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揚
洛陽市中醫院,河南 洛陽 471003
腦梗死屬于常見腦血管疾病,患者腦組織可出現缺血缺氧性壞死,若不及時治療,可嚴重損傷神經功能,導致大腦結構發生改變,降低認知、記憶等多方面能力,逐漸誘發血管性癡呆(vascular dementia,VD),使得患者生活質量大幅下降[1-2]。目前,西醫常規治療多以改善腦代謝為主,可減輕多因素引起的腦損傷,促進患者認知功能恢復,提高學習能力,但整體療效有限,部分患者未取得理想效果。中醫將本病歸屬于“癡呆”“呆病”等范疇,臨床治療已有悠久歷史,并積累較多寶貴經驗。通痹益腦湯是由黃芪、丹參、熟地黃等組成的中藥湯劑,具有安神醒腦、活血通絡、健脾益氣之功效,利于改善患者腦部血液循環,促進受損組織修復,以保護腦細胞,改善腦部功能[3]。針灸亦屬于中醫瑰寶之一,依據病情選取神庭、印堂等對應穴位進行刺激,可通經絡、調氣血,進一步調和臟腑功能,加快病情好轉[4]。鑒于此,本研究旨在分析針灸與通痹益腦湯治療腦梗死后VD 的臨床效果。
共120 例,均為洛陽市中醫院2017 年7 月至2020 年7 月收治的腦梗死后VD 患者,按隨機數字表法分為兩組各60 例。對照組男39 例,女21 例;年齡(62.35±4.18)歲,年齡范圍55~70 歲;病程(1.56±0.23)年,病程范圍3 個月~3 年;梗死部位:18 例基底節區、19 例腦葉、15 例小腦、8 例腦干;合并癥:26 例高血壓、19 例高脂血癥、9 例冠心病、6 例糖尿病。觀察組男37 例,女23 例;年齡(62.39±4.22)歲,年齡范圍56~72 歲;病程(1.58±0.25)年,病程范圍3 個月~3 年;梗死部位:17 例基底節區、19 例腦葉、16 例小腦、8 例腦干;合并癥:25 例高血壓、18 例高脂血癥、10 例冠心病、7 例糖尿病。本研究經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兩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納入標準:西醫符合《中國癡呆與認知障礙診治指南(2015 年版)》[5]中相關診斷,存在記憶減退、認知損害等癡呆癥狀,經CT 等影像學證實發生過腦血管疾病,發病3 個月內出現癡呆癥狀,且癥狀持續3 個月以上;中醫符合《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6]中髓海不足兼氣滯血瘀證相關診斷,神情呆滯,緘默少言,智力減退,語言顛倒,善忘,頭暈頭重,耳鳴,怠惰思臥,骨軟瘺弱,口干不欲飲,腹脹痞滿,舌淡或暗紫或有瘀斑瘀點,苔白厚膩或薄白,脈沉細弱或澀或細弦;均存在腦梗死史,且腦梗死后出現思維、語言和行為等障礙;患者及近親屬知情同意。
排除標準:合并惡性腫瘤;其他腦器質性病變引起的癡呆;肝腎功能嚴重損傷;對本研究藥物過敏;近期內使用過改善認知藥物;中途失聯者。
對照組予以吡拉西坦片(哈藥集團制藥六廠,國藥準字H23020171,規格:0.4 g)治療,口服3片/次,3 次/d。
觀察組加用針灸與通痹益腦湯治療,針灸:常規消毒毫針、磁針,取坐位,與患者鼻尖0.8 寸施毫針于風池穴,并于下頜方向施磁針于風府穴;后取仰臥位,取患者神庭、印堂、三陰交、足三里、內關、四神聰、太沖等穴位,以捻轉和提插手法施針,1 次/d,連用30 d;通痹益腦湯:62 g 黃芪、20 g熟地黃、18 g 丹參、18 g 神曲、18 g 石菖蒲、16 g制首烏、16 g 郁金、15 g 鹿角膠、15 g 川芎、10 g當歸、5 g 白芍、5 g 皂莢、5 g 炙甘草,上述藥材加水煎至100 mL 服用,早中晚3 次,連用3 個月。
兩組均于3 個月后評價療效,治療期間積極控制合并癥,并清淡飲食。
治療前后兩組血液流變學指標比較,采集兩組空腹血3 mL,以血液流變學測定儀檢測血漿黏度、全血黏度(高切、低切)和紅細胞壓積變化。
治療前后認知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比較,采用簡易智力速查表(MMSE)和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評價認知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其中MMSE總分30 分,得分越高越好;以ADL 總計100 分,分數越高越好。
不良反應,比較兩組口干、嘔吐、食欲減退等不良反應發生情況。
兩組血液流變學指標比較見表1。兩組認知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比較見表2。
表1 兩組血液流變學指標對比()

表1 兩組血液流變學指標對比()
表2 兩組認知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對比(分,)

表2 兩組認知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對比(分,)
兩組不良反應比較:對照組出現2 例口干、1例食欲減退,不良反應發生率為5.00%(3/60);觀察組出現2 例口干、2 例嘔吐、1 例食欲減退,不良反應發生率為8.33%(5/60)。兩組不良反應發生率相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χ2=0.134,P=0.464)。
腦梗死是VD 的病理基礎,當腦部供血不足時,使得腦組織處于缺血、缺氧狀態,且腦組織興奮性降低也會引起腦部低代謝,致使腦組織持續性缺血缺氧,產生大量氧自由基,破壞細胞膜正常結構,導致神經功能嚴重損傷[7-8]。吡拉西坦片屬于腦代謝改善藥物,可促進二磷酸腺苷向三磷酸腺苷轉化,加快乙酰膽堿合成,以提高神經興奮傳導,調節腦部代謝,從而對抗多種因素引起的腦損傷,促進患者神經功能恢復,改善認知和學習能力[9]。但常規西藥療效有限,長期使用還會增加耐藥性。
中醫認為本病多以虛實夾雜為表征,其中虛為腦及髓海空虛,實為血瘀、氣滯、痰瘀,虛實夾雜則引起腦絡不通,以致清竅閉塞,神明失用。此外,本病雖病實在于腦,但肝脾腎亦可出現功能失調,故臨床治療應以通痹利竅、補虛益損、活血祛瘀等為主。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血漿黏度、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紅細胞壓積低于對照組,MMSE 評分、ADL 評分高于對照組,兩組均無嚴重不良反應,表明針灸與通痹益腦湯治療腦梗死后VD 效果顯著,可改善腦部血液循環,減輕認知功能損害,增強日常活動能力,且不良反應少。通痹益腦湯內含13 味中藥,其中黃芪為君藥,具有補氣通絡、活血祛瘀之效;丹參為臣藥,可祛瘀止痛、活血通脈;制首烏、鹿角膠可補肝腎、益精血,熟地黃可補精益髓、養血滋陰,皂莢可祛痰止咳、通竅開閉,石菖蒲可祛痰開竅、寧神益智,郁金可活血止痛、清心解郁,上述共為佐藥;神曲可理氣化濕、健脾消食,川芎可活血行氣、祛風止痛,當歸可活血止痛、補血調經,白芍可養血斂陰、柔肝止痛,炙甘草可益氣復脈、補脾和胃,上述藥材共為使藥;諸藥合用,共奏活血祛瘀、通痹醒腦、益氣通絡、補精益髓之功效。針灸屬于中醫經典外治之法,本研究中取風池、神庭、風府進行針灸,可醒腦降逆,足三里可益氣補中,四神聰能清利頭目,百會可益氣升陽、開竅醒腦,三陰交可血氣暢通,內關、太沖等穴位能調理臟腑,加快氣血流動[10]。針灸與通痹益腦湯相結合能協同增效,快速改善腦部氣血運動,增加腦組織血流量,改善腦部代謝水平,促進神經功能修復,以減輕認知功能損害,加快患者臨床癥狀消失。
綜上所述,針灸與通痹益腦湯可增強腦梗死后VD 治療效果,調節機體血液流變學指標,減輕腦神經損傷,加快認知功能恢復,改善日常生活能力,且安全性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