色達縣人民政府

近年來,色達縣緊緊抓住實施生態建設重大工程機遇,以脫貧攻堅造林合作社為載體,大力實施生態就業工程,走出了一條生態治理與脫貧增收雙贏之路。
縣委、縣政府將組建運行脫貧攻堅造林合作社作為生態扶貧的重大舉措,成立了以縣委縣政府分管領導為組長的領導小組,組建專班負責全縣造林合作社綜合協調等工作。縣委、縣政府先后召開15次專題會議專題研究脫貧攻堅造林合作社相關工作,建立了專項部署、專班協調、專人落實、專責推動的工作機制。制定了《色達縣脫貧攻堅造林專業合作社實施意見》,明確落實了林草、扶貧移民、發改、財政、工商、農業部門及鄉鎮人民政府職責分工,將造林合作社建設情況、帶動貧困戶脫貧情況納入年度扶貧工作內容進行考核,以責任促落實,以考核促成效。印發了《色達縣脫貧攻堅造林專業合作社參與林業工程評議辦法》明確了評議范圍、評議對象、評議程序、結果公示等程序,確保脫貧攻堅造林專業合作社規范承攬生態建設任務。
脫貧攻堅造林合作社機制運行關鍵在項目。2018年以來,經縣政府會議研究決定,先后將川西高原生態脆弱區綜合治理項目、省級財政林業生態保護恢復專項沙化土地治理項目、天然林保護工程公益林建設封山育林項目、州級財政城鄉庭院綠化項目、草原生態保護修復項目等11個林草項目通過評議交由脫貧攻堅造林合作社實施,項目總投入達6725.8萬元,實現了最大化的保障支撐。所有項目均嚴格按照《色達縣脫貧攻堅造林專業合作社參與林業工程評議辦法》確定中標合作社,評議結果均向社會公示,當地群眾對評議結果滿意度較高。
縣林草部門傾情盡力,工作重心下沉,全力抓好技術培訓和項目全過程監管。在項目前期工作中,縣林草局落實專業技術人員指導合作社做好種苗采購、清理整地等工作;在項目實施過程中,縣林草局抽調65%技術人員現場蹲點,指導造林合作社把好施工質量關,造林合作社實施的項目造林成活率、保存率均達到國家規定要求。為搶抓高海拔地區有限的造林黃金期,縣人民政府組織縣級機關青年職工、部隊官兵等在造林季節幫助合作社實施植樹造林,有效緩解了造林合作社項目實施壓力。以培養“懂技術、會管理、善經營”的新型社員為目標,采取課堂培訓、現場指導、專家咨詢等方式,對合作社法人及理事會成員進行項目管理培訓,對社員進行技術及后期管護培訓,累計培訓30余場5000人次,實現了合作社社員培訓全覆蓋,培養了一批藏區造林土專家。
嚴格落實省政府辦公廳《關于扶持發展脫貧攻堅造林專業合作社的意見》精神,所組建的造林合作社社員人數均達到20人以上,其中建檔立卡貧困人口社員人數比例均超過60%;優先安排貧困社員承接造林任務,確保貧困社員勞務收入超過合作社總收入的60%以上;勞務工資撥付均通過銀行轉賬方式直接撥付到社員個人銀行賬戶,并定期公示勞務支出情況明細。截至目前,全縣已組建造林專業合作社5個,貧困社員占比達76.58%,共吸納貧困人口1142人次參與植樹種草,其中建檔立卡貧困人口達917人次,貧困群眾比例高達80%,造林專業合作社共實現勞務收入1738.6萬元,社員人均獲得勞務收入達1.52萬元。
脫貧攻堅造林合作社的組建和運行,有效推動了該縣深度貧困人口參與生態建設,帶動了我縣貧困群眾穩步脫貧,讓貧困群眾成為了生態文明建設的見證者、參與者及受益者,實現了生態文明共建共享。下一步,該縣將指導造林合作社拓寬業務內容,提升可持續發展能力,帶動更多群眾就業增收,為推動藏區鄉村振興做出新的貢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