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珠
包達三為人正直、堅持正義,不僅是一位工商巨子,還是一位革命家、一位擁有愛國情懷的社會活動家。
1949年10月1日,毛澤東在天安門城樓上莊嚴宣布:“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成立了!”這一天,登上天安門參加開國大典的人中包括了上海灘實業家包達三。他不僅是一位工商巨子,還是一位革命家、一位擁有愛國情懷的社會活動家。
與蔣介石分道揚鑣
包達三1884年出生在寧波鎮海石塘下村。早在1900年,16歲的包達三從家鄉走出來,先在蘇州、上海做學徒,1906年,他考上公費生,東渡日本,學習商科,后轉到明治大學攻讀法律。在此期間閱讀了鄒容的《革命軍》、陳天華的《警世鐘》《猛回頭》等革命書籍,撰寫了《評俄國武力外交》等多篇揭露清廷腐朽統治的戰斗檄文,親耳聆聽了偉大的民主革命先行者孫中山先生的演講,加入了中國同盟會,成為早期盟員,并結識了蔣介石、傅筱庵、張群、周佛海等。
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義爆發,各地紛紛響應,包達三毅然中斷學業,放棄在日本獲得文憑的機會,與蔣介石、張群等人同船抵達上海,參加敢死隊,攻打上海南市的江南制造總局。上海光復當晚,包達三等敢死隊員南下奔赴杭州,會合駐杭新軍和各地會黨攻克浙江巡撫衙門,光復杭州。1912年2月,袁世凱當上臨時大總統,實行專制獨裁,包達三響應孫中山先生領導的“二次革命”,在上海參加討袁軍,數次攻打江南制造總局。
“二次革命”失敗后,包達三遭到通緝,被迫避居日本,參加進步黨,并擔任進步黨留日本支部部長。1914年,孫中山在日本改組國民黨,籌建中華革命黨,包達三積極參與籌建工作,成為首批黨員。
包達三為人正直、堅持正義。早在日本時,包達三就與蔣介石、張群等人結為“金蘭十兄弟”,可見兩人關系非同一般。但隨著時間的推移,包達三因反對蔣介石強借庫銀、參與暗殺光復會領袖陶成章,遂與蔣介石分道揚鑣。
走上實業救國的道路
1917年,包達三與廣州富商之女王文寧結為夫婦,從此一心只搞實業。他很快成為上海知名的房地產商人,還籌款開設了漁船公司、鹽墾公司、蛋粉廠等,也是上海物品證券交易所的創辦人之一,后來還投資藥業,一時間在上海灘把生意做得風生水起。
包達三一直都是孫中山的追隨者,為實現孫中山的革命理想,包達三在江灣開辟引翔港,建設新上海,以取代上海租界,投入巨額資金營建江灣跑馬廳。同時,他集資開辦地產公司,收購江灣五角場和引翔港附近軍工路、控江路等地區的一大批房地產,并出資委托上海陳根記營造廠承包建造遠東新村等大量居民住宅,使該地區逐步形成市面,房地產價格也隨之上揚,包達三遂成為上海知名的商人,出任上海寧商總會理事等職。
1927年4月,蔣介石隨北伐軍進抵上海,向上海工商金融各界攤派債券、籌措軍費。由于包達三經商致富后有一定的財力,蔣介石曾經派人向包達三攤派債券,但遭其拒絕。不久蔣介石在南京成立國民政府,利用權勢,指使浙江省財政廳長徐某向包達三敲詐勒索,幾使包瀕臨破產的境地。包達三氣憤之下與蔣絕交,并再三告誡子女要人格自重,不要與杜月笙、張嘯林等人同流合污。
1937年抗戰前夕,因包達三的續弦許英是孔祥熙兩個女兒的家庭教師,蔣介石通過孔祥熙的女兒帶口信給包達三,表示包達三如能繼續承認與其在日本時的同盟兄弟關系,蔣介石將委以重任,但為包達三所拒絕。
與周恩來結下深厚友誼
一次偶然,包達三結識了周恩來,黃埔軍校出身的周恩來與同盟會出身的革命義士包達三可謂惺惺相惜,相見恨晚。在與周恩來的頻繁接觸過程中,他開始被共產黨的主張和思想所影響,也被周恩來的人格魅力所感染,這一次他選擇站在正義的一方。包達三家積極支持革命活動,他所居住的大通別墅11號成為共產黨的一個秘密聯絡點。
1937年抗日戰爭全面爆發,上海淪陷。面對敵偽,包達三大義凜然,與當時上海各界的進步人士一起,積極參加抗日斗爭。汪偽成立上海特別市政府后,多次誘逼包達三出任偽實業部部長等職,包達三一口拒絕,改名包光周,避居在長樂路高福里周姓友人處,依靠變賣家產、文物度日。包達三支持奮斗在抗日第一線的新四軍,多次不顧個人安危,秘密幫助新四軍采購藥品和糧食,還幫助在上海的愛國青年去蘇北根據地參加抗日救亡運動。
1945年8月,抗戰勝利結束。次子包啟環在《我的父親包達三》中說:“那時候,周恩來率中共代表團往來于滬寧之間,與國民黨進行談判。周恩來和董必武在上海的住處和我家毗鄰,都在思南路上,周恩來經常在周公館里會見先父等進步工商界人士,向他們宣傳中國共產黨的方針政策……從此,先父成為周公館里的常客,周恩來數次來我家走訪。”
親歷“下關慘案”
1946年6月23日,馬敘倫和包達三等10人,受上海53個團體的委托,組成和平請愿代表團赴南京,呼吁和平,反對內戰。當天上海各界群眾10萬余人在火車站北廣場集會歡送請愿團。晚上7時,火車抵達南京下關,請愿代表們一下車即被大批特務包圍,遭到圍攻、毆打。包達三的面部、肩部多處受傷,雷潔瓊、馬敘倫、閻寶航被打得遍體鱗傷,連隨身所帶的鋼筆、手表、鈔票都被劫。《申報》記者也遭到特務毆打。這就是震驚中外的“下關事件”。經馮玉祥、李濟深等人努力,受傷的代表們才被送入中央醫院。當時在南京進行和談的中共代表周恩來、董必武、滕代遠等趕往醫院慰問包達三等人,并對他們說:“你們的血是不會白流的。”
下關暴行使包達三進一步看清了蔣介石政府假和平、真內戰的真面目,他更積極地投身到愛國民主運動中。包達三賣掉了在蘇北的鹽田,從所得的黃金中取出200兩換成美鈔1萬元,充作活動經費。他經常救濟被解聘的進步大學教授。掩護、救濟被國民黨通緝的青年學生,資助他們前往解放區參加革命;贊助宋慶齡等人發起的文藝界福利基金;還和各界人士一起參加反對國民黨的正義斗爭。
包達三利用種種社會關系,積極配合中國共產黨的白區斗爭。他多次讓當時在中國航空公司任駕駛員的次子包啟環利用工作便利,攜帶黨的文件和藥品運往西安、重慶、昆明等地;多次不顧危險,花巨款保釋、營救被捕的同志。
捐獻家產
1949年毛澤東在給鄧小平、陳毅的電報中提到,“盛丕華、包達三等是上海自由資產階級的代表……要吸收他們參加某些工作”。1949年1月,包達三在中共上海地下黨的掩護下,化名“石龍公”,離開上海到香港,主要與中共代表潘漢年聯系。為支持解放區,包達三經常將錢交給章乃器,由他轉交到解放區。同年3月23日,包達三抱病與馬寅初、黃炎培等從香港乘船赴哈爾濱,途中聞北平和平解放,輪船改道赴北平。毛澤東邀請包達三、黃炎培等上香山雙清別墅餐敘,囑勉其為上海解放貢獻力量。
包達三在開國大典后回到上海,陳毅市長來看望,對包達三說:“你們是先頭部隊,以后上海工商界的工作就由你們來做。”包達三先后擔任了中央人民政府財政經濟委員會委員、華東軍政委員會委員、華東軍政委員會監察委員、上海市人民政府郊區土地改革委員會副主任委員等多項職務。1950年6月,《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改革法》頒布,上海郊區土地改革隨之展開。包達三帶頭擁護土地改革,將他在上海信義地產公司的98畝營業地全部無償捐獻給國家。為支援抗美援朝,他帶頭捐獻了一架飛機,還把珍藏的家財和名貴字畫、玉器之類的文物全部“裸捐”給了國家,以支持社會主義建設。
1952年,包達三將自己所有的財產,包括在上海、杭州等地的房地產,全部捐獻給國家,支援社會主義建設。他說:“我之贊成社會主義,是從自己的切身經歷中體驗出來的。中國人,包括工商業者在內,無論從國家、從個人來打算,除了社會主義之外,是沒有光明大道可走的。”
1957年包達三先生因病在杭州去世,享年73歲。
(編輯 周靜charm1121@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