長的環境,導致孩子們形成錯誤的人生觀和價值觀,踏入‘火坑。我是家風敗壞的罪魁禍首。”黃繼宗痛心疾首地說。
黃繼宗的案例發人深省。它生動地說明,對黨員干部尤其是領導干部來說,家風不僅是個人私事、家務事,它還是干部作風的重要組成部分。領導干部務必戒之慎之、防微杜漸。
(《中國紀檢監察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