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達
方法三:對所擺事實與觀點之間的因果關系予以揭示
對所擺事實與觀點之間的因果關系予以揭示,就是在亮出觀點與擺事實的同時,用簡要的語言把二者之間的因果關系“說破”。請看例文——
一個偶然的機會,聽說了這樣一件事:縣教育局對某校推薦的“三好學生”進行考核,在進行完常規性的考核之后,考核組提出要分別見見這些同學。見面地點安排在了學校會議室。
A同學來了,她先是敲了敲門,得到允許之后才推開門走進會議室,會議室門口有一把笤帚,A同學從笤帚旁邊繞了過去。
B同學來了,他未曾敲門就走進會議室,也許是心太急,他險些被門口的笤帚絆倒,他低頭看了一眼那把笤帚,嘴里還嘟噥了一聲。
C同學來了,他進門的過程與A同學類似,但是他沒有從笤帚旁邊繞過去,而是把笤帚撿起來送到了“衛生角”。
最后結果不用我說大家也能猜得到,A、B兩位同學落選了,盡管他們的學業成績優于C同學。
那么,是什么原因導致了A、B兩位同學的落選呢?是他們不太良好的行為習慣。原來,那把笤帚是考核組特意為三位同學出的一個“題目”!
也許你要說,撿不撿起那把笤帚就這么重要嗎?是的。撿,就意味著你不僅有了良好的行為,而且你已經把類似的良好行為變成了習慣;而不撿,就意味著你還沒有意識到這一點,至少說明你做得還不夠好。這叫什么?這就叫“以小見大”!
列寧曾經說過,要成就一件大事業,必須從小事做起。在同學們當中,不乏志向高遠、學業成績優良、性格奔放、全面發展之人,但是他們中的有些人,卻缺乏一種“從小事做起”的精神。他們不懂得,在我們這個時代里,任何小的事情,都具有不平凡的意義,任何細小的勞動,都可以創造不平凡的奇跡。大事能成就英雄,小事同樣能造就英雄,大家熟悉的雷鋒叔叔不就是堅持從點點滴滴做起、從小事做起的成功范例嗎?“雷鋒出差一萬里,好事做了一火車”,那“一火車”的好事中絕大多數可都是些平凡的小事呀!還有“航天英雄”楊利偉,如果他一心只想著登上飛船遨游太空,而不去學習和研究那些瑣碎的單調的航天知識,不對各種細小的操作技術進行反復的演練,他是不可能勝任首航任務的。
“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不從一點一滴的小事做起,就不可能有什么大的成就,還是古人問得好:“一屋不掃,何以掃天下?”讓我們從現在做起,從小事做起吧!這才是我們成就大事的基礎。
【簡評】
這篇習作的特點有三:一是論題選擇得好。這種信手拈來的做法反映了作者較強的觀察能力和較豐富的材料積累。二是論點正確、鮮明,從提出問題直到得出結論,有一氣呵成的感覺。三是就事說理做得好。因為“大事能成就英雄,小事同樣能造就英雄”——大前提,又因為雷鋒所做的那“一火車”的好事中絕大多數都是些平凡的小事——小前提,所以雷鋒叔叔就成了“堅持從點點滴滴做起、從小事做起的成功范例”——結論。大家看,短短幾句話,就把觀點與事實之間的因果關系揭示出來了,進而增強了文章的說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