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鳳英
共同的抗日斗爭,把楊靖宇和金日成的命運緊緊地連在了一起。敵人的絕密文件和報紙,常常把他們倆的名字并列在一起。金日成曾回憶:“人值千金,眼值八百。我一看楊靖宇的眼睛,就知道他是一個忠厚而熱情的好漢。”
九一八事變以后,朝鮮共產黨黨員大批加入中國共產黨,與中國共產黨人并肩戰斗。金日成就是朝共黨員的杰出代表,他在中國東北生活了25年,與中國人民結下了不解之緣。
金日成在回憶錄《與世紀同行》中深情地寫道:“東北的山野,是我度過二十多年的地方,是我開展抗日武裝斗爭歷盡千辛萬苦的地方。這個無異于我的故鄉的山野,有著許許多多我懷念的往事。”
在白山黑水共同的戰斗歲月中,金日成與著名抗日將領楊靖宇更是建立了深厚的友誼。金日成曾說:“我國人民將永遠不會忘記楊靖宇在共同的抗日斗爭中所建樹的豐功偉績。”
命運緊緊地連在了一起
1910年日本強行吞并朝鮮后,朝鮮愛國志士的反日斗爭舞臺轉移到了中國。1920年,年幼的金日成隨父母移居中國吉林省臨江縣。
1931年九一八事變后,金日成加入中國共產黨并參加中共領導的抗日活動。1932年4月25日,20歲的金日成在吉林安圖縣明月溝創建了安圖縣抗日游擊隊。金日成游擊隊以朝鮮族聚居的東滿為根據地,多次粉碎日偽軍的“討伐”,又聯合中國的救國軍部隊圍攻東寧、羅子溝等城鎮,聲名大震。
早年在中國的生活經歷,讓金日成對中國的抗戰充滿信心。同時,他也十分熟悉中國的環境,因而決定在中國組建朝鮮人民自己的抗日武裝。
1936年5月,金日成創建了朝鮮反日民族統一戰線,組織祖國光復會并擔任會長,發布了抗日救國十大綱領。祖國光復會成立后不久,朝鮮人民革命軍就在長白山建立了抗日根據地。
1936到1937年,是東北抗日游擊運動發展壯大的時期,根據共產國際七大會議精神和中共代表團的指示,中共南滿黨的第二次代表大會將東北人民革命軍第一軍改編為東北抗日聯軍第一軍,楊靖宇當選軍長兼政委。金日成領導的朝鮮人民革命軍和楊靖宇領導的第一軍,成為東南滿地區的兩大武裝力量。
共同的抗日斗爭,把楊靖宇和金日成的命運緊緊地連在了一起。敵人的絕密文件和報紙,常常把他們倆的名字并列在一起。
在抗日斗爭中互相支持
1937年七七事變爆發后,出現了全國抗戰的局面。1937年冬,楊靖宇率軍部在輯安老嶺山區建立根據地。1938年6月,第一軍第1師師長程斌叛變投敵。程斌對第一軍干部的活動路徑、各部隊的番號、密營的位置都了如指掌,這給第一軍造成了嚴重的困難。
7月,楊靖宇召開緊急會議,取消原定計劃,并采取了防止軍機泄露的改組措施。這次會議還強調了中朝人民聯合抗日的重要意義,并創作了一首《中朝民眾聯合抗日歌》。9月,楊靖宇率總司令部、警衛旅、少年鐵血隊,共約五百人離開輯安,向東北臨江、濛江、樺甸一帶轉移,一次又一次地突破敵人設下的重圍。
在情況危急的時候,金日成向楊靖宇伸出援助之手。金日成緊急準備了一批軍火和軍需,派一支部隊繞過濛江縣,經金川、柳河二縣向通化一帶移動。這樣做是為了分散包圍第一軍的敵人兵力,給第一軍創造突圍條件。
事后,楊靖宇多次說過,朝鮮同志在臨江、撫松和濛江一帶發出的槍聲,在扭轉第一軍困難局面方面起到了關鍵作用。金日成和楊靖宇在共同斗爭中不斷地加深了友誼。
金日成對楊靖宇永久的懷念
為了扭轉革命面臨的困難局面,并及時制定對付敵人攻勢的新戰術,1938年11月25日,楊靖宇與金日成這兩位神交已久的抗日英雄,在濛江縣(1946年2月,為紀念在此犧牲的楊靖宇,東北民主聯軍將濛江縣更名為靖宇縣)南牌子實現了歷史性的會晤。
臨別的時候,金日成與楊靖宇以兩國革命者的名義約定:一定要轉禍為福,成為勝利者時再會。可惜的是,由于楊靖宇的犧牲,金日成沒能再見到他。
1939年4月,為消滅被稱為“偽滿治安最后之癌”的楊靖宇部隊和金日成部隊,盡快結束軍隊對游擊隊的“討伐”,日本關東軍司令官梅津美治郎下令:“從第一、第二獨立守備隊選拔人員編成挺進隊(兵力約一中隊),全力捕殺楊靖宇、金日成等匪首。”10月,由關東軍第二獨立守備隊司令官野副昌德統一指揮,總兵力為7.5萬人的空前“大討伐”正式開始。
1940年2月23日,在這場生與死的拼搏中,楊靖宇在濛江縣三道崴子壯烈犧牲,時年35歲。護衛楊靖宇到最后一刻的,是金日成在南牌子派給他的傳令兵李東華,他和楊靖宇一同陣亡。金日成帶領部隊轉戰中蘇邊境,幸存了下來。
1945年8月,蘇軍出兵東北,扭轉局勢。日本投降后,根據形勢的發展,被編入蘇軍的抗聯教導旅進行改組,人員一分為二,朝鮮同志組成朝鮮工作團返回朝鮮,中國同志隨蘇軍返回東北。
1945年10月10日,朝鮮共產黨中央委員會成立,金日成任委員長。1948年9月9日,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正式成立,由金日成出任首相。
金日成在回憶錄中記述了在中國抗日的戰斗歲月,其中包括他和楊靖宇的友誼。金日成在回憶錄中寫道:“我和楊司令,民族不同,出身也不同,但我想起同他相逢時的種種情景,仍然久久地暗自流淚,好幾天吃不下飯。”
金日成與楊靖宇的友情,并沒有因為楊靖宇的犧牲而終止。金日成一直沒有忘記楊靖宇,他曾回憶:“楊靖宇那雙炯炯有神的大眼睛,一眼就吸引了我。人值千金,眼值八百。我一看楊靖宇的眼睛,就知道他是一個忠厚而熱情的好漢。”1958年2月23日,楊靖宇的遺首和遺體被隆重公祭合葬在靖宇陵園,金日成送來了花圈。
中朝兩國人民在東北抗日游擊戰爭中形成的偉大友誼,是經過長期斗爭考驗的,是牢不可破的。這種戰斗友誼的建立、鞏固與發展,是成立抗日聯軍打擊敵人、奪取勝利的重要保證,并為以后中朝兩國人民在共同的反對帝國主義侵略和社會主義革命與建設的偉大事業中不斷鞏固與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打下了深厚根基。
(中國共產黨新聞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