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靜
“東西一定要買新的”,這樣的理念逐漸被提倡低碳環保、綠色消費的新時代摒棄。
辦公室新來了一位同事,上班第一天,她利用午休時間,刷刷閑魚,過不了幾天,辦公桌上就陸陸續續添置上了迷你置物架、綠色植物、咖啡壺……五六樣小物件加起來花費才一百元出頭。“這些雖然是二手物品,但看上去很新,性價比超高。”這個95后的年輕人顯然是閑魚上的老主顧了,頗有購物心得。
像同事一樣,把消費二手商品當作生活日常的年輕人已經越來越多。“東西一定要買新的”,這樣的理念逐漸被提倡低碳環保、綠色消費的新時代摒棄。Z世代與前輩們相比,物質上顯然要充沛得多,但在消費理念上有時候反而更加理性、客觀。
據前瞻產業研究院數據,2019年中國閑置市場規模達8834億元,同比增長19%;2020年市場規模超萬億元,達到10409億元。與2017年、2018年相比,這個數字也是逐年增加的。當下的消費主力便是Z世代,他們“左手買、右手賣”的消費習慣已經深入人心。
“閑魚上買的咖啡壺和新的咖啡壺煮出來的咖啡味道沒什么不一樣。二手的就是表面上不如新的光鮮,功能上沒區別。”新同事邊喝咖啡邊點評。事實上,還有不少二手商品連商標都沒來得及拆就被賣家掛到了閑魚上。二手市場一年比一年更蓬勃發展的背后,是消費浪潮激發出的巨大能量。“買買買”不是商家的口號,是年輕人的身體力行。
“水漲船高”,龐大的社會消費品零售額增量形成巨大的存量市場,越來越多的閑置商品亟須輸出的渠道,因此,二手電商市場開始迅速發展,短短數年間,就被人們接受、認可。2020年9月,阿里巴巴副總裁平疇提到,過去一年閑魚GMV(網站成交金額)突破2000億元,月活用戶則達到9000萬。有消息稱,元老級二手電商平臺愛回收將赴美國IPO。愛回收擬于今年6月初在美國首次公開招股,籌資規模為5億至10億美元。這些二手平臺的茁壯成長也從側面反映了大家對閑置商品的接受與認可程度。
有不少人甚至在銷售二手商品的同時,還把這些平臺當成重要的社交場地。常逛閑魚的人可能知道“閑魚文學”。為了出售閑置物品,閑魚用戶們極盡所能,在寶貝詳情頁創作了大量天馬行空、不拘一格的文學作品。在閑魚公布的“十大轉賣理由”中,寫滿了生活的“不得已”和“不容易”,其中“老婆不讓”高居榜首,還有就是“分手了、前任送的、舔狗送的”,或者“搬家了、長胖了、學不會”。這些文字取代刻板規矩的產品細則,甚至不讀到結尾,買家都不知道對方究竟想賣什么商品。
閑魚也樂得把“閑魚文學”發揚光大,為了體現對用戶們賣貨文案的欣賞和褒獎,閑魚在2021年世界讀書日舉辦了首屆“閑魚文學獎”。此次獎項聯合了《故事會》《讀者》《知音》和書旗小說,旨在發掘散落在互聯網角落的“民間作家”。這一做法,既取悅了用戶、增加了用戶對品牌的黏性,還擴大了品牌影響力,一舉多得。
把二手商品生意做得風生水起的不僅僅是中國公司,據稱,在美國,每8位女性中就有一位是二手電商ThredUp的用戶。在日本,時尚的奢侈品店與復古的二手市集交錯遍布,Mercari早在2018年突出重圍,成為全球首個上市的二手交易平臺,中古奢侈品潮流早早越過大洋影響中國。
如果說沖動購物讓你變成消費的狂人,恨不得吃上幾顆“后悔藥”,那么,經常去二手平臺逛逛,或做個賣家,或許能撫慰一下被狂熱消費裹挾的“受傷心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