聶文婷
從西藥到醫療設備、從電子管到X光機、從鞋襪到軍毯、從運輸車到發電機……黨需要什么,秦邦禮就經營什么。這位中國共產黨早期領導人博古(秦邦憲)的胞弟,默默無聞為黨的事業作出很多貢獻,而有些事情卻鮮為人知。
秦邦禮,是中國共產黨早期領導人博古(秦邦憲)的胞弟。相較于哥哥秦邦憲,秦邦禮沒有完整的求學經歷,早年間他甚至不能“光明正大”地為黨做事,包括后來他所走的也絕非一條常規的紅色之路。他默默無聞為黨的事業作出很多貢獻,而有些事情卻鮮為人知。
棄學從商,投身革命
秦邦禮,1908年8月出生于江蘇無錫,家中排行老二。1916年,秦邦禮父親患肺結核去世,家中就此斷了直接的經濟來源。而秦邦禮自幼懂事,雖不是家中長子,卻主動承擔起養家糊口的責任。
1922年,14歲的秦邦禮為了資助哥哥和妹妹讀書,放棄學業,去無錫復元錢莊做了一名學徒。不久,秦邦禮參加了無錫錢業職工會,并擔任執行委員。
通過錢業職工會,秦邦禮認識了很多商人,也有了更多機會與進步人士接觸。受他們革命思想潛移默化的影響,秦邦禮漸漸明白,自己棄學從商,不僅僅是為了個人生計,更是為了挽救國家民族危亡,救民于水火。
1927年4月12日,“四一二”反革命政變在上海發生。4月14日,國民黨反動派又在無錫制造了反革命政變,各級中共黨團組織和農會、工會遭到破壞,農民運動受到摧殘。
1927年11月9日,無錫農民2000余人高舉農軍大旗,進行了聲勢浩大的武裝起義。作為進步青年,秦邦禮參與其中。但國民黨當局殘酷鎮壓,并以“暴徒”的罪名大肆屠殺共產黨人和革命群眾,起義未達到預期目的。秦邦禮被迫離開無錫前往上海避難。
在上海親戚的關照下,秦邦禮在一家小店鋪做起了店員,他將店鋪經營得紅紅火火。這段從商經歷,為他日后開展紅色實業經濟埋下了伏筆。
一邊為黨打掩護,一邊做生意
1931年,中共中央決定讓陳云接替周恩來成為新特科的負責人(由于叛徒出賣,周恩來不能繼續留在上海)。
由于特科人員大部分已經暴露,陳云決定起用新人。當時,博古把弟弟秦邦禮介紹給陳云。陳云聽說秦邦禮有經營店鋪的經歷后,甚是驚喜,決定精心培養他。
陳云約見了秦邦禮,還帶了兩根金條作為“見面禮”。很快,秦邦禮便用這兩根金條在上海開辦了一家米店。有了這個店鋪,共產黨在租房子或者營救被捕人員的時候,就可以出面“打保單”。
秦邦禮經營有方,米店很快就盈利了。在組織的應允下,秦邦禮又開了一家家具店,為黨組織開會打掩護。有一次,黨組織正在家具店開會,突然遭到國民黨警察的搜查。于是,參會人員迅速將文件藏在家具中,并把事先準備好的麻將拿出來,擺出一副正在打麻將的樣子。由于藏文件的家具是特制的,國民黨警察沒有發現秘密夾層中的文件。待國民黨警察離開后,秦邦禮就借“家具被損壞要維修”的名義,派人將家具搬回家里,從而保全了會議的重要資料。
一邊為黨打掩護,一邊做生意。秦邦禮采用滾動發展的辦法,在一年之內又先后開設了糖坊、南貨店和文具煙紙店。1931年冬,秦邦禮加入了中國共產黨。
黨需要什么,就經營什么
全民族抗日戰爭爆發后,國共兩黨實現了第二次合作。作為這次合作的一個重要方面,蔣介石允許在國統區建立八路軍辦事處。那時,東南沿海大片國土淪陷,香港暫時沒有受到戰火波及,成為大后方與海外聯系的最重要通道。經周恩來與英國駐華大使協商一致,決定在香港設立八路軍駐香港辦事處。1937年冬,中共中央派廖承志和潘漢年赴香港建立八路軍辦事處,地點設在皇后大道中18號,對外掛牌“粵華公司”。
香港八路軍辦事處的主要任務是在海外華僑和港澳同胞中募集資金和物資,用來支援八路軍和新四軍等人民軍隊抗日。為更加隱蔽地做好這項工作,有必要成立一個相對獨立的合法公司。1938年夏秋之交,一家名為“聯和行”的商貿公司在香港開業,老板正是秦邦禮,他對外公開使用的名字是楊廉安。公司公開的業務是經營南北雜貨,實質上是秘密采購陜甘寧邊區急缺的物資。從西藥到醫療設備、從電子管到X光機、從鞋襪到軍毯、從運輸車到發電機……黨需要什么,秦邦禮就經營什么。
1939年3月的一天,英國警察突然查封了粵華公司,廖承志也受到國民黨特務的監視,接收捐贈和轉運的重任便都落在了秦邦禮身上。此時,秦邦禮在征得黨組織同意后,入股香港新亞藥廠,并陸續在香港開設了五家商號。
紅心向黨,潤澤中華
1941年12月25日,太平洋戰爭爆發后,香港總督楊慕琦向日軍投降,香港淪陷。根據組織安排,秦邦禮于1942年10月北上重慶,在重慶八路軍辦事處工作。雖然只有短短幾個月的工作經歷,但秦邦禮豐富的工作經驗和穩健的工作作風,讓黨組織對他頗為信任。
1946年6月,蔣介石悍然發動內戰。1947年,陳云向中央提議,在香港設立外貿公司,將東北地區的糧農資源轉化成貨幣資金,以補給前線需要。考慮到秦邦禮有在香港經營貿易公司的經驗,黨中央便決定把這個重任交給他。接受任務后,秦邦禮速回香港,把“聯和行”改名為“聯和進出口公司”。
當聯和進出口公司在國內外聲名鵲起時,秦邦禮心中所想的仍然是要為黨、為國家、為人民貢獻自己的力量。于是,他便用更改公司名稱的方式,表達他對黨的這份赤誠之心。經商議,聯和進出口公司改名為“華潤公司”(“華”代表“中華”,“潤”取自毛澤東的字“潤之”,表示由中央直接領導管轄)。1948年12月,華潤公司正式掛牌,注冊資本500萬港元。
特別值得一提的是,華潤公司正式掛牌后,在經營解放區貨物貿易的同時,還根據中共中央指示,分四批將李濟深、沈鈞儒、蔡廷鍇等300多名民主人士和社會賢達安全運送到解放區,為確保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如期召開作出了積極貢獻。
1968年底,秦邦禮突發急性心肌梗塞,不幸去世,享年60歲。
(《學習時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