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小翠
【摘 要】隨著教育事業的創新和改革,逐漸重視學生們核心素養的發展,引導學生們主動參與到知識的學習和探究中,提升課堂教育效果。在初中語文作文教學中,教師們采用體驗式教學模式,讓學生們從真實體驗中積累寫作素材、感知情感,促進作文寫作方法和技巧的提升,有效提升學生們的作文寫作水平。本文將以新課標下初中語文作文體驗式教學研究為主題,從以下幾個方面展開詳細地分析和探討。
【關鍵詞】初中語文;作文課堂;體驗式;教學模式
在新課標中明確指出重視學生作文體驗,讓學生們在作文寫作中融入體驗感受,注重語境創設、情感滲透,促進學生們作文寫作健康地發展。在初中語文作文教學課堂上,作文千篇一律、缺乏新意是學生們面臨的主要問題,教師們及時改變自身的教學觀念,將體驗式方法融入教學環節中,促進學生們創作出富有情感、具有深意的語文作文,達到事半功倍的作文教學效果。
一、加強語文閱讀體驗
在初中語文作文教學中,閱讀是學生們積累寫作素材、學習寫作方法技巧的主要途徑,教師們以創設閱讀情境的方式,引導學生們融入到語境中,獲得獨特的閱讀體驗,對詞匯量、寫作素材進行積累,達到聚沙成塔的效果,促進學生們語言組織表達能力的發展。
在語文課文《快樂的節日》的教學中,教師們引導學生們自主開展課文閱讀,為學生們提供充足自我思考的空間,讓學生們初步感受到課文內容。同時,教師們向學生們提出引導性問題,引發與現實生活的聯想,增添學生們的課文閱讀體驗。比如,詢問學生們自己最喜歡的節日?節日的由來是什么?有什么樣的節日風俗習慣?以師生互動的方式引發學生們的想象,有的學生非常喜愛吃粽子,由此喜歡上端午節,進而結合自身的語文知識面,端午節的起源是為了紀念愛國詩人屈原,增添學生們的閱讀體驗。然后,教師們引導學生們自主收集相關資料,展開對《離騷》的閱讀和思考,清晰了解每一句的含義,達到寫作素材積累的效果,將其融入到自身寫作中,增添作文的優美詞句,例如“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等,同時以賞析的方式進行教學,讓學生們深刻認知到其中所蘊含的情感和道理,提升學生們的思維角度。最后,教師們向學生們講解閱讀的方法和技巧,促進學生們課外閱讀能力的發展,形成高效的作文素材積累習慣,提升閱讀體驗式的教學效果。
二、創設作文評價體驗
在語文作文教學中,作文評價體系是不可或缺的,指出學生們的作文優勢和不足,引導學生們具有針對性的學習和改進。然而,在傳統作文評價中,教師們承擔作文評改的任務,對學生們作文進行統一性的評價,導致學生們不重視教師的評語,無法達到理想的作文評價效果。所以,教師們創新作文評價的方式,讓學生們參與到作文評改中,增添作文評價體驗,引導學生們從作文評改中相互學習,促進作文寫作能力的發展。
一篇優秀作文的形成需要經過不斷的修改、補充,對每一個字進行反復的推敲和斟酌。教師們開展體驗式教學模式,以學生互改作文的方法,讓學生們參與到作文評改中,進而從體驗中增強自身的作文寫作能力。比如,在關于《槐鄉五月》課文的讀后感評改中,教師們將學生們合理性地分組,在小組內互換讀后感,學習其他同學的寫作思路和結構設計,從其他小組成員的真實經歷中回憶往事,進而達到體驗教學的目標。例如,一位學生在讀后感中分享了自己小時候與奶奶摘槐花的經歷,并用槐花做出美味的菜肴,從其讀后感寫作思路下進行思考,聯想到自己兒時用槐花做耳環、項鏈的記憶,進一步體驗課文內容,獲得獨特的感悟,雖然兒時物質并不豐富,能夠玩耍的東西不多,但依舊非常開心快樂,進而形成知足常樂的觀念,推動學生們作文寫作思維的發展。除此之外,通過作文體驗式評價環節的開展,對詞匯、結構設計、寫作思路等內容進行分析,借鑒其他學生的優勢,逐步提升自身的作文寫作水平。
三、引導關注生活體驗
在語文作文寫作中,學生們通常以閱讀范文、借鑒素材的方式完成寫作任務,從別人的思想下進行寫作,抑制了學生們個性化的發展。所以,教師們引導學生們關注生活中的點點滴滴,從生活體驗中積累真實的寫作素材,便于學生們思想情感的融入,創作豐富多彩的作文內容,實現作文教學課堂與現實生活的融合。
在寫景作文的教學中,由于學生們缺乏對現實生活的關注和體驗,所創作的作文呈現出假大空的特點,比如大量使用美、好看等詞匯,所以教師們以組織學生們觀賞校園中花園的教學活動,讓學生們從視覺、觸覺、聽覺的感官中真實體驗,展開花園景色的描繪和寫作。首先從遠處觀看花園的景色,再走近觀察每個植物的外形、顏色等,讓學生們從不知不覺中掌握由遠及近的寫作手法,借助自身詞匯量的積累,以優美的語言創設花園情境。然后,教師們引導學生們從自身心理的變化展開寫作,將自身觀賞花園的體會寫作出來,比如觀賞花園之前身心疲憊、煩悶,當看到五顏六色的花瓣、嗅到淡淡的花香、青草香,感受到心情愉悅,豐富作文寫作內容。最后,教師們借助生活體驗展開作文寫作方法教學的滲透,比如讓學生聆聽其他同學對花園的贊語、了解學生情不自禁拍照留念的行為等,以側面描寫的方式來突出景色的優美,進一步提升學生們的作文寫作能力,同時推動學生們形成留意生活的習慣,從生活體驗中循序漸進地提升寫作水平。
四、增添作文情感體驗
在作文寫作中,情感是整篇作文的靈魂,若情感缺乏,會導致作文讀起來空洞、單調,缺乏韻味。所以,教師們以創設作文寫作情境的方式,來增添學生們的情感體驗,改善作文教學現狀,推動學生們創作出具有內涵、深度、廣度的語文作文。
在飛奪瀘定橋課文的教學中,教師們借助多媒體教學設備,以播放相關音頻資料的方式,創設真實形象的課文情境,讓學生們從聽覺感知旋律急促的音樂,從視覺上觀察每一位戰士的動作,進而代入到其中,真實體會到情況的緊迫感,感受到每一位戰士不顧生死、敢于奉獻的精神,激發學生們對革命人士的尊重,同時借助相關的語文資料,了解到中國成立的艱辛和困難,充分調動學生們的愛國精神、奮斗精神。然后,教師們以觀后感的形式開展作文寫作,引導學生們將自身的真實情感融入到文字之中,提升作文寫作的情感性。同時,為學生們提供相關的閱讀資料,進一步拓寬學生們的知識面,提供觀后感寫作的素材。除此之外,教師們組織學生們開展情感交流活動,引導學生們主動分享生活中真實的事件,將自身的情感表達出來,促進學生們之間情感交流,豐富情感體驗。比如,一位學生分享自己在完成給父母洗腳的任務中,發現父母的手掌、腳掌有大量的皺紋,粗糙的掌面,甚至出現皸裂的現象,進而心頭油然產生一種心酸的情感,表達出自身對父母的愛意,引發學生們之間情感的共鳴,達到理想的情感體驗教學效果,整體性地提升作文課堂教學質量。
總而言之,在初中語文作文體驗式教學模式下,教師們從作文教學內容出發,從課外閱讀、作文評價、現實生活、真實情感的角度落實體驗式教學,引導學生們從體驗中積累作文寫作素材,靈活運用作文寫作方法和技巧,將自身的感悟和情感融入作文寫作中,促進學生們語文作文寫作綜合能力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