宦菁
多年來,沙鋼秉持生態發展的思路,實施“打造精品基地,建設綠色鋼城”的發展戰略,勾勒出一幅現代鋼鐵工業與自然和諧共生的動人圖景。
在很多人早先的觀念中,鋼廠的色調似乎與綠色搭不上邊,鋼鐵行業一度被認為是高排放、高污染的代名詞。然而如今,走進沙鋼集團(下文簡稱沙鋼),一片片如茵草地,一排排參天大樹,芬芳的玉蘭花點綴其中,完全是一幅生機盎然的景象。高高聳立的煉鐵爐、縱橫交錯的管道掩映在紅花綠樹之間,平添幾分大氣、剛勁之美。
誕生于沙洲熱土,崛起于長江之濱,沙鋼與城市共涅槃、與江水共成長。多年來,沙鋼秉持生態發展的思路,實施“打造精品基地,建設綠色鋼城”的發展戰略,勾勒出一幅現代鋼鐵工業與自然和諧共生的動人圖景。
減排先行者
在沙鋼焦化管控中心,由32塊視頻監控顯示器組成的大屏上播送著各條產線的畫面,頁面各系統運行數據實時閃爍,多個高清攝像頭分布在廠區各個角落采集環保數據……曾經塵土漫天的廠區早已消失不見,取而代之的是如同碧色琉璃的晴空。
沙鋼斥巨資完善各類環保設備,并通過先進的物聯網技術構建起一個龐大的信息管理網絡。歷經8個月建設,廠區新建了5座脫硫脫硝裝置,后又建設兩套備用除塵系統,各系統互通互備、靈活調用,任何一套出現故障,備用系統立即啟動,既給減排加上“雙保險”,又為環保設施維護和維修騰出了時間。
從在線監測數據上看,焦爐煙氣排放氮氧化物在每立方米100毫克以下、二氧化硫在每立方米20毫克以下、顆粒物在每立方米10毫克以下。這套“雙保險”系統讓沙鋼焦爐煙氣排放全面達到了超低排放的要求。
2018年以來,沙鋼開始實施水、氣、固廢、噪聲“四大治理工程”,進行防塵網改造、料場棚化改造、焦化燒結脫硫脫硝、五干河鋼渣場搬遷、燒結機超低排放技改等項目,先后累計投資近200億元,持續加大節能減排力度。2018年,沙鋼噸鋼環保運行費用為185元。同年,沙鋼又規劃投入85億元,用3年時間,大規模實施水、氣、聲、渣“四大環保提標升級工程”,從源頭、頂層設計、制度等方面選擇最先進的技術措施,全力打造環保標桿企業。新一輪超低排放改造完成后,沙鋼噸鋼環保運行費用達到285元。
成本雖然提高了,但沙鋼在綠色發展道路上又向前邁進了一大步。經過兩年多的發展、改造,沙鋼的環保水平迎來了質的提升,將達到國內超一流領先水平。與“十一五”相比,沙鋼噸鋼二氧化硫排放下降65%,噸鋼氮氧化物排放下降69%,噸鋼顆粒物排放下降66%,噸鋼COD(化學需氧量)排放下降72%。
“落實綠色發展是鋼鐵行業實現高質量發展的重要特征。對于鋼鐵企業來說,能否適應節能減排要求、平衡經濟發展與環境保護,將會成為一流鋼鐵企業的分水嶺。”沙鋼集團黨委書記、董事局常務執行董事、有限公司董事長沈彬表示。
綠色生產創新者
沙鋼在減排方面不遺余力,走在了行業前列,在技術創新推動綠色發展方面,同樣是先行者。沙鋼以環保整治為契機,將環保創新與企業產業轉型升級緊密聯系在一起。
2019年3月31日,沙鋼集團對外宣布:中國首條、世界第三條,國際上先進的雙輥薄帶鑄軋技術實現工業化生產。與傳統的熱連軋工藝不同,這條超薄帶工業化生產線,可不經連鑄、加熱和熱軋等生產工序,由液態鋼水直接生產出薄板、熱卷板。
作為一項新工藝、新技術,超薄帶工業化生產線帶來的變化是巨大的。它不僅使產線長度從800米~1200米縮短到50米左右,還能將總能耗控制在傳統熱連軋工藝的1/5左右,產生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則是傳統熱連軋工藝的1/4左右。最重要的是,這條生產線能夠非常高效地生產超薄、超寬的高強鋼和特殊鋼,而且產品性能穩定,批次間波動小,不同批次間的屈服強度和抗拉強度的波動明顯低于傳統熱連軋。
流程短、能耗低、省投資又綠色環保,這條生產線極大地提升了沙鋼的核心競爭力,對推動中國鋼鐵生產的技術進步與革新,加快鋼鐵企業的生產流程創新起到了重要的推動作用。放眼全國,沙鋼計劃將超薄帶技術在全行業推廣,助力全國鋼鐵企業節能、減排、環保,讓“綠色”成為鋼鐵高質量發展的“底色”。
在產品結構調整上,沙鋼運用新技術、新工藝,開發市場需求大的優特鋼產品,提升產品檔次,降低原輔材料消耗,減少污染物排放。在前沿技術上,沙鋼依靠自主創新,實現技術裝備大型化、生產流程智能化、工序銜接緊湊化、過程控制自動化。
2018年,沙鋼提出企業智能制造五年規劃,由點及面,全面推進智能制造戰略工程,讓智能制造成為推動企業高質量發展的強勁新引擎。2020年一季度,作為江蘇省重大項目之一的沙鋼焦化管控中心正式投入運營;10月末,沙鋼生產調度中心順利建成投運;12月,沙鋼鐵前管控中心進入初步調試階段……通過大力推進智慧環保管控中心項目的建設,沙鋼現已實現一體化能源、環保、生產管控,使生產全面向綠色化、智能化、低能耗轉型。
循環經濟顯身手
發展綠色循環經濟,沙鋼步履不停。節約能源、提高資源綜合利用效率是沙鋼環保工作的重要舉措。
2020年3月,國內最大的固廢環保項目——沙鋼330萬噸鋼渣處理線項目正式投入運行。煉鋼過程中產生的廢棄鋼渣經過再處理,便從廢棄物變成可以100%獲得綜合利用的“寶貝”。煉鋼過程也全面實現“零”排放。從此,鋼渣不再是污染環境的無用之物。2020年,近600噸沙鋼鋼渣還被成功應用于張家港市區梁豐路(東環路—園林路段)海綿化改造工程,為張家港海綿城市建設貢獻了力量。據了解,除了將鋼渣應用于道路工程,沙鋼目前還在積極探索研究,以進一步提高鋼渣的資源化利用水平,拓寬鋼渣應用新領域,實現真正意義上的變廢為寶。
如何處理鋼鐵生產過程中產生的含鋅塵泥,一直是鋼鐵行業的一個世界性難題。沙鋼用轉底爐和先進工藝變廢為寶,不僅能夠解決這一難題,還贏得環保和效益的雙豐收。
在沙鋼2號轉底爐的項目建設現場,高大的塔吊揮舞巨臂,工程車輛往來穿梭,放眼望去,高聳的主廠房已現雛形。作為沙鋼2021年的重點項目,2號轉底爐預計今年10月完工,建成后不僅可以將更多的鋅、鐵等資源回收、循環利用,創造效益,還將再造“綠色”鋼鐵工藝流程,促進企業環保水平再上新臺階。
“不多用一滴長江水,不向長江排一滴污水。”倚江而生、因水而興的沙鋼,現已建成45套水處理循環利用系統,總循環量為52萬噸/小時,工業用水循環利用率超過97.4%。在此基礎上,2020年沙鋼又增建了處理效率為15萬噸/天的中水處理廠。據介紹,該項目投入運營后,沙鋼實現了生產區域工業廢水和初期雨水集中收集處理,工業凈水回用率達90%以上,每年可節約新水量3000萬噸以上。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綠色發展,無疑是沙鋼集團最濃墨重彩的一筆。企業先后獲得國家能效四星級企業、最具影響力綠色企業品牌、綠色發展標桿企業、全國冶金行業“清潔生產環境友好企業”、江蘇省清潔生產先進企業、江蘇省低碳經濟示范企業、江蘇省節能先進企業等榮譽。
以尺寸之功積千秋之利,沙鋼日益增長的“綠色”正在為美麗中國增色。未來,沙鋼將繼續以鐵的決心、鋼的行動,篤行綠色發展,擔負起民企的責任,為中國民族鋼鐵工業發展貢獻綠色智慧與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