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芳芳,張 濤,王曉玲
宮內感染是造成新生兒早產、先天性疾病的重要原因,在宮內感染導致的新生兒損傷中以肺損傷最為常見[1-2]。新生兒肺損傷主要表現為肺功能不成熟、呼吸窘迫等,導致新生兒存活率下降。因此,防治宮內感染新生兒發生肺損傷是新生兒科的重點和難點,尋求便捷、敏感的指標預測新生兒肺損傷也是目前亟待解決的問題。新生兒肺損傷的主要病理機制是肺泡表面活性物質缺乏,造成肺泡萎縮,使新生兒無法正常呼吸,肺表面活性蛋白A(surfactant protein-A, SP-A)是診斷肺泡細胞功能不全的標志物,能夠參與肺泡表面活性膜的形成和代謝[3]。Clara細胞蛋白16(Clara cell protein 16, CC16)是細支氣管上皮Clara細胞分泌的特異性蛋白,是能夠反映支氣管上皮屏障損傷的炎性因子[4]。本研究觀察宮內感染產婦血清及羊水CC16、SP-A水平,并分析二者與新生兒肺損傷的關系,具體內容報告如下。
1.1一般資料 選取2018年1月—2020年9月我院收治的136例宮內感染產婦及肺損傷新生兒作為研究組。①納入標準:所有產婦符合宮內感染的診斷標準[5],羊水病原體檢測陽性,或病理證實絨毛膜羊膜炎;均符合新生兒肺損傷的診斷標準[6],患兒呼吸困難,胸部X線提示雙肺彌漫浸潤影,氧合指數(PaO2/FiO2)<300 mmHg;產婦年齡20~45歲;單胎妊娠。②排除標準:產婦合并妊娠期高血壓、糖尿病、腎病、心臟病等;新生兒先天性疾病、染色體異常、畸形、死胎等;新生兒中樞神經功能障礙,包括腦損傷、腦性癱瘓、腦發育不全等。另選取同期70例宮內感染產婦及未發生肺損傷的健康新生兒作為對照組。兩組產婦及新生兒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見表1。本研究獲得醫院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產婦及家屬均知情同意。

表1 兩組產婦及新生兒的一般資料比較
1.2方法
1.2.1CC16與SP-A檢測:產婦在妊娠末期抽取外周血5 ml,3000 r/min離心取血清待檢;同時行羊膜穿刺術,穿刺針經腹壁、子宮壁進入羊膜腔,抽取羊水20 ml進行檢測。血清及羊水CC16、SP-A均采用酶聯免疫吸附試驗雙抗體夾心法檢測。試劑盒購自美國BioTek公司,檢測儀器為BioTek 800TS酶標儀。檢測步驟:①按試劑盒說明書將標準品稀釋成不同的濃度200、100、50、25、12.5和6.25 ng/L;②設置標準孔6孔,分別加入不同濃度的標準品50 μl;③空白孔不加樣本和酶標試劑;④樣本孔中加入待測樣本10 μl和稀釋液40 μl(樣本稀釋5倍);⑤37℃溫育45 min,然后甩去孔內液體,每孔加入磷酸鹽緩沖液振蕩30 s,重復洗滌5次;⑥每孔加入50 μl酶標試劑,37℃溫育45 min,每孔加入磷酸鹽緩沖液振蕩30 s,重復洗滌5次;⑦每孔加入顯色劑A液和B液各50 μl,輕輕振蕩混勻,37℃避光顯色15 min;⑧每孔加入終止液50 μl,終止反應,此時藍色立刻轉為黃色;⑨對空白孔調零,在酶標儀450 nm波長處測定各孔的吸光度OD值。以OD值為縱坐標(Y),標準品濃度為橫坐標(X),繪制標準曲線,將樣品的OD值代入回歸方程可得出樣品濃度,再乘以稀釋倍數(5倍),即為樣本的實際濃度。
1.2.2血氣分析:抽取新生兒的動脈血進行床旁血氣分析,檢測動脈血氧分壓(PaO2)、二氧化碳分壓(PaCO2)、血氧飽和度(SaO2)和PaO2/FiO2。

2.1產婦血清及羊水CC16、SP-A水平比較 研究組產婦的血清及羊水CC16、SP-A水平均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1)。見表2。

表2 兩組產婦血清及羊水CC16、SP-A水平比較
2.2新生兒血氣分析指標比較 研究組新生兒的動脈血PaO2、SaO2、PaO2/FiO2均低于對照組,且PaCO2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1)。見表3。

表3 兩組新生兒血氣分析指標比較
2.3血清及羊水CC16、SP-A水平與新生兒PaO2/FiO2的相關性 宮內感染產婦血清及羊水CC16、SP-A水平與新生兒PaO2/FiO2均呈正相關(P<0.01)。見表4。
2.4ROC曲線分析 宮內感染產婦血清CC16預測新生兒肺損傷靈敏度、特異度、AUC分別為75.71%、64.71%、0.748,血清SP-A分別為80.00%、75.74%、0.854,羊水CC16分別為75.71%、71.32%、0.786,羊水SP-A分別為85.71%、78.68%、0.888。見表5,圖1。
有研究文獻報道,宮內感染是導致新生兒肺損傷的重要危險因素,80%以上的肺損傷新生兒存在宮內感染病史[7]。其致病原因可能為:①產婦感染B族溶血性鏈球菌,通過胎盤、羊水傳播給胎兒,引起新生兒B族溶血性鏈球菌感染性肺炎[8-10];②胎兒分娩時圍產期感染,繼發肺損傷[11]。目前相關研究發現,肺泡表面活性物質缺乏是新生兒肺損傷的主要病理機制,肺泡表面活性物質是Ⅱ型肺泡細胞分泌的一種脂蛋白,作用是降低肺泡表面張力,減小肺泡回縮力,維持肺泡容積的穩定,預防肺泡萎縮和肺不張[12-13]。另外,肺泡上皮損傷、毛細血管內皮損傷、肺泡炎癥反應失控也是重要的病理機制[14-16]。
SP-A是一種肺泡表面活性物質,具有親水性,SP-A減少可引起肺泡發育不全[17]。多項研究發現,急性肺損傷新生兒血清SP-A水平顯著低于健康新生兒[18-19]。在呼吸過程中SP-A的密度隨肺泡半徑增大而減小,小肺泡的SP-A密度較大,其降低表面張力的作用越強;因此SP-A能維持大小不同肺泡的回縮平衡,若SP-A分泌較少,則增加了肺泡表面張力,使肺順應性減小,肺泡擴張所需的呼吸做功增加[20]。另外,SP-A減少使得肺泡表面張力增加,肺毛細血管組織液容易跨膜向肺泡組織移動,造成肺泡組織液增多,引起肺水腫[21]。本研究結果發現,研究組產婦的血清及羊水SP-A水平均低于對照組,且與新生兒PaO2/FiO2呈正相關,這表示血清及羊水SP-A水平越低,患兒缺氧越嚴重;宮內感染產婦血清SP-A預測新生兒肺損傷的靈敏度為80.00%、特異度為75.74%、AUC為0.854,羊水SP-A分別為85.71%、78.68%、0.888,說明SP-A對新生兒肺損傷的預測價值較高。
CC16是細支氣管上皮Clara細胞分泌的特異性蛋白,Clara細胞是呼吸道支氣管中的一種無纖毛上皮分泌細胞。動物實驗發現,CC16可以抑制磷脂酶A2活性,從而抑制支氣管上皮的炎癥反應,抑制炎性介質分泌,具有較好的抗炎作用[22-23]。還有相關研究發現,急性肺炎患者血清CC16水平顯著上升,表明CC16與肺損傷密切相關[24-25]。本研究結果發現,研究組產婦的血清及羊水CC16水平均高于對照組,并且與新生兒PaO2/FiO2呈正相關。也有相似研究報道,CC16與宮內感染新生兒呼吸窘迫有密切關聯,經過治療后CC16水平及PaO2/FiO2均下降[26-27]。本研究結果還發現,宮內感染產婦血清CC16預測新生兒肺損傷的靈敏度為75.71%、特異度為64.71%、AUC為0.748,羊水CC16分別為75.71%、71.32%、0.786,說明CC16對新生兒肺損傷有一定的預測作用。不過血清與羊水CC16的預測價值均低于SP-A,推測可能為SP-A是直接反映肺泡功能的標志物,而CC16主要與氣道炎癥密切相關,與肺泡功能的關聯性較弱。
綜上所述,宮內感染產婦血清及羊水CC16、SP-A與新生兒肺損傷密切相關,或可作為預測宮內感染新生兒是否發生肺損傷的輔助指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