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煤炭學會理事會黨委委員、副理事長 昌孝存
1921年8月初,中國共產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勝利閉幕,中國共產黨誕生!兩個月后,為貫徹“一大”決議中領導工人運動的中心任務,毛澤東同志只身來到安源煤礦工人中開展工作。次年9月14日,在毛澤東等人領導下,中國共產黨第一次獨立領導并取得完全勝利的工人斗爭——安源路礦工人大罷工爆發!
安源煤礦,作為中國工人革命運動的策源地和秋收起義的主要爆發地之一,見證了中國革命史上的光輝事件。煤礦工人,在經歷了數十次罷工斗爭失敗之后,終于在黨的召喚下,走上了革命的正確道路,走在了時代的前列。安源和安源煤礦,得到了幾代黨和國家領導人的親切關懷。毛澤東、劉少奇、李立三等同志在這里領導煤礦工人開展了轟轟烈烈的斗爭,鄧小平同志親筆題寫“安源路礦工人運動紀念館”,江澤民同志題寫“秋收起義紀念碑”,習近平同志在講話中關心安源黨校等等。“安源”這個名字是我國煤炭行業的尊崇和驕傲,人們給辦公大樓命名“安源大廈”,為煤礦文工團建設“安源演播廳”。多少年來,成千上萬的煤炭人涌向安源煤礦總平硐,去重溫那段驚心動魄的歷史,探尋偉人們前進的足跡,緬懷在斗爭中犧牲的礦工先輩。2010年,安源煤礦被列入全國第二批國家礦山公園,安源煤礦停止了生產,轉動了百年的天輪緩緩靜止。如今,礦山遺跡、紅色人文和自然旅游三大景觀正以勃勃生機向世人展示著“五大發展理念”塑造的新安源煤礦。
安邦夢,源初心。安源煤礦工人的斗爭運動催生出了赤誠黨心、團結奮斗、無私奉獻的煤炭革命精神,這一精神與義無反顧、團結奮斗、勇于開拓、敢為人先的“安源精神”和“井岡山精神”是一脈相承的,歷經歲月洗禮、歷史積淀,已經成為引領我國煤炭工業改革創新、闊步前行、勇當能源安全壓艙石的紅色煤炭精神,是我國煤炭行業的精神財富和動力源泉。
煤礦工人是第一支堅定跟黨走的產業工人隊伍。中國共產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通過的《黨綱》確定黨的性質是工人階級的先鋒隊,工作中心是開展工人運動。煤礦工人是中國工人階級的重要組成部分。“一大”之后,通過黨在上海設立中國勞動組合書記部,率先決定以安源、唐山、淄博、焦作、大冶等煤礦礦區為重點派遣黨的干部,加強對煤礦工人運動的領導。以毛澤東、劉少奇、李立三等同志為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扎根安源煤礦工人中進行宣傳革命,親自領導煤礦工人創立了我國的第一個工會、第一個工人黨支部和第一個黨校,指揮了安源路礦工人大罷工并取得完全勝利,也是在當時白色恐怖下全國第一次工人運動高潮當中絕無僅有的一次勝利,在中國工人運動史上留下了光輝的一頁。
中國共產黨的成立讓中國煤礦工人的斗爭由被動轉為主動。據不完全統計,從1919年五四運動到1921年中國共產黨成立前夕,包括李大釗同志領導的開灤五礦工人大罷工在內的中國各地煤礦工人先后舉行罷工19次,平均每年9.5次,足見煤礦工人遭受壓迫之強烈和斗爭意識之堅決,但是因為缺乏正確的指導思想,這些工人運動悉數失敗。中國共產黨成立后,在《黨綱》指引下,各地煤礦罷工斗爭此起彼伏、接連不斷,出現了全國范圍內轟轟烈烈的中國煤礦工人運動高潮。從1922年9月安源路礦工人罷工起到1926年3月焦作煤礦工人罷工勝利止,各地煤礦大小罷工40多次,平均每月1.1次,每年13.2次,參加人數達到20萬人左右,且斗爭不斷取得勝利,充分顯示出煤礦工人在黨的領導下,已經從自發斗爭轉向自覺斗爭,成為一支有戰斗力的獨立政治力量。正如黨的十九大報告明確指出的,“在馬克思列寧主義同中國工人運動的結合過程中,1921年中國共產黨應運而生。從此,中國人民謀求民族獨立、人民解放和國家富強、人民幸福的斗爭就有了主心骨,中國人民就從精神上由被動轉為主動。”
煤礦工人是中國工農革命軍的重要力量。1927年,毛澤東同志在安源主持召開了著名的“秋收起義軍事會議”,創建了新型人民武裝“中國工農革命軍”,決定兵分三路,直插瀟湘,進攻長沙。而組成中國工農革命第一軍第一師第三團(后改第二團)的主體正是安源煤礦的工人糾察隊、礦警隊和礦工。正是這樣一支隊伍,在毛澤東同志的直接指導下,最早舉起“工農革命軍”的旗幟。正像詩中描繪的那樣,“軍叫工農革命,旗號鐮刀斧頭。匡廬一帶不停留,要向瀟湘直進。地主重重壓迫,農民個個同仇。秋收時節暮云愁,霹靂一聲暴動。”3年之后,又有148名有高度政治覺悟、文化素養、嚴明紀律的安源礦工帶著技術,背著“家什”(炸藥、機械、電話機)義無反顧地跟隨毛澤東和朱德同志參加紅軍,從此誕生了人民軍隊的第一個工兵連、第一支通訊大隊。這些煤礦工人個個是革命的先鋒、斗敵的勇士。干生產,他們挖煤掘炭填滿爐膛;干革命,他們滿懷赤誠挺起胸膛!這些煤礦工人一直跟著黨上了井岡山,走了長征路,建設新中國,用血肉之軀筑起了今天的社會主義大廈,鑄就了煤礦人的楷模。
毛澤東同志曾指出,紅色文化是中國人民學會了的馬克思列寧主義的新文化,擁有了紅色文化,中國人在精神上就可以由被動轉為主動。凝望歷史,煤礦工人的革命斗爭精神正是馬克思列寧主義同中國工人運動結合過程中鑄就的紅色煤炭精神,這種精神是礦工胸膛和共和國爐膛里的那顆赤誠黨心,是毛澤東同志《中國社會各階級的分析》中的特別能戰斗,是不計得失又淡泊名利的無私奉獻。100年來,“紅色煤炭精神”一直激勵和鼓舞著我國煤炭事業站在國家和人民的高度,無懼艱苦,無懼危險,無懼挑戰,以鋼鐵般的意志不斷為革命、建設和改革的一個又一個勝利貢獻煤礦工人的一捧捧能源。
進入新時代,我國已踏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偉大征程。十九大明確指出,全黨和全國人民必須進行偉大斗爭、建設偉大工程、推進偉大事業,進而實現偉大夢想,取得歷史性成就。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絕不是輕輕松松、敲鑼打鼓就能實現的,實現偉大夢想必須進行偉大斗爭。在前進道路上我們面臨的風險考驗只會越來越復雜,甚至會遇到難以想象的驚濤駭浪。我們必須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堅定斗爭意志,當嚴峻形勢和斗爭任務擺在面前時,骨頭要硬,敢于出擊,敢戰能勝。在這個宏偉藍圖下,作為我國能源基礎的煤炭工業和工人階級重要組成部分的煤礦工人,特別是廣大煤炭黨員干部,必須要把煤炭的紅色資源利用好,把紅色傳統發揚好,把紅色基因傳承好,腳踏實地踐行自己的初心和使命,努力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貢獻力量。
紅色煤炭精神是我國煤炭工業發展的靈魂。百年來,我國煤炭工業的發展與黨領導革命運動和新中國社會主義建設息息相關。我國煤炭工業從最初的艱難起步到新中國成立的百廢待興,從“一五”時期的規模建設到改革開放高速發展,從新千年的煤炭基地開發到新時代的能源革命,經過幾代人的艱苦努力、銳意進取,從小到大、由弱到強,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取得了舉世矚目的偉大成就。煤炭人就是憑借這顆赤誠黨心,以無私奉獻和團結斗爭的大無畏氣概,完成了黨交給煤礦工人的一個又一個艱巨任務。周恩來同志曾兩次表揚煤礦工人在國家最需要的時候“出了力、救了急、立了功”,李克強同志也親切地稱呼煤礦工人是“煤亮子”。
紅色煤炭精神指引新時代煤炭工業發展方向。習近平同志在十九大報告中強調,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我國社會主要矛盾已經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紅色煤炭精神”昭示我們,在煤炭工業創新發展進程中,必須堅持在黨領導下,以十九大精神和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堅持科學發展,牢固樹立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遵循能源發展“四個革命、一個合作”戰略思想,深入推進煤炭清潔高效利用,著力推動煤炭工業高質量發展,建設清潔低碳、安全高效的現代煤炭工業體系,不斷深化市場化改革,提高經濟運行質量,確保煤礦安全生產形勢穩定向好,推動生態文明建設邁上新臺階。
在紅色煤炭精神指引下爭做合格黨員。習近平總書記在講話中指出:“奮斗不只是響亮的口號,而是要在做好每一件小事、完成每一項任務、履行每一項職責中踐行。”中國煤炭學會作為中國科協所屬全國學會之一,擔負著團結引領煤炭科技工作者聽黨話、跟黨走的職責和使命。中國煤炭工業協會黨委書記梁嘉琨同志多次強調:“我們的初心是為煤礦工人謀幸福,使命是為煤炭行業謀發展。我們要以‘礦工至上’為工作理念,更加關注改革發展的成果能否更多、更公平地惠及煤礦職工;更加關注煤炭企業,特別是產業一線的需要;更加關注企業的訴求和企業自身的利益;更加關注為基層服務的程度。”這就是煤礦工人數十次革命運動的初心和使命,是所有煤炭行業共產黨員久久為之奮斗的誓言。
近年來,在中國煤炭學會理事會黨委書記劉峰同志帶領下,學會高度重視發揮黨建強會的重要作用,通過思想政治理論學習、加強愛國主義教育、弘揚科學家精神和科學道德、發掘一線青年成長故事、實施社會公益和志愿活動等方式,致力于將紅色煤炭精神與新時代煤炭科技工作者建功立業相結合,更好地服務行業高質量發展。學會堅持開展“礦山情科技夢”主題征文和“愛國、奉獻、創新,努力實現煤炭工業科技夢”主題宣傳活動。重點宣傳黨員科技工作者的模范帶頭作用和感人事跡,講述科技團隊的創新故事。通過《當代礦工》的行業媒介和網站、微信等新媒體平臺,大量生動鮮活感人的先進事跡躍上紙面,一批名不見經傳的基層“小人物”和“最美科技工作者”得以呈現,并廣泛傳播,弘揚了社會主義價值觀和黨員先鋒模范作用,彰顯了新時代煤炭科技工作者為實現“科技夢”付出的艱辛和智慧。在建黨百年之際,我們要進一步將紅色煤炭精神和紅色煤炭故事梳理成冊,與學習教育結合起來,讓人民多聽聽紅色煤炭故事、寫寫紅色煤炭詩篇、認認紅色煤炭人物、看看紅色煤炭礦山,促進全社會關心支持理解尊重煤礦工人和煤炭事業。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煤炭工業已進入新時代,作為黨員干部,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引領,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傳承精神,讓星火在共和國爐膛和煤炭人胸膛里燃燒更旺,光熱更強。
井下現場考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