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靜
隨著汽車動力來源、生產運行方式、消費使用模式的全面變革,汽車行業將進入前所未有的融合發展新趨勢。
人們只要稍加留心,便能發現,街頭奔跑的新能源汽車越來越多。不少車主對新能源汽車的接受程度從最初的猶猶豫豫,到現在的泰然自若,這種微妙心理的變化折射出中國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的日益變遷。
數據佐證了這一變化,今年1-4月,中國新能源車銷量達到72.3萬輛,而歐洲新能源車銷量為50.66萬輛,中國已經反超歐洲,成為新能源汽車消費大國。產銷刷新歷史紀錄、滿意度直追燃油車、國際巨頭競相發力……在政策推進、市場需求等因素共同作用下,中國新能源汽車市場蓬勃興旺。
各大車企積極擁抱新能源
2021年4月19至28日,第十九屆上海國際汽車工業展覽會(下文簡稱上海車展)在國家會展中心(上海)舉辦。這是“雙碳”目標提出后的首個大型國際車展。
本屆上海車展共吸引了1000多家整車、零部件、智能技術等企業參展,共亮相了165款新車,其中新能源車型達到了73款。64款全新車型中,新能源全新車型占據了44款。可以看出,在“爭取在2030年前實現碳達峰、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的“雙碳”目標戰略指引下,汽車產業作為能源消費和溫室氣體排放“大戶”,正在加速向新能源和智能化的方向轉型。
參觀者在現場能感受到,無論是中國傳統車企的高端品牌,還是造車“新勢力”,甚至是國際傳統豪華車企,推出的新能源車型已然達到了全部新車的一半以上。中國新能源汽車的市場化已經成為世界的焦點,海外車企更是持續擴大在中國的投入。在新能源汽車領域,中國企業的先發優勢得到了充分彰顯,各大車企都在積極擁抱新能源汽車產業的轉型浪潮。
“上海車展顯示了中國的變化有多快,就在四年前,它還被傳統的內燃機所主導,但今天,展館里每個展臺都有電動車、新能源車。這是一個巨大的變化,而技術變革是主要推動力。”蔚來汽車CEO李斌稱。
北汽、廣汽、上汽、吉利等近期都在新能源領域推出“力作”。值得一提的是,布局高端電動化的上汽集團,其高端品牌智己汽車首款車型智己L7在車展預售環節,僅用時1分42秒,就將首輪200輛預售名額全部售完,這一現象從側面反映消費者對新能源汽車的接受程度已經非常之高。
“未來整個交通鏈條,包括交通制造、能源供給、超級計算、數字交通,都將納入新業態、新模式、新技術的范疇,以‘雙碳為牽引,將會迫使整個交通各要素的迭代升級,到碳達峰乃至碳中和實現的時候,整個交通系統將迎來顛覆性變化。”交通運輸部科學研究院副院長兼總工程師王先進稱。
中國電動汽車百人會副理事長兼秘書長張永偉則認為,在當前“雙碳”目標強制推動下,電動化滲透比例將要加速,同時,這也將反過來助力能源行業的打通。電動汽車會成為可再生能源發展的重要儲能支撐,甚至電動汽車就是能源的一部分,那個時候可能就沒有了汽車行業,汽車已經被劃歸能源行業。
新技術將融合發展
隨著汽車動力來源、生產運行方式、消費使用模式的全面變革,汽車行業將進入前所未有的融合發展新趨勢。業內人士分析認為,“智能化、網聯化、新能源化”疊加交匯將為汽車工業的發展賦能。
已經有車企在智能化的道路上不斷進行探索與嘗試。2014年,何小鵬聯合投資創立了小鵬汽車。從創辦UC到被阿里收購,再到公司成功在紐交所上市,作為董事長、CEO的何小鵬一路見證了產品的研發、迭代、落地。
2020年后,小鵬汽車已經立足互聯網技術和人工智能前沿科技的自主研發,打通了智能+汽車研發+生產制造+新零售等各個環節,發展成為中國第一梯隊的智能汽車設計及制造商。2020年11月,小鵬汽車單月總交付量達到4224輛,同比增長342%,創2020年新高。
中汽協的數據顯示,當前新能源汽車僅占中國乘用車5%左右的市場份額。雖然現在的占比不大,但在未來,新能源汽車在中國的市場份額增長空間顯得十分樂觀。
“我認為到2022-2023年這段期間,整個智能電動汽車的成本相對下降較多,一定程度上會接近燃油汽車整個生命周期的成本。到2023年底左右,智能化將從現在的相對比較初級的階段,發展到較高級別的智能,所有用戶對于智能化的體驗、感受將與現在有非常大的差距。”何小鵬直言,當下正是智能電動汽車強勢增長的時間段,中國的新能源汽車必須把握好這個機遇。
政府從政策層面也在助力新能源汽車的發展。截至目前,國家先后出臺了全方位的激勵政策,如降低車企準入門檻、延長補貼政策期限、加快充換電站建設、充電優惠等,幾乎覆蓋了新能源汽車整個生命周期。不過,何小鵬認為,政府在新能源汽車行業的補貼在未來肯定會逐步退潮的,新能源汽車進入產品、質量和服務的“硬碰硬”時代之后,智能化將會是決勝的關鍵。
目前,互聯網重量級企業開始紛紛上陣為新能源汽車的智能化“打樣”:小米正式宣布進入智能電動汽車行業、阿里與浦東政府合作成立了智己、百度和吉利合作成立了集度、騰訊聯手恒大……這一切加速了新能源汽車的智能化發展。
個性化定制日趨成熟
傳統意義上來說,汽車是典型的規模型經濟行業。在汽車工業形成之后,全行業便都熱衷于追求規模,車企的生存之道便是通過汽車產品生產的流程化和標準化,壓縮汽車的生產成本與周期的同時大大增加了生產效率。但是,這一模式隨著個性化消費時代的到來開始發生顛覆性變革。
近兩年,一些車企陸續對“定制化”進行有益嘗試,其中做得比較成熟的是上汽大通。“車企們的顧慮在于,和傳統汽車生產制造、銷售流程相比,定制化幾乎是推倒重來,其難度不言而喻。”上汽集團副總裁藍青松認為,“定制有兩個痛點,一是交付周期長,二是成本高。這不僅是用戶的痛點,更是企業的,上汽大通的C2B正要突破這兩點。”
2017年,上汽大通首創了C2B智能定制平臺——蜘蛛智選,把參與權和決策權交給所有消費者,讓用戶深度參與車型定義、設計開發、汽車驗證、自由選配、用戶定價到反饋改進六大環節,進而選出一輛獨一無二的汽車。他們設立了全球首家全新C2B大規模個性化智能定制“燈塔工廠”——南京C2B工廠。該工廠投產于2018年12月,與寶馬集團德國雷根斯堡工廠、博世汽車無錫工廠一同成為達沃斯世界經濟論壇的“燈塔工廠”,由此也成為中國唯一入選“燈塔工廠”的整車企業。
南京C2B工廠是上汽大通完成定制化生產端的基礎,通過大力應用數字化生產技術,采用汽車行業領先的工程數據智能分析、“蜘蛛智選”平臺等,驅動生產線智能化轉型,令生產更加透明、高效和智能,這正是上汽大通能夠成為“中國汽車定制專家”的強有力支撐。
得益于“燈塔工廠”基于“新四化”(數據化、物聯化、智能化、柔性化)的建設,上汽大通已開放了100多個定制配置選項、上萬億種個性組合可選,并承諾用戶下訂后二十多天交付。
目前,上汽大通已經形成整車平臺+新能源汽車業務+房車出行平臺的布局,旗下產品包括MPV、SUV、房車、寬體輕客、皮卡、新能源產品組合。并且,上汽大通全系產品均可支持C2B大規模個性化智能定制模式,不僅可以定制車型,還可以定制能源、定制服務,滿足用戶多場景用車的定制需求。
正如南京C2B工廠之于“中國智造”的燈塔作用一樣,ALL3 ROADMAP藍圖(全能源、全平臺、全市場產品規劃藍圖)為“中國汽車定制專家”的新能源戰略做好了規劃,加快了上汽大通C2B模式的探索。未來,我們可以預見,上汽大通將在新能源汽車市場上實現全領域的強大定制化,并以此為“殺手锏”,成為新能源汽車領域獨一無二的風景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