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中國面孔”,不由便想起了抗疫期間的幾雙眼睛。
眼睛的主人們有著共同的職業——白衣天使。有的是名聞遐邇的專家,有的是普通的醫生,有的是有著特殊身份的護士。
鐘南山自信的眼睛
在很多網站和報紙雜志上,鐘南山都是自信的科學家形象,尤其是他那雙正視前方的睿目。他的自信源自他多年的研究與臨床實踐,更出于一個科學家求真求實的基本信仰。
“新冠病毒絕對存在人傳人的現象。”自信的話語后其實是深深的憂慮與不安,他的宣告更像是一串令人警醒的哨聲,哨聲過后是全國性的集合整隊,是匆忙卻有序的操練,于是才有了可稱為抗疫奇跡的壯美詩篇。而今,凝視封面上鐘老的雙眸,我終于明白,這才是“中國面孔”上最有魅力的風景。
女醫生堅毅的眼睛
第一次看到這雙眼睛,我就被深深地吸引了。不,準確地說是被震撼了!不知道女醫生的年齡,不知道她的名字,醫生帽與醫用口罩遮住了面孔的四分之三,于是,那雙炯炯有神的眼睛就成了攝影師冥冥之中有如神助的特寫。
從那雙眼睛里,我讀出了濃濃的堅毅,讀出了濃濃的勇敢,讀出了濃濃的剛強,讀出了一往無前,讀出了百折不回……也許,她并不高大,并不強壯,甚至也不漂亮,但她那雙明亮的眼睛,真的是“勝卻人間無數”,是“中國面孔”上最美麗的風景。
蔡莉萍含淚的眼睛
很多人可能不知道蔡護士的名字,但若提起因抗疫殉職的武昌醫院劉智明院長靈車后那個追跑的身影,很多人都會流下眼淚。電視上的影像是遠景,誰也看不清作為妻子的蔡護士的眼睛,但可以想見一定是淚眼蒙眬。兩個月后,接受媒體采訪的她提起這些,仍是淚落不止。
特定時期,生離死別,但她也只是休息了兩天,就又堅強地出現在抗疫的崗位上,以極大的熱情投身充滿危險的戰斗中,這是怎樣的境界啊!她知道,只有全身心地為可能受到病毒威脅的每一個人去工作,才是對丈夫最好的紀念。那含淚的眼睛,你能說不是“中國面孔”上動人的風景嗎?
三個人,三雙眼睛,有著高度相似的瞳孔與睫狀肌。“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淚水?因為我對這土地愛得深沉。”讓我們記住這一雙雙直擊我們靈魂的眼睛吧!愿你我都能與其做長久的對視與深入的對話,然后讓各自的眼睛無痕于“中國面孔”上最合理的位置,并且,真誠訴說,傾心傳遞。
【簡評】
該文選擇不同的眼睛來表現“中國面孔”,視角可謂獨特,內容可謂充實。
1.以“點”寫“面”。俗話說“眼睛是心靈的窗戶”。鐘南山、女醫生、蔡莉萍三雙眼睛是三個“點”,正如本文所言,三個人一個是專家學者,一個是普通醫生,一個是有特殊身份的護士,這樣精心選擇的“點”有一定的代表性,能夠從更廣的“面”上凸顯“中國面孔”的特征。文章對三個人的眼睛,分別突出三方面的特點:鐘南山的眼睛,突出的是“自信”;女醫生的眼睛,突出的是“堅毅”;蔡護士的眼睛,表面寫含淚,實際上要突出的是她對“我”與“國”關系的理性把握。文中有魅力而又美麗動人的三雙眼睛,無疑為“中國面孔”增添了鮮艷、凝重的色彩與感人魂魄的力量。
2.形象表達。本文的表達很有特點,能將“實”寫與“虛”寫結合起來,比如女醫生眼睛“炯炯有神”是實寫,從中讀出的豐富內涵,以及對身高、相貌等的推測則屬于分析想象;比如蔡護士的眼睛“淚落不止”是實寫,她追著靈車跑及回到崗位時的心理同樣是分析想象。另外,用“眼·眼·眼”做標題,很新穎也很醒目地提示讀者本文的主要內容;其語言文雅大氣,與整個內容高度契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