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萌萌 楊英姿
摘 要:近年來,隨著我國經濟社會的高速發展,環境問題日漸突出。因而改變我國居民的消費方式,推動消費領域的綠色轉型,使綠色消費成為一種常態,對于促進我國可持續發展意義重大。貫徹綠色消費理念不僅會改變我國居民的生活和消費方式,同時也對企業的生產模式和標準提出了新的要求。有機大米作為典型的綠色農產品,在綠色消費理念的推動下迅速發展。本文對綠色消費的內容與意義進行了概述,并分析了當前我國有機大米產業發展現狀以及主要存在的問題,在此基礎上從政府和企業兩個角度出發,提出推進有機大米產業發展的路徑,以期能夠實現我國有機大米產業持續健康發展。
關鍵詞:綠色消費;有機大米;綠色農產品
經濟的高速發展為我國人民帶來了諸多福祉,但與此同時也造成了一系列的環境問題。當前,我國正面臨著資源約束、環境污染、生態系統退化的嚴峻形勢。基于此,黨的十八大明確做出“大力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的戰略決策,黨的十九大報告也指出必須樹立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的生態文明理念。粗放型的生產方式是造成環境問題的根本原因,而不科學的消費理念和消費行為又助長了這種生產方式。因此要保護生態環境,就要改變我國居民的消費方式,在全社會倡導綠色消費,從而促進資源節約和環境保護。
一、綠色消費的內容與意義
1.綠色消費的內容
第二次工業革命促進了資本主義經濟迅速發展,但與此同時,西方資本主義國家形成的過度消費的生活方式造成了資源的極大浪費,嚴重破壞了生態環境,人們逐漸意識到不科學的生活方式對環境造成的威脅。1963年,國際消費者聯盟首次提出了綠色消費的觀念,指出消費者應有“環保”的義務。隨著研究的進一步深入,綠色消費的概念也逐步得到完善和發展。我國消費經濟學家尹世杰認為,綠色消費是指在一定的生態環境中,人們對包括吃、穿、住、用、行等物質消費品,要求其是無污染、無公害、高品質且有利于人體健康的綠色消費品。中國消費者協會指出綠色消費包括三層含義,一是倡導消費者在消費時選擇未被污染或有助于公眾健康的綠色產品;二是在消費過程中注重對垃圾的處置,不造成環境污染;三是引導消費者轉變消費觀念,崇尚自然健康的消費追求,在追求生活舒適的同時,注重資源節約、環境保護和能源的有效利用,實現可持續消費。由此可以得出,綠色消費是基于生態保護理念的新型消費模式,它對于消費者的消費行為起到一定的規范和約束作用,使消費者在實現自身購買目的的同時兼顧對環境的保護。
2.綠色消費的意義
(1)綠色消費是國民經濟可持續發展的內生動力
投資、消費、出口是拉動國民經濟增長的“三駕馬車”,其中消費在推動社會經濟發展方面發揮著舉足輕重的作用。隨著綠色消費理念的不斷深入,購買購置綠色產品也將成為新經濟增長點。綠色消費倡導消費者購買無污染、無公害且優質的產品,有利于保護生態環境,促進人與自然的協調發展和生態平衡,避免了以犧牲環境為代價來換取一時經濟增長的情況,使實現可持續消費成為可能,并為國民經濟的發展提供源源不斷的動力。
(2)綠色消費是優化產業結構的重要推手
消費能夠促進生產發展。消費所形成的新的需要,對生產的調整和升級起著導向作用,一個新的消費熱點的出現往往能帶動一個產業的出現和成長。消費者作為產品購買的主體,其某一方面需求的增加,會直接影響到生產企業的產品結構和發展方向。倡導綠色消費,激發綠色產品市場活力,能夠促使生產部門改變傳統的生產方式,在生產過程中盡量減少對環境造成的污染,從而實現從粗放型生產向綠色生產的轉型。綠色消費改變了居民的消費方式,直接促進了消費結構的優化與升級,倒逼生產企業調整和優化產業結構,有助于實現資源的有效配置和能源的高效利用。
(3)綠色消費是提高人民生活質量的有力保障
綠色消費是保護環境基礎上的一種新型的消費模式,一方面提倡消費者購買綠色、健康、無污染的產品,防止農藥、化肥等有毒有害物質對人體造成危害,有利于維護消費者的身體健康;另一方面促使消費者關注并保護生態環境以改善當前的環境狀況,避免環境污染給個人和社會帶來負面影響。身體健康是個人發展的前提,環境則是人類賴以生存和發展的基礎,綠色消費從這兩個角度出發,致力于營造良好的生存環境,為創造美好生活、提高人民生活質量提供有力保障。
二、我國有機大米產業發展現狀
隨著我國居民的收入水平和健康意識的不斷提高,人們對于食品不僅要求“吃得飽”,更要“吃得好”。尤其是當前環境污染形勢嚴峻,且近年來食品安全問題頻發,使消費者對自身食用的農產品產生疑慮。在綠色消費理念的推動下,不使用農藥、化肥的純天然有機農產品逐漸進入大眾視野。有機大米作為典型的有機農產品,已受到越來越多消費者的重視。下面將從兩個方面對有機大米產業發展現狀進行分析。
1.有機大米的生產和消費形勢
我國有機食品起步較晚,但發展勢頭強勁。當前,我國已成為全球主要的有機農業生產國。2018年,我國通過有機認證的農業面積已達325萬公頃,較2011年相比增加了三倍之余。在眾多的有機種植作物中,有機水稻占據重要地位。從2011年至2018年,我國有機水稻的種植面積從10.9萬公頃增長至39.2萬公頃,且近年來增長速度不斷加快。根據國家統計局公布的數據來看,我國有機大米的產量從2011年的42.9萬噸增長至2018年的161.3萬噸,有機大米的消費總量從41.5萬噸增長至159.8萬噸,由此可見,我國有機大米的產量略高于需求量且幾乎接近平衡。但是從長期來看,隨著消費者對有機大米需求量的不斷增加,我國有機大米市場可能出現供不應求的局面。
2.有機大米的產業地位
2018年我國稻谷產量為21213萬噸,較上年下降了0.26%,而有機稻谷產量提高了21.12%;我國有機稻谷產量占國內稻谷總產量的比重從2011年的0.3%增長至2018年的1.09%。從大米產量來看,2018年我國大米產量為9784.4萬噸,較上年下降了22.2%,而有機大米產量提高了21.1%;有機大米占大米產量的比重從2011年的0.49%增長至2018年的1.65%。從這些數據可以看到,在稻谷和大米產量持續走低的情況下,有機稻谷和有機大米的產量不降反升,且所占比重還在不斷增加。由此可以說明,我國有機大米在大米產業中的地位日益提高,呈現出良好的發展前景。
三、我國有機大米產業發展主要存在的問題
1.有機大米在大米銷售總額中占比低,與發達國家仍有差距
我國有機大米的銷售額占比低主要有兩方面的原因,一是有機大米產量低,2018年我國有機大米產量僅占大米總產量的1.65%,這導致有機大米缺乏有效供給,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消費者的購買;二是當前有機大米面臨著銷售壓力,由于其價格昂貴,普通消費者難以接受,并且部分消費者對有機大米缺乏信任,使其難以獲得消費者的廣泛認可,最終造成銷售不暢甚至滯銷的情況。相比于發達國家,我國在有機食品包括有機大米的消費量上相對落后,歐美國家的有機食品消費量已超過其食品消費總量的10%,并且保持高速增長,這說明發達國家的消費者對于食品“有機”屬性的認可度更高。雖然當前我國在有機大米消費方面與發達國家相比還有一定的差距,但是我國居民有食用大米的習慣,以大米為主食的人口達8.5億,所以我國有機大米市場仍具有巨大的發展潛力。
2.有機大米價格持續走高,溢價效應明顯
我國有機大米的銷售均價從2011年的15.52元/千克增長至2018年的23.56元/千克,遠高于同期國內普通大米的價格。我國有機大米價格居高不下主要有兩方面的原因,一是種植成本高,由于有機大米強調“天然性”,即在種植水稻時不能使用農藥、肥料等化學材料,這就限制了機械和科技手段的使用而需要大量的人工勞作,使勞動力成本大大增加,并且在有機大米加工過程中,在工廠、設備、人員和方法上有嚴格的要求,同樣需要花費較高的成本;二是種植條件苛刻,由于有機水稻在整個種植過程中不允許使用任何人工添加的除草劑、生長激素等,所以其生長緩慢且產量非常低。同時由于有機大米的種植對土地的要求非常高,而我國達到標準的有機稻田相對稀缺,所以無法實現大規模種植,導致有機大米的產出有限。有機大米價格高是限制消費者購買的一個客觀因素,也是當前有機大米產業面臨的一個重要問題。
3.農戶對有機大米的種植意愿不強
雖然有機大米售價高,但由于其種植過程復雜、難度較大,且種植成本高、周期長、產量低,導致農戶并沒有獲得很高的收益,因此很多農戶更愿意把資金投入到擴大普通水稻的種植規模上而不選擇種植有機大米。再者,當前有機大米的種植技術尚未成熟,且農戶在種植有機大米方面缺乏經驗,需要在相關技術部門的指導下進行種植,因而要耗費大量的時間和精力,這對農戶的種植意愿造成很大的影響。
4.有機大米品牌眾多但知名品牌少,品牌宣傳有待加強
雖然當前市場上有機大米品牌眾多,但能夠被消費者所熟知的品牌卻很少,大部分品牌的知名度較低,很多消費者不了解甚至根本不知道有機大米品牌。推廣和宣傳是讓消費者知曉品牌以及產品的有效渠道,但在實際生活中卻很少能看到關于有機大米品牌和產品的宣傳信息,這就使消費者難以了解相關產品,最終導致消費者對有機大米的認知度低,進而直接影響其購買行為。
四、推進我國有機大米產業發展的路徑研究
1.從政府的角度
(1)引導消費者轉變傳統消費觀念,倡導綠色消費
綠色消費不僅有助于節約社會資源、保護生態環境,而且有助于增強消費者的環保意識,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面對當前嚴峻的環境形勢,在全社會倡導綠色消費是十分必要的。因此,政府要充分發揮引導作用,加強對綠色消費知識的普及,通過公益廣告、科普講座等多元化的宣傳方式,充分運用新興的傳播媒介,以人民群眾喜聞樂見的方式傳播綠色消費理念,從而使消費者能夠自覺踐行綠色消費行為。
(2)加大對有機大米種植農戶和生產銷售企業的扶持力度
農戶在有機大米種植過程中發揮著重要作用,但是當前農戶對有機大米的種植意愿不強,要解決這一問題,政府及相關部門首先應當不斷提高科技創新能力,著力攻關有機大米種植難題,降低種植成本,加強對種植技術的研究,使有機大米種植技術更加成熟;其次,政府要對種植農戶給予一定的支持,通過出臺關于有機大米種植的優惠政策和激勵政策,激發農戶的種植意愿;最后,還要加強對農戶進行知識講解和技術培訓,改進有機大米的種植過程,不斷提高有機大米的質量和生產效率。政府對種植農戶給予支持的同時,還應當大力支持有機大米生產和銷售企業的發展,通過減稅降費等方式降低企業的生產成本,使企業在有機大米定價方面能夠充分考慮消費者所能接受的價格,改善當前由于有機大米價格高導致其市場接受度低的現狀。
(3)完善有機大米認證及監督機制,提高消費者對有機大米的信任度
當前,消費者對有機大米不信任的問題依然存在,這將直接影響消費者的購買意愿。為了提高消費者對有機大米的信任度,政府要嚴格監督有機大米認證的全過程,確保有機大米符合有機認證的規定和標準。同時,政府也要規范有機大米市場秩序,對其進行嚴格監管,不斷加強執法與懲戒力度,嚴厲打擊銷售假冒偽劣產品的企業和商家,維護消費者的合法權益,減少消費者的購買顧慮。
(4)加強對有機大米的宣傳,提高消費者的認知
政府要重視有機大米的宣傳工作,增強消費者對有機大米的了解與認知,激發有機大米市場消費活力。由于政府作為獨立于買賣雙方的第三方,其權威性和公正性更值得消費者信任,因此政府是有機大米宣傳方面不可或缺的力量。政府的相關媒體部門可以通過實地走訪有機大米種植地并采訪當地的種植農戶,從中收集相關素材并進行報道,也可以通過采訪專家學者與有機大米相關的話題,以新聞的方式對有機大米進行宣傳,使消費者全面了解有機大米。
2.從企業的角度
(1)品牌策略
有機大米企業要重視對品牌的打造,并對品牌進行合理定位。企業要打造知名品牌,就必須擁有獨特的品牌個性。由于有機大米具有綠色屬性,因此企業可以塑造綠色品牌的形象,使其在消費者大腦中起到獨樹一幟的效果。此外,企業還需要借助有效的傳播手段對品牌進行宣傳和推廣,不斷加深目標消費群體對于品牌的熟悉度以及對產品的認知,從而引導消費者的購買行為,促進其消費。塑造品牌是與消費者建立長期、穩固的關系,保持顧客忠誠度的有效途徑,當消費者真正認識到品牌的特征及優勢,并被品牌的獨特個性所吸引時,消費者就會對品牌產生依賴和信任的情感,同時愿意將該品牌推薦給身邊的人,形成良好的口碑宣傳作用。口碑營銷能夠使品牌的知名度進一步擴大,為企業創造更多的效益。
(2)產品營銷策略
有機大米企業要以市場需求為導向,生產適銷對路的高質量產品,增強消費者對有機大米的購買信心。企業要在市場調查的基礎上,明確不同消費者對于有機大米產品的特殊需求,如口感偏好和營養價值偏好等,不斷改進產品以滿足市場需要。同時,企業還應了解并滿足消費者對于有機大米包裝、重量等方面的具體要求,使產品能夠充分達到消費者的購買預期,從而提高消費者的滿意度,促進產品更好地銷售。
(3)銷售渠道策略
有機大米企業要整合線上和線下銷售渠道,提高有機大米的市場占有率。在線上渠道方面,企業可以通過入駐大型的第三方網絡銷售平臺進行有機大米的銷售,同時利用電商平臺對有機大米進行推廣;在線下渠道方面,有機大米入駐超市前,企業首先要做好消費者對有機大米購買情況的市場調研工作,在確保產品具有消費市場的前提下,有針對性地上架產品,這樣能夠避免有機大米滯銷的情況。除了以上兩種銷售渠道外,企業還可以充分運用社區團購平臺進行有機大米的銷售。社區團購通過整合線上和線下資源,為消費者提供了一種全新的消費場景和消費方式,由于其具有方便快捷的特點,已成為消費者購買食品和日常生活用品的重要渠道,因此企業可以借助社區團購平臺宣傳和推廣有機大米,同時結合折扣價格策略為消費者提供優惠,吸引消費者購買,進一步打開有機大米消費市場。
(4)促銷策略
有機大米企業可以充分運用廣告促銷策略,通過電視、雜志等傳統媒體以及微博、微信平臺等現代媒體,重點宣傳有機大米綠色屬性、食用的安全性、營養成分及功效等方面,使消費者能夠全面獲取有機大米的相關信息,提高消費者對有機大米的認知。此外,企業還可以充分運用人員推銷策略,通過在超市的固定區域增設有機大米專賣區,并派專業人員對有機大米的相關知識進行講解,同時發放適當的禮品以吸引消費者的注意;還可以通過試吃的方式,讓消費者實際去品嘗,這樣可以增強消費者對有機大米的體驗,有助于促使其產生實際的購買行為。
五、小結
在綠色消費理念的推動下,有機大米產業機遇和挑戰并存。面對當前有機大米產業存在的問題,不僅需要政府的支持與幫助,更需要有機大米企業密切關注變化發展著的實際,以消費者的需求作為出發點,根據自身的資源和條件采取相應的營銷策略,從而促進有機大米的銷售,帶動整個有機大米產業的發展。
參考文獻:
[1]李丹.生態文明視角下公眾綠色消費研究——評《綠色消費》[J].生態經濟,2020,36(11):230-231.
[2]萬文彬.環境價值觀、綠色消費認知與綠色消費行為[D].華中農業大學,2018.
[3]段麗君.消費者環境敏感度對綠色消費意向的影響研究[D].浙江工商大學,2016.
[4]呂衍超.基于共享經濟的綠色消費實現路徑研究[D].中南財經政法大學,2018.
[5]鄭婧伶,徐炳全.綠色發展理念下我國綠色消費的應然路徑[J].商業經濟研究,2020(23):61-63.
[6]鄭紅明.2019年中國稻谷(大米)產業報告[N].糧油市場報,2019-10-26(T18).
[7]蘇秀梅.有機農產品網絡購買的影響因素研究——以有機大米為例的實證[J].今日財富,2016(09):33-36.
[8]李桂花,高大勇.開啟綠色消費新篇章——如何踐行綠色消費理念[J].人民論壇,2018(29):84-85.
[9]王錦昆.綠色消費視角下食用菌產品的消費者行為分析及營銷對策[J].中國食用菌,2020,39(06):152-154+157.
作者簡介:范萌萌(1999.12- ),女,漢族,河南省鄭州市人,在讀本科;通訊作者:楊英姿(1977.11- ),女,漢族,湖南省長沙市人,碩士研究生,講師,研究方向:綠色消費、市場營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