邢 超,張 雄
(中交四公局第三工程有限公司,北京 100121)
某高速公路項目特大橋全長1.2km,左幅30×40m,右幅30m+29×40m。基礎結構采用群樁承臺基礎,下部結構為空心薄壁墩和柱式墩,上部結構為先簡支后結構連續的40m預制T梁。橋梁起、終點均與隧道相接,起點為470m短隧道,終點為2 000m 長隧道,隧道單洞行車道寬為2×3.75m,隧道建筑限界凈寬11.0m,凈高5.0m。
通常情況下,梁板架設包括拼裝架橋機、架橋機過孔、架設梁片,然后依次逐跨向前直至完成。但本工程中,左幅0號橋臺與隧道左洞出口相接,右幅0號橋臺位于隧道右洞內,橋進隧長度達5m,無法在橋臺處拼裝架橋機;首跨梁板架設時,隧道暗洞建筑空間也使架橋機不能按正常高度工作,特別是右幅在橋進隧情況下架設邊梁,橫向行動受限。
針對該施工難題,可采用以下方法解決:①通過設計變更,在橋隧間增加一段路基,長度足以拼裝架橋機即可;②通過改造,降低架橋機拼裝高度、作業高度,使其能整機通過隧道,到達橋臺處。
但前期調查發現,隧道出口處地形陡峭,變更增加路基,填挖方數量巨大,實際可操作性較低。因此,只能通過合理的施工組織,橋梁與隧道協同施工,最大限度減小洞口構造物的干擾;適當改裝機械,完成這種限制條件下的梁板架設。具體施工步驟為:①建設隧道施工場地,從進口開始單向掘進;②預制場選址,梁板按計劃預制;③隧道貫通后,及時施工仰拱、二次襯砌等洞內主體結構;④根據隧道建筑限界,制定架橋機改裝方案;⑤按改裝方案在隧道進口組裝架橋機;⑥架橋機整機行走通過隧道,到達橋臺位置;⑦架橋機過孔,恢復正常作業高度與長度;⑧首跨梁板架設;⑨逐孔架設。各步驟與常規工程梁板架設相同的內容本文不再贅述。
隧道出口峭壁下為當地河流,洞口巖體整體性及穩定性較好,根據設計圖紙、超前地質報告和現場實際查看,判定為Ⅲ級圍巖,因此采取以下措施。
1)開挖前按規定做好超前地質預報工作,開挖過程中做好監控量測。
2)開挖至距出口樁約30m時,改用三臺階七步法、微臺階法開挖。
3)加強超前支護,圍巖破碎處打設雙排注漿小導管。
4)著重加強隧道出口的地表觀測,提前做好洞頂截水溝的施作,及時調整出洞方案。
5)仰拱和二次襯砌緊跟,盡量做到早閉合。
6)做好隧道出口邊仰坡防護,清除浮石,防止雨水沖刷。
7)隧道混凝土路面及調平層暫不澆筑,以盡最大可能為架橋機通過留出空間。
8)為減小對梁板架設的干擾,出口明洞待架梁完成后再修筑。
本工程采用WJQ180t-40mA3型架橋機,該機型由主梁、提升小車、前支腿、中支腿、后托、后支腿、行走軌道、運梁平車、液壓和電氣系統等組成,架橋機在隧道內行走及通過隧道后過孔、架設梁板時均需進行相應改裝,以適應有限空間。
由于隧道為直線型隧道,架橋機在隧道內行走無須橫向移動,因此架橋機組裝時先不安裝橫移部件,可降低高度,滿足高度限制要求,從而整機通過隧道。
1)前支腿改裝 前支腿安裝在主梁前端下部,是架橋機前部支撐及架橋機橫移運行機構,由前支輪箱、轉向法蘭、立柱、上下橫梁和液壓升降裝置等組成。通過隧道時,不安裝前支腿的橫移構件,可降低高度1.5m。
2)中支腿改裝 中支腿為雙層輪箱結構,由上層輪箱、轉盤及下層輪箱3部分組成,通過馬鞍、銷軸和螺栓連成整體。中托上層輪箱倒置,行走輪向上支撐在主梁下弦桿上,通過電動機驅動架橋機縱移。下層輪箱走行在中托橫移軌道上,同前支輪箱一起驅動架橋機橫移。通過隧道時,可暫不安裝下層輪箱和橫移軌道,使機身高度下降1.27m。
3)后支腿改裝 后支腿由托輪箱、伸縮套筒和液壓油缸等組成,是架橋機過孔時的后部支撐,架橋機過孔后,啟動液壓油缸,使托輪和主梁下弦桿脫離,架橋機即可橫移架梁。后支腿自身高度可調整,以保證架橋機處于水平狀態。但原有后支腿即使降至最低,也無法滿足隧道高度限制要求,因此,只能通過暫不安裝原機后支腿,選配較小尺寸的液壓裝置來適應整機高度。
中支腿可降低的高度最小,以其減少的1.27m計算,也可滿足隧道高度限制要求;改裝的前、后支腿可利用液壓裝置調整高度來匹配中支腿,改裝后整機高度降低1.27m,可在隧道內縱向移動。架橋機改裝后橫斷面如圖1所示。

圖1 架橋機改裝后橫斷面(單位:cm)
4)安裝主梁 主梁是架橋機的主要承力構件,為鋼桁架結構,分為2列,每列長66m。未組裝時,縱向分為12m×5節+6m×1節,兩節間采用銷軸連接。過隧道時需組裝好整列主梁。
5)安裝提升小車 主梁上弦桿頂部鋪設有方鋼軌道,提升小車在上部運行,并進行起吊作業。
以上部件安裝完成后,架橋機可整機通過隧道。
為使架橋機在隧道內的縱向移動不受高度限制,此時的架橋機未安裝橫移裝置,不能完成架梁操作。因此,在改裝架橋機通過隧道后,需直接過孔,然后拆卸一部分主梁構件,頂升、安裝橫移裝置方可進行后續操作。以本橋梁左幅為例,具體操作步驟如下。
1)架橋機整機通過隧道后,選用1片T梁作為配重,進行架橋機過孔;過孔完畢(見圖2),加固架橋機,采用千斤頂將架橋機尾部頂升至正常高度,仍用T梁作為配重使架橋機前端懸空,采用天車將前支腿和橫移軌道調至蓋梁頂,進行前支腿安裝。

圖2 改裝架橋機過孔完畢
2)拆卸架橋機1節6m和1節12m主梁,剩余48m,保證架橋機前端外延1.5m,跨中40m,橋臺后延6.5m。
完成架橋機改造及檢測后,采用后天車吊住梁片前端,和運輸車同步向前走,即“一次喂梁”,如圖3所示;運梁車移動3.2m至第1道橫隔板后,對梁片進行臨時加固,改用前天車吊住梁片前端;繼續和運輸車同步向前走,完成梁片的架設,即“二次喂梁”。

圖3 架橋機一次喂梁
本工程中,按上述方法架設右幅首跨30m T梁,需拆卸2節12m和1節6m主梁部件,加裝1節2m部件,剩余主梁長38m,架橋機工作時前端外延1.5m,橋臺后延6.5m,跨中30m。但右幅橋臺位于隧道暗洞內5m,且兩側受隧道建筑限界影響,即使通過改裝架橋機也無法直接安裝邊梁。
橋進隧架橋機俯視及側視如圖4所示。為使邊梁就位,采取錯位吊裝、組合平移的方法,將右幅5-1號梁安裝至右幅2號墊石處,右幅5-2號梁安裝至3號墊石處,設置斜撐和枕木將T梁橫隔板底部墊實,保證梁片穩定;然后按規范要求焊接2片梁的橫隔板主筋,完成移梁準備工作。同樣,5-5,5-4號梁先分別安放在4,3號墊石,橫隔板鋼筋滿焊確保連接穩固后,也采用橫移裝置運送至設計位置。最后安裝右幅5-3號梁,橋進隧首跨T梁架設完成,架橋機按一般操作步驟繼續過跨,將原先拆除的主梁恢復為正常架橋機尺寸。

圖4 橋進隧架橋機
1)為防止移梁時發生傾覆,須將邊梁與相鄰梁橫隔板鋼筋滿焊,2片T梁連為一體進行橫移。
2)預設滑移軌道、牽引鋼絞線預留孔道須保證精確度,橫橋向每間隔1m的兩點高程差≤2mm,且無突變點。
3)牽引滑移小車,2臺千斤頂牽引力一致,施力緩慢、勻速。
4)梁板滑移到位后,梁底設置的4臺千斤頂須同時頂升、同時卸落。
通過對橋接隧、橋進隧特殊工況進行研究,介紹了架橋機整機過隧道、隧道口有限空間梁板架設、梁板橫移技術,成功解決了架橋機在狹小空間內的作業難題。此技術安全性高,適用廣泛,可為類似施工提供一定借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