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梓桐

“中央企業一季度經濟運行良好,累計實現凈利潤4152.9億元,創歷史同期新高”,在國新辦日前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國務院國資委秘書長、新聞發言人彭華崗表示,一季度各項成績的取得,為實現全年目標任務,打下了扎實的基礎。
打好全年目標任務基礎
今年以來,中央企業延續了2020年下半年以來的恢復性增長態勢,生產運行平穩有序,經營效益再創新高,呈現出穩中上升、穩中加固、穩中向好發展態勢,實現首季“開門紅”。
第一,增速“快”,整體延續強勁的復蘇態勢。今年一季度,69家中央企業凈利潤正增長,31家企業凈利潤同比翻番。2020年7月以來,中央企業月度凈利潤連續9個月保持同比兩位數的增長,月度營業收入連續8個月同比增長。第二,趨勢“好”,多數行業的效益明顯提高。一季度多數行業中央企業效益同比大幅增長,石油石化、冶金、機械、軍工、建筑等企業凈利潤同比增速超過1倍。礦業、電力等企業超過60%。從實物指標來看,中央企業發售電比2019年同期分別增長14.9%和14.3%;鋼材、商品煤、汽車銷量同比分別增長20.3%、23%和83.2%。
第三,質量“優”,經營質量效益穩步提升。從運行效率看,一季度中央企業營業收入利潤率比2019年同期提升了0.6個百分點。從經營質量看,“兩金”占流動資產比重降低1.1個百分點,帶息負債比例同比下降1.7個百分點,已獲利息倍數同比提升2.6。從實業發展看,中央工業企業勞動生產總值兩年平均增速為7.6%。
第四,后勁“足”,新動能發展勢頭更為強勁。一季度,中央企業完成固定資產投資(不含房地產)是4978.9億元。通信企業加快5G網絡共建共享,一季度完成固定資產投資643.8億元,同比增長6.7%。石油石化企業聚焦提升管道輸送和資源勘探的開發能力,完成固定資產投資934.9億元,同比增長13.4%。
一季度各項成績的取得,為實現全年目標任務,確保在“十四五”開局之年交出合格答卷,打下了扎實的基礎。
爭當新興產業鏈“鏈長”
去年底,黨中央、國務院發布了《關于國有經濟布局優化和結構調整的意見》,戰略性新興產業是《意見》里一個重要內容。多年來,國資央企對此高度重視,結合中央企業的產業發展趨勢和自身的產業基礎,持續加大戰略性新興產業的投資布局和科技研發力度,取得了積極進展。
一是加大對新一代信息技術、高端裝備、新材料等戰略性新興產業的投資力度。2020年全年,中央企業完成戰略性新興產業投資1.16萬億,同比增長21.6%,占全部投資比重22.1%,同比提高2.1個百分點,完成相關新型基礎設施建設投資超過3500億元。
二是積極開展戰略性新興產業研發、創新能力和產業化等建設項目。組織國有企業國家重點實驗室情況調查,推動在材料、裝備等戰略性新興產業領域新建一批國家重點實驗室,深入推進央企在戰略性新興產業的科技合作,推動包括5G等領域協同發展。
三是積極穩妥深化戰略性新興產業領域混合所有制改革。2020年全年,中央企業通過轉讓部分股權、增資擴股等方式,與民營企業、外資企業在戰略性新興產業領域開展合作接近400項,帶動社會資本超過500億元,通過資本合作進一步推動戰略性新興產業領域的科技合作。
“十四五”期間,國資委將引導企業進一步把握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機遇,聚焦有基礎、有特色、有優勢的新興產業重點領域,積極參與“兩新一重”建設,大力發展數字經濟、平臺經濟、共享經濟,加快培育發展新動能。
在前瞻性、戰略性新興產業領域,中央企業要積極作為,爭當原創技術的策源地和現代產業鏈的“鏈長”。
形成濃厚改革氛圍
今年是國企改革三年行動非常關鍵的一年。在工作推動方面,今年的方式對比往年有著進一步的提升。
第一,推動改革目標任務更明確。怎么才能算70%,國務院國資委按照“可衡量、可考核、可檢驗、要辦事”的要求,明確提出相關改革任務的完成標準,精準指導改革的推進。
第二,推進方法更系統。國務院國資委建立了“月例會、季綜合、半年報、年總結”的工作推進機制,推動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方式,全程跟蹤推進各項改革任務的落實。今年尤其要用好在線督辦系統,加大力度抓好對各中央企業的督辦落實,按照跑表計時實現月清項清。
第三,推動工作更加突出重點。國務院國資委明確提出,今年要突出抓好18項重點改革任務,堅決打好攻堅戰、殲滅戰,著力解決改革中的重點難點、瘀點堵點問題。
國務院國資委將貫徹落實好國務院國企改革領導小組第五次會議的精神,把握好“個抓手、四個切口”,綜合采取措施,加大力度,確保完成今年相關目標任務。我們最近還在研究一個問題,就是加強改革成效的評估考核,分階段、有重點對改革進展效果進行研究評估,發揮好“指揮棒”的作用,切實增強各中央企業推動改革的內生動力。從調研情況看,無論是中央企業還是地方國有企業,無論是集團層面還是二級、三級子公司層面,企業已經形成了濃厚的改革氛圍,壓力更大了,動力也更足了,也更有信心完成好改革目標任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