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香奕 王麗娜

2021年5月22日,黃河石林山地百公里越野賽開跑。圖/視覺中國
一場172人參與的越野跑,導致21人死亡。
此前甘肅省白銀市市長張旭晨表示,該事件是一起因局部天氣突變發生的公共安全事件,甘肅省委、省政府已成立事件調查組,對事件原因進行進一步深入調查。張旭晨說:“作為賽事主辦方,我們深感內疚和自責,并對遇難人員表示沉痛哀悼,對遇難者家屬和受傷人員表示深切慰問。”
5月25日,甘肅省應急廳廳長黃澤元在新聞發布上介紹,5月22日事發當晚,甘肅省委、省政府成立了七個工作組,調查組是其中之一,同時啟動了現場封鎖、相關資料封存、證據固定等工作。5月24日,當地成立了省委、省政府聯合調查組,同時邀請國家體育總局、國家氣象局的馬拉松賽事專家和氣象專家參與調查。
截至目前,聯合調查組尚未披露相關的調查情況。這場災難為何會發生?目前仍沒有確切答案。
有人將災難的發生歸咎于極端天氣,有人認為是主辦方組織不力、救援不及時。
據《財經》記者了解,關于這場災難的信號或許早已出現。比如,比賽前一天的降溫預報;比賽當日開跑時就已開始呼嘯的大風;比賽途中有選手不斷棄賽回撤。
同時,民間的救援早已開始:中午在CP2(第二個補給點)附近務農的村民們就已開始給選手送衣物;下午1點多就有選手撥打了求救電話;2點左右常生村黨支部書記接到給選手送御寒衣物的通知;3點鐘前更多人撥打了報警電話。
但是,這些都沒有最后挽回21名跑者的生命。
4月15日,黃河石林越野賽開始報名,比賽設置了健康跑、21公里越野賽、100公里越野賽三個組別。其中百公里越野賽報名費1000元,名額400人,需要提交近一年50公里及以上比賽的完賽成績證書。
參賽選手能從比賽中獲得的經濟收益是,前十名選手能獲得2000元至1.5萬元不等的獎金,所有完賽選手能獲得1600元的補助。
黃河石林山地百公里越野賽起點為黃河石林景區門口,途經觀景臺、常生村、朱家窯、付家峴、金坪村、戚家泉等,終點為豹子溝廣場,全程包括CP1-CP9共計9個打卡點。選手必須通過所有的打卡計時打卡,否則取消全部比賽成績。該賽道多為自然起伏的山地,山間土路或沙石路,有爬坡、下坡障礙,其中一段22道彎修建在懸崖上,全長2.3公里,落差216米。
陳璐(化名)看到越野跑群里有人報名。她查詢了一下往屆的線路,發現賽道的爬升總共只有2000多米,于是決定參加比賽,這是她的首場百公里越野跑。
出發前,陳璐一直在查詢當地的天氣情況,也向有參賽經驗的朋友取經,“一直做著防暑的準備”。5月21日,陳璐和朋友抵達黃河石林,當天下午,陳璐從天氣預報得知5月22日的氣溫為6攝氏度-13攝氏度,中午12點到14點有雨。她連忙詢問工作人員,得到的回復是“會變天,氣溫下降一半,有雨,但是天氣預報都不準”。
之后,陳璐和朋友決定提前探查路線,“我們坐著當地人的驢車進去,大家心情都很好,當時天氣也還不錯,我們一直在拍照”。陳璐向當地人詢問了天氣情況,得到的回復是“會下雨,但頂多就下幾滴”。
景泰縣氣象局相關人員在接受中新網采訪時表示,景泰縣氣象局為本次比賽提供了現場氣象服務,提供了最低氣溫、最高氣溫、風級風向等信息,“但是具體的冷空氣過境信息沒有”。
5月22日上午,陳璐和其他參賽選手吃完早飯準備開賽。出發前,還是對氣溫有些擔心的陳璐在隨行包中裝了一條長褲。事后看來,這條褲子成為她“救命”的裝備。當時,陳璐看見一同參賽的朋友只穿了短袖短褲,“我還叮囑他中午會降到6攝氏度,多帶衣服,但他說自己從來不穿長褲跑越野賽”。
陳璐和選手們乘坐大巴到達了比賽出發點,剛一下車,就感覺“很冷、風很大,大家都跑到屋里,不敢在外面待”。
出發前,陳璐穿上了皮膚風衣,“風太大,眼鏡丟了,帽子也到處亂飛”,但她說,組委會并沒有任何提示。上午9點,比賽正式開始。此時,沒人知道這是一場注定無法完成,甚至很多人會付出生命的比賽。
中午12點左右,陳璐到達CP2時,雨已經下得非常大,一些選手,包括陳璐的朋友們都在CP2處放棄了比賽。此時,陳璐的防風衣已經濕透,手也開始發抖,她在CP2將自己杯中的冷水換成了熱水,并沒有吃東西。“停下來吃東西太冷了,而且我想著包里還有紅牛和能量棒,CP3沒有補給,應該可以跑到CP4,于是又繼續出發。”
從CP2出發前往CP3的路上,陳璐的手已經凍僵,她連忙裹上了救生毯,身體蜷縮著往前爬坡,此時已經有選手開始下撤。
開始時,陳璐還會詢問下撤的選手,對方只是說“太冷了,下撤”。但越往上爬,下撤選手的情況越來越糟糕,有人攙扶著摔得滿身是傷還在流血的人,還有一群人扛著用救生毯裹著的選手,有人喊著“想活命趕緊下”,有人勸說“不要上,上面十幾個人已經躺在地上,估計已經不行了”。
陳璐看著前邊和身邊都有人還在繼續跑,她評估了自己的狀況,還是選擇了繼續往上。但是她也發現,前面的人越來越少,有兩個選手突然停在了前面。陳璐正準備上前問,這兩人發著抖問她“救生毯有用嗎”,陳璐連忙幫他們取救生毯,“風特別大,救生毯一卷開差點被吹飛”。
陳璐看了下前方,已經不太能看清路,“我覺得可能迷路了,也不知道CP3有多遠,就開始下撤,當時我狀態還可以,并沒有失溫”。
下撤的過程中,陳璐碰到了藍天救援隊的人正往上走,看著他們穿著很單薄,也沒帶什么設備,她還提醒著他們注意安全。
下午2點左右,陳璐下撤到了CP2附近的河邊,她的手機才有了信號,開始不停地響,全是朋友們詢問她“是否平安”的信息。
河邊已經停了幾輛大巴,陳璐趕緊上了車。返程途中,她問車上的工作人員“是否停賽了”,工作人員卻回答道“不停啊,前面還在爬啊,應該有人完成比賽了吧”。此時,已是當天下午3點。
5月22日清晨7點,白銀市景泰縣中泉鎮常生村村民朱建東頂著大風上山干農活。他的玉米地位于CP2附近,是選手們的必經之路。
中午,朱建東和妻子回到田邊的小木屋吃午飯,妻子說,“太冷了,吃完下山”,此時雨越下越大,朱建東看著跑過去的選手都穿著短袖短褲,于是自發和另外兩個上山干活的村民給選手們送棉衣棉褲。
朱建東當時建議選手們“上面起霧,不能上了,去小木屋里”,有些選手接過了衣服,但有些選手仍然穿著背心和短褲往前跑。
這時,由于天氣原因,常生村村民尚立山也在微信群里看到有人說“雨太大,怕跑步的要出事哦”。但是他并沒有放在心上,直到下午2點午睡醒來,他幾次撥打上山放羊的朋友電話都沒通,看著屋后的山已經被大霧包圍,他才意識到有問題,連忙帶上棉衣,騎著摩托往山上趕。幾分鐘后到黃河邊上,道路已經無法行車。他下車步行大約兩小時,到達位于CP3附近的窯洞。
到山頂后,他接到村里的通知,原地等待消防員,為他們做向導。晚上8點左右,他與12名消防隊員會合,以CP3為起點,沿著賽道向CP2的方向開始搜索。
俞明(化名)告訴《財經》記者,下午1點多時,在比賽現場提供服務的人士曾接到選手的求救電話,“遇到雨和大風,需要有人去救援”。俞明趕緊聯系為比賽提供保障的一名救援人員,但是電話打過去卻一直無法接通,后來通過微信才聯系上。
事后,俞明才得知,組委會和為賽事提供服務及支援的人,很多人使用的是電信和聯通的手機號,信號微弱,尤其是CP2和CP3路段,信號更差。

事發后,在離賽道最近的常生村,有多位村民自發參加了救援。攝影/《財經》記者 何香奕
此時,在比賽的終點——豹子溝廣場,還聚集著不少組委會的工作人員,賽事執行方的負責人——張小燕也曾在終點出現。俞明觀察到有些異樣,現場不少工作人員“突然不見了”,后來才知道,他們是帶著棉被等救援物品上山了。
一名在現場接到求救電話的人覺得情況緊急,在下午3點左右撥打110報警。接線員還問他,為什么這么多人報警,他們在做什么,是否需要出警。隨后,110接線員再次聯系他了解情況,還囑咐他保持通訊暢通。
俞明稱,現場有服務人員提醒比賽的組織者,黃河石林景區有直升機。“CP2-CP3是整個賽程最難跑的一段,車開不上去,因此了解情況的當地人士的第一反應就是應該調直升機。”俞明說。
公開信息顯示,2017年“五一”,黃河石林景區引進兩架直升機,用于游客觀光。但賽事公司的人員后來反饋說,直升機外出參與青海地震救援了,經多方聯系,周邊的直升機要么馳援地震救援,要么飛行員不在。
彼時,景區管委會和賽事組委會并未對這場災難引起重視。黃河石林景區所在地中泉鎮的鎮長馮錫國告訴《財經》記者,在5月22日下午2點半之前,他收到了景區管委會打來的電話,希望他幫忙提供御寒衣物,他立刻聯系了離賽道最近的常生村黨支部書記王忠,讓他帶上厚衣物去現場。
下午2點40分左右,王忠趕到現場時,已經看到了警察和救護車。王忠說,4點左右,有牧羊村民的妻子聯系了他,告知“山上出事了”,王忠意識到事情的嚴重性,馬上把情況告訴了景區管委會,并安排常生村的所有村民上山救助。
下午4點,一支專業救援隊收到了白銀藍天救援隊的求助,等他們到達時,已經是當晚9點了。
5月23日,甘肅省白銀市委副書記、市長張旭晨通報,截至當天上午8時,172名參賽人員中共搜救接回151人,其中8人輕傷在醫院接受救治,另有20人找到時已失去生命體征,還有1人正在搜救確認中。
5月23日早晨6點,尚立山和消防隊員們終于找到了最后一個失聯選手,但是已經遇難。
一位曾多次參與山地救援的人士告訴《財經》記者,黃河石林越野賽出事,天氣雖然是一個突發因素,但在救援方面存在很多問題。
“我們一般是將救援隊放在位置高的地方,從山頂往山下走,而不是從低處往高處走,這樣會花更多時間到達出事點。此外,補給站的工作人員、參賽選手都不知道停賽,說明通訊系統也沒有建立起來。”他說。
這位人士還提到,在組織賽事時,最重要的就是安全預案。“我們要先勘察路線,設想最快和最慢的選手到達的時間,提前布置救援隊伍。越野賽的成本高,是因為大部分就是用在救援上,人員要夠、設備要齊。一些規范的比賽是直升機待命,而不是現場去找直升機。”
《財經》記者從知情人士處得知,參與救援的民間救援隊事先和主辦方簽訂了公益性保障協議,包括處理輕微受傷、止血包扎等簡單應急保障,但協議中沒有包括關于突發事件的應對等內容。在事件發生后,參與保障的隊員全部投入到應急救援中。
公開信息顯示,今年黃河石林越野賽的主辦單位是中共白銀市委、白銀市人民政府,承辦單位是白銀市體育局、中共景泰縣委、景泰縣人民政府,執行單位是黃河石林大景區管理委員會(下稱“黃河石林管委會”)和甘肅晟景體育文化發展有限公司(下稱“晟景體育”),推廣單位是景泰黃河石林文化旅游開發有限公司。
在一些專業人士看來,這個賽事組成單位一看就是“草臺班子”。
此次賽事的執行機構——晟景體育,是白銀市靖遠縣的一家本地企業,該公司成立于2016年9月,經營范圍包括體育賽事活動策劃、會展服務等,法定代表人為吳世淵。
工商資料顯示,吳世淵擁有或參與投資了多家公司,包括農業公司、文具用品店、養生公司、園林綠化公司等。他的一個重要投資伙伴為張小燕。晟景體育由吳世淵和張小燕各持股50%,張小燕還是甘肅萬美實業集團有限公司(下稱“甘肅萬美”)的法定代表人。

事發四天后,在黃河石林景區賽道附近,仍散落著指示方向的紅布條。攝影/《財經》記者 何香奕
此前,甘肅萬美曾持有晟景體育55%股權。甘肅萬美成立于2009年5月,該公司雖非這次比賽的組織方,但在參賽手冊的第二頁,就有對甘肅萬美的詳細介紹。
《財經》記者發現,吳世淵和張小燕名下的公司注冊地皆為同一地址。
甘肅萬美辦公地的保安告訴《財經》記者,出事之后,該公司將門前的招牌全部取下。《財經》記者來到現場后,發現仍有工作人員進出,但都表示“不知情”。
多位人士對《財經》記者表示,張小燕實際上對賽事介入更深,今年黃河石林越野賽現場,有志愿者知道“老板張小燕”,但并不記得吳世淵。《財經》記者走訪得知,張小燕和吳世淵在當地頗為出名,兩人系夫妻關系。
《財經》記者曾多次致電吳世淵和張小燕,但兩人均未接聽電話。
晟景體育成立時間不足五年。工商資料顯示,該公司至少中標了當地4項馬拉松比賽和越野賽的運營項目。
中國政府采購網相關信息顯示,2018年,晟景體育以163萬元的價格,獲得了首屆黃河石林越野賽的運營服務項目。作為項目發標人的黃河石林管委會對投標人的資質要求只有一條與體育相關:“經營范圍須包括體育賽事策劃或體育運動項目經營的相關內容。”
值得一提的是,中國·靖遠第一屆國際馬拉松賽的賽事推廣機構也是甘肅萬美。
在白銀本地的一些馬拉松賽事中,時常出現晟景體育與甘肅萬美的身影,一個做運營,一個做賽事推廣。
有知情人士透露,晟景體育參與2018年黃河石林越野賽項目招標時,張小燕就是與黃河石林管委會對接的主要負責人,當時景區管委會對舉辦這類越野賽缺乏經驗,張小燕給人的印象還“比較專業”,并有不少事務都親力親為,比如參與賽道勘驗等。
至于晟景體育是如何成為今年的黃河石林越野賽執行機構,目前尚無公開信息可查。
5月26日,《財經》記者逐一致電負責本次越野賽的各部門負責人:賽事主席吳世淵、賽事總監鄭世榮、賽事執行總監王耀祥、賽事醫療安保總指揮和志愿者總監楊功博、賽道主管黃建斌、賽事裁判總負責張益全、救援應急負責人張龍等。賽道主管黃建斌在接聽電話后立即掛斷,其余人員均未接聽電話。
2018年,國家體育總局《關于進一步加強體育賽事活動監管和服務工作的通知》提到,對體育賽事活動應按照“誰主辦、誰負責”“誰審批、誰負責”“誰主管、誰負責”的原則進行。各級體育主管部門對所轄區域內的體育賽事活動負有領導責任;各級運動項目管理中心、單項體育協會對本項目賽事活動負有監管責任;各類體育賽事活動主辦、承辦單位對賽事活動負有主體責任。
事發之后,一位遇難者家屬告訴《財經》記者,自出事后,一直沒有主辦方的人向他們做任何解釋。
近些年來,多個城市都在舉辦馬拉松賽、越野賽。
據戶外運動網站8264的統計,2016年中國大陸地區的越野跑賽事超過330場,是2015年的三倍,其中百公里以上級別的賽事有39場,約為2015年的兩倍。
中國的體育賽事審批改革,進一步激發了市場活力。2014年,國家體育總局發布文件,除全國綜合性運動會和少數特殊項目賽事,包括商業性和群眾性體育賽事在內的全國性體育賽事審批一律取消。
一位體育產業資深人士告訴《財經》記者,一般來說,馬拉松、越野跑賽事的規范操作是,由行業主管協會參與主辦或者協辦。
在這位人士看來,由行業協會提供技術支持,由專業人士負責勘路,并對補給、救援和競賽手冊等進行指導,這對超長距離的越野跑比賽更為重要。該人士曾參與國際越野跑挑戰賽的組織,聘請的專家勘測路線時,會綜合當天的氣候情況、風沙、賽道等因素進行全面評估。
“請行業協會參與主辦或者協辦,聘請專業的技術人員勘路等都需要支付一定費用,一些地方為了節省費用或者心存僥幸,就省掉了這些。”上述人士表示。
這名人士表示,現在各地都在搞馬拉松、越野賽,政府部門和一些園區管理者希望通過賽事拉動經濟,“公園導入人流最好的辦法是辦體育賽事,吸引外地人來,拉動地方經濟、促進消費。”
對于亟待轉型的礦業老城白銀市來說,體育賽事是最優選。2021年4月29日,白銀市政府網站的新聞中心發布了一篇文章,《白銀——未來中國西部體育之都》,文章主題就是希望借助體育賽事,從各個方面提振白銀的經濟,“體育正在成為白銀的嶄新名片”。
如果此次越野賽沒有出事,按照計劃,白銀市會寧縣將在5月30日舉行首屆會寧紅色馬拉松賽。
上述人士透露,有一些地方在舉辦這類賽事時,招投標時存在拼價格的情況,“看誰出的價格低就用誰”。他的團隊曾參與一些地方的招投標,提供的方案非常專業,但是往往也會敗給一些地方體育賽事公司,這些中標公司因為缺乏專業經驗,往往會將賽事再外包給一些技術團隊。
據俞明了解,晟景體育并沒有聘請專業團隊參與組織今年的賽事,只是找了一些業內人士臨時參與。
一位經常參加馬拉松比賽的跑友認為,此次黃河石林越野賽的安全預防、后勤保障、應急預案,與一些成熟的賽事相比存在欠缺。
“更遠距離、更難賽道、更變化莫測的天氣等因素構成更大挑戰,越野跑相比城市馬拉松對參賽者裝備要求也就更為嚴苛。”這位跑友強調。
在此次黃河石林越野賽中,組委會強制參賽者攜帶物品為,號碼布、計時芯片、電子軌跡、GPS跟蹤器、照明設備(頭燈)、水具、救生毯、口哨、手機。風衣/沖鋒衣、保暖內衣等被列為“建議裝備”。
前述體育產業人士表示,一些賽事的舉辦方出于節省成本的考慮,往往會壓縮保障支出。
目前,國際越野跑協會是全世界越野跑賽事的標準制定方。國際越野跑協會曾制定安全指南,在比賽過程的必要措施如天氣、通信、交通運輸和必備裝備,以及醫療急救計劃都有相應的標準和指南。中國登山協會也曾發布《超長距離山地越野賽競賽規則》,確定此類比賽的競賽規則。
《超長距離山地越野賽競賽規則》規定,計時芯片、跟蹤器、照明設備、保暖衣物等是必備裝備。另外,需要根據具體情況確定輔助裝備,在特殊天氣情況下要設置特定路段的風險監控(如洪水、滾石等),確保路線安全。在賽前(通常是正式比賽前一天)應召開技術會議,會議由裁判長主持,技術代表、安全監督、裁判員、運動員、領隊或教練員必須參加。技術會須詳細介紹本次比賽的技術、后勤等情況,并負責解釋運動員提出的有關賽事的所有問題。
5月23日,國家體育總局召開“全國體育系統加強賽事安全管理工作會議”,隨后,全國多地越野跑及馬拉松賽事宣布取消或延期。6月2日,國家體育總局下發通知,要求全國暫停山地越野、戈壁穿越等體育賽事活動,全面排查賽事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