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年第7期
天津石化 周子昔
貴刊2021年第7期報道欄目《天津石化的“最強大腦”》一文,介紹了天津石化運用信息化手段加快綠色企業建設、打贏藍天保衛戰的先進經驗。打贏藍天保衛戰任重道遠,貴刊將各企業的好經驗、好辦法展現出來,好得很、非常贊。
打贏藍天保衛戰,是黨的十九大做出的重大決策部署。天津石化地處京津冀地區,屬于重點區域范圍。其廠區環境保護點多、面廣、線長,以廢氣排放為例,有8個國控源、13個高架源、12個VOCs監控源在線監測以及11個VOCs人工監測點,涉及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粉塵、VOCs等多項數據。面對密密麻麻的環保“高壓線”,天津石化把環保、視頻、實時數據庫、LIMS、空氣質量五個系統進行集成,構建起環保地圖。運用環保地圖,通過電腦或手機就可以隨時調閱環保相關數據動態時值,可以觀看視頻動態聯動監控,還可以事前預警、超標報警、短信提醒。環保地圖以形象、直接、便利的信息化管理手段,實現了環保管理的關口前移,加快了綠色企業的建設步伐。
希望“環保地圖”做強做大,向各企業推廣,擴大應用領域,從而打贏藍天保衛戰,改善環境空氣質量,增強人民的藍天幸福感。

2021年第8期
齊魯石化 劉芳芳
貴刊2021年第8期文章《鎮海為大乙烯裝上“中國心”》一文,對鎮海基地新建大乙烯“三機”(裂解壓縮機、乙烯制冷壓縮機、丙烯制冷壓縮機)全部實現國產化,部分指標優于國際水平,填補國內空白進行了深度報道,點贊“中國心”,點贊15年如一日持續開展技術攻關的團隊成員。
文中所述鎮海基地新建120萬噸/年乙烯裝置“三機”,是中國石化集團公司重大裝備國產化的攻關項目。攻關團隊成員歷經15年攻關,從設計到制造再到單機試車,全程參與,攻克了諸多難題,實現乙烯“三機”國產化,在填補國內空白同時進一步推動了我國重大裝備的國產化進程,為今后此類國產化裝備廣泛應用奠定了堅實基礎。
在技術攻關過程中,團隊成員創新、實干。為了實現潤滑油系統平穩運行,他們提出乙烯“三機”采用自動調節閥代替手閥切換操作,實現了機組潤滑油泵無擾動切換;與制造廠家緊密配合,嚴把產品零部件質量關,對不達標零部件堅決報廢,實現了首個不開槽國產裂解壓縮機組高壓缸水壓試驗的一次成功。
在乙烯“三機”單機試車“大考”時,憑借多年的百萬噸乙烯運行經驗,攻關團隊與制造廠家一起研討措施,反復優化試車方案,嚴控加工質量。經過多次測試,全部機組試車成功,運行參數滿足了技術附件要求,其中5個缸實現了15微米的力爭目標,國產大機組的指標遠優于國際標準,實現了新跨越。進入“十四五”,面對新一輪技術革命,面對更加激烈的市場競爭,我們必須充分發揮科技創新支撐的引領作用,持續加大科技創新的力度,攻堅克難,著力破解瓶頸制約,突破關鍵核心技術,用新技術、新產品打破國外壟斷,填補國內空白,為建設創新型國家和世界科技強國貢獻力量。
本欄目信箱:zgsysh@21cn.com(請注明投稿)

寶馬集團近日公布,2022年將基于現款BMW X5配備氫燃料電池驅動系統,小規模生產BMW i Hydrogen NEXT車型,進一步實現碳減排。開發零排放驅動技術,是寶馬目前的首要任務。氫燃料電池車在電動出行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從長遠來看將同樣成為一種新的出行方式。與電動汽車一樣,氫燃料電池車同樣配備電力驅動系統。不同的是,氫燃料電池車無需從高壓動力電池獲取能量,而是通過車輛自身配備的氫能直接提供動力。氫燃料電池車作為綠色可持續出行,有助于進一步實現碳減排目標。
(于 洋)

這個重大轉折意味著石油行業供應過剩狀態結束,行業持續復蘇。過去一年,受疫情沖擊石油需求驟然暴跌,油氣行業承受了難以估計的損失。國際能源署(IEA)公布的最新月報,又給全球同行注入了新的“強心劑”。IEA指出,經合組織3月的石油庫存下降2500萬桶至29.51億桶,較近5年均值僅高出170萬桶,未來幾個月,預計原油庫存將繼續下降直至平均水平。下半年,國際石油市場呈現強勁復蘇之勢。從需求端來看,石油需求相較2020年將大幅反彈。
(于 洋)

美國新墨西哥將頒布一項新法規,禁止任何油氣公司獲得排放豁免。這可能引發本州油氣公司大震蕩。新墨西哥州環境部(NMED)提出一項新法規,為改善空氣質量,規定取消目前對油氣井的全部排放豁免,并出臺更加嚴格的排放標準。擬議新法規是2020年草擬排放標準的加強版,取消了以前被認為是“低排放”的低產井和其他設施的排放豁免。
(于 洋)
沙特阿拉伯6月將向至少4個亞洲客戶全額出口原油。沙特石油公司及其亞洲買家簽訂的是標準合同。根據這種合同,任何一方都可以根據需求和供應情況,將訂單削減或增加比最初規定的數額高出或低出10%。今年早些時候,沙特阿美公司表示,由于石油產量受限,將提高向亞洲買家發運原油的價格。此舉激怒了印度政府。作為回應,印度命令國有煉油商從其他供應商那里購買原油。隨后,沙特阿美降低了6月對亞洲買家的官方售價。這是6個月來沙特原油價格首次下跌。
(于 洋)
5月10日,有消息人士表示,美國最大的燃油管道運營商Colonial Pipeline的管道關閉提振了歐洲成品油市場,可能鼓勵更多燃油流入這個全球最大的石油消費市場,也會影響柴油和清潔油輪的貨運市場。美國是歐洲汽油和真空瓦斯油的主要進口國。一些消息人士預計,如果管道關閉在本周持續,這種套利活動將增加。Colonial的運營商于5月9日證實,該公司已重啟了一些終端和輸送點之間的小型線路。但在遭受網絡攻擊后,其主要管道網絡仍處于癱瘓狀態,何時恢復尚不可知。
(于 洋)

中國首座碳中和加油站投運
中國石化江蘇常州石油嘉澤加油站分布式光伏發電項目近日正式投運。經生態環境部南京環境科學研究所綜合評估,該站光伏發電量可以抵消站內電力消費量,碳減排量能夠抵消碳排放量,成為中國第一座實現碳中和的加油站,在行業內具有標志性意義。江蘇石油“十四五”期間,計劃打造900座碳中和加油站。
我國自主設計建造的最大海上原油生產平臺安裝完成

5月19日,我國自主設計、建造的最大海上原油生產平臺——陸豐14-4中心平臺在海上完成浮托安裝,進一步提升了我國大型海洋油氣裝備的建造和安裝能力。據中國海油陸豐油田群區域開發項目相關人員表示,該平臺預計2021年底投產,將主要開發陸豐14-4和陸豐14-8油田。屆時,這個可以為粵港澳大灣區提供更多的油氣資源。
中國石油延安精神研究會成立
5月14日上午,中國石油與中國延安精神研究會共同舉辦的“延安精神進石油”黨史學習教育專題報告會在京舉行,會上宣布成立“中國石油延安精神研究會”,并舉行揭牌儀式。中國石油集團黨組書記、董事長戴厚良,與中國延安精神研究會常務副會長兼秘書長、中聯部原副部長艾平共同為中國石油延安精神研究會揭牌。
“兩化”聯合重組正式落地
5月8日,中國中化控股有限責任公司正式揭牌成立。這是我國化學工業發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義的事件,為打造世界一流的綜合性化工企業邁出了關鍵一步。中國中化的官網顯示,中國中化為國務院國資委監管的國有重要骨干企業,員工22萬人,在全球超過150個國家和地區擁有生產基地和研發設施,以及完善的營銷網絡體系。
我國油氣管道“長江第一長隧”正式掘進開鉆

5月18日,我國油氣管道“長江第一長隧”——中俄東線天然氣管道長江盾構穿越工程在江蘇南通正式掘進開鉆。國家管網集團有關負責人表示,該工程是目前世界油氣領域單向盾構掘進距離最長、埋深最深、水壓最高、口徑最大、施工環境最復雜的油氣管道穿江盾構工程。據介紹,隧道總長度10.226公里,隧道內徑6.8米,外徑7.6米。
我國將對部分成品油征收進口環節消費稅
財政部、海關總署、稅務總局近日發布公告稱,2021年6月12日起,對部分成品油視同石腦油或燃料油征收進口環節消費稅。公告主要涉及三種成品油,主要包括混合芳烴、輕循環油和稀釋瀝青等進口產品。據悉,混合芳烴、輕循環油和稀釋瀝青通常含有較多芳烴或瀝青成分,一般不用作燃油。近年來,少數企業大量進口,加工生產為不符合國家標準的燃油,流向非法經營渠道,危害成品油市場公平,存在較大的社會安全隱患,造成環境污染。
中科院發布《中國能源轉型:走向碳中和》
5月19日下午,中國社會科學院數量經濟與技術經濟研究所“能源轉型與能源安全研究”課題組所著的《中國能源轉型:走向碳中和》在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舉辦了新書發布會。發布會上,相關專家針對國內“碳中和”與綠色能源發展的專題討論與發言。
《中國能源轉型:走向碳中和》對“碳中和”在國內的現狀和預測方向進行了深刻研究。同時,針對高碳經濟體系下實現“碳中和”的基礎與路徑進行了分析,得出了四個途徑。一是通過節能實現減排是最經濟、最直接的路徑;二是發展低碳和非碳能源降低高碳能源比重;三是碳基能源的循環利用是我國“碳中和”的必由之路,改善生態是必要手段;四是針對清潔電力對煤炭和天然氣的替代與“碳中和”產業發展提供了建設性的路線建議。
中國社會科學院數量經濟與技術經濟研究所所長李平指出,到2035,中國第二產業依然在國內占據30%以上,高于其他發達國家,這對于促進國內“碳中和”發展不利,目前我國相對來說缺乏可持續能源支撐,要盡力不依賴化石能源,促進轉型升級。
中國際投資促進會副會長、能源委員會理事長,國際能源論壇組織前秘書長孫賢勝指出,我國目前在實現“碳中和”的路程中,有四大挑戰:一是我國化石能源依舊比重大;二是要在2030年實現碳達峰,時間非常緊迫;三是我國人口眾多,經濟體量大,發展的工作量也相應大大增加;四是實現“碳中和”、“碳達峰”,我國需要依靠新技術,在技術方面要加大投入。
(本刊實習記者/付嘉欣)
為進一步強化職工安全意識,提升安全生產技能,日前,中國石化浙江石油寧波分公司開展了“警鐘長鳴 你我同安”安全勞動競賽。來自機關、支公司和油庫的9支工會隊伍,共45名選手參加了此次勞動競賽。
賽事共設置了“個人理論考試”、“團體標準化知識比拼”和“消防實操演練”三大項目。競賽通過線上答題測試、看圖找隱患、視頻糾錯、油桶滅火、油池滅火等“理論+實操”環節,檢驗員工針對HSSE管理體系、保命法則20條、安全生產十條禁令等知識的掌握和運用程度。
參賽選手們在競技場上比腦力、拼速度、秀技術……面對題目,沉著冷靜,機智應答;面對火勢,勇猛果敢,規范操作,展現出了強烈的競爭意識和團隊精神。通過一天的激烈角逐,在中央企業工業文化遺產“同安鐘”的鐘聲見證下,競賽圓滿落幕。
最終根據綜合成績評定,六名參賽選手和三支參賽隊伍分別獲得個人賽和團體賽的前三名。其中,三官堂油庫工會小組隊以優異的成績奪得了團體賽的第一名。
“以賽促學、以賽促進”,此次勞動競賽通過技能比武的形式,讓員工更直觀地檢視自身安全知識的積累掌握情況以及存在的不足,充分調動了廣大員工學習安全生產知識的積極性和主動性,營造了人人學安全、懂安全、講安全的工作氛圍,為促進寧波分公司安全生產、綠色發展提供了理論支撐和技能保障。
(文/楊羽念)
中國石油勘探開發研究院預測,即便我國在2060年實現碳中和目標后,我國石油的需求用量有2.3億至3億噸的規模,天然氣的需求用量則在4000億立方米以上,均超過了我國油氣生產的供應能力。
雷斯塔能源的一項分析顯示,2020年石油巨頭的地下儲量減少了15%,剩余儲量將在不到15年內耗盡——除非這些公司能盡快發現更多的商業儲量。隨著勘探投資的縮減和成功率的下降,這項任務變得越來越具挑戰性。
中國汽車工業協會5月12日發布數據顯示,1至4月,我國新能源汽車產銷雙雙超過70萬輛,分別達到75萬輛和73.2萬輛,同比增長2.6倍和2.5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