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_本刊記者
“民之所望、政之所向”。黨和政府一再強調,要堅持人民主體地位,堅持共同富裕方向,始終做到發展為了人民、發展依靠人民、發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維護人民根本利益,激發全體人民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促進社會公平,增進民生福祉,不斷增強人民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反貧困始終是古今中外治國安邦的一件大事,也是直接關系到民生是否幸福的考量標準。我們黨率領全國人民在脫貧致富的腳印,堅定而踏實。我國脫貧攻堅戰取得了全面勝利,現行標準下9899 萬農村貧困人口全部脫貧,832 個貧困縣全部摘帽,12.8 萬個貧困村全部出列,區域性整體貧困得到解決,完成了消除絕對貧困的艱巨任務。
今年4 月6 日上午,國務院新聞辦公室舉行新聞發布會,并在會上發表了《人類減貧的中國實踐》白皮書,從一組數據可看出我國減貧的巨大成就:改革開放以來,中國7.7 億農村貧困人口擺脫貧困;中國減貧人口占同期全球減貧人口70%以上;十八大以來,實現脫貧的近1 億貧困人口中婦女約占一半;貧困地區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到12588 元;貧困縣九年義務教育鞏固率達到94.8%;99.9%以上的貧困人口參加基本醫療保險;98%的貧困縣至少有一所二級以上醫院;6098 萬貧困人口參加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
該白皮書強調,精準扶貧方略不僅確保了脫貧攻堅戰取得全面勝利,而且有力提升了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水平,豐富和發展了新時代中國共產黨執政理念和治國方略。
回望我國脫貧攻堅戰的歷程,步步推進,步步留痕,為進一步夯實幸福民生打下了堅實的基礎。這從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脫貧攻堅總結表彰大會上的講話中可看見清晰的足跡:
2012 年年底,黨的十八大召開后不久,黨中央就突出強調,“小康不小康,關鍵看老鄉,關鍵在貧困的老鄉能不能脫貧”,承諾“決不能落下一個貧困地區、一個貧困群眾”,拉開了新時代脫貧攻堅的序幕。2013 年,黨中央提出精準扶貧理念,創新扶貧工作機制。2015 年,黨中央召開扶貧開發工作會議,提出實現脫貧攻堅目標的總體要求,實行扶持對象、項目安排、資金使用、措施到戶、因村派人、脫貧成效“六個精準”,實行發展生產、易地搬遷、生態補償、發展教育、社會保障兜底“五個一批”,發出打贏脫貧攻堅戰的總攻令。
2017 年,黨的十九大把精準脫貧作為三大攻堅戰之一進行全面部署,錨定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目標,聚力攻克深度貧困堡壘,決戰決勝脫貧攻堅。2020 年,為有力應對新冠肺炎疫情和特大洪澇災情帶來的影響,黨中央要求全黨全國以更大的決心、更強的力度,做好“加試題”、打好收官戰,信心百倍向著脫貧攻堅的最后勝利進軍。
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脫貧攻堅總結表彰大會上的講話中指出,8年來,黨中央把脫貧攻堅擺在治國理政的突出位置,把脫貧攻堅作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底線任務,組織開展了聲勢浩大的脫貧攻堅人民戰爭。黨和人民披荊斬棘、櫛風沐雨,發揚釘釘子精神,敢于啃硬骨頭,攻克了一個又一個貧中之貧、堅中之堅,脫貧攻堅取得了重大歷史性成就。

全國脫貧攻堅總結表彰大會(資料圖)
民生無小事。增進民生福祉是我們黨堅持立黨為公、執政為民的本質要求,黨和政府始終將人民群眾的幸福冷暖掛記在心。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把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作為奮斗目標?!耙磺泄ぷ鞒霭l點、落腳點都是讓人民過上好日子”,習近平總書記心系人民,多次發表重要論述,闡明自己的“民生觀”,涵蓋住房、就業、養老等關乎老百姓生活的各個方面。
其中,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全面落實黨中央各項惠民政策,抓住人民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全力做好普惠性、基礎性、兜底性民生建設,讓各族群眾有更多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關注民生、重視民生、保障民生、改善民生,是黨和政府的神圣職責和終極目標。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中國共產黨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這個初心和使命是激勵中國共產黨人不斷前進的根本動力?!?/p>
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對增進民生福祉、改善人民生活品質提出一系列新要求、做出一系列新部署。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指出,民生福祉達到新水平,實現更加充分更高質量就業,居民收入增長和經濟增長基本同步,分配結構明顯改善,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水平明顯提高,全民受教育程度不斷提升,多層次社會保障體系更加健全,衛生健康體系更加完善,脫貧攻堅成果鞏固拓展,鄉村振興戰略全面推進。
如今,進入到“十四五”時期,我國民生幸福必將再上新的臺階?!笆奈濉睍r期是我國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第一個百年奮斗目標之后,乘勢而上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向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進軍的第一個五年。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2035 年遠景目標綱要》(以下簡稱“十四五”規劃綱要)的“主要目標”之一,就是要讓民生福祉達到新水平。表現為:實現更加充分更高質量就業,城鎮調查失業率控制在5.5%以內,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與國內生產總值增長基本同步,分配結構明顯改善,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水平明顯提高,全民受教育程度不斷提升,勞動年齡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提高到11.3年,多層次社會保障體系更加健全,基本養老保險參保率提高到95%,衛生健康體系更加完善,人均預期壽命提高1 歲,脫貧攻堅成果鞏固拓展,鄉村振興戰略全面推進,全體人民共同富裕邁出堅實步伐。
正如《人民日報》報道所指出的,“十四五”規劃綱要瞄定2035 年遠景目標,聚焦“十四五”階段性任務,緊緊圍繞六個新目標要求,“十四五”規劃綱要設置經濟發展、創新驅動、民生福祉、綠色生態、安全保障5 大類20 個主要指標。這其中,民生福祉類指標有7 個,占比超過1/3,是歷次五年規劃中最高的。
看就業。“十四五”時期,我國繼續實施就業優先戰略,擴大就業容量,提升就業質量,城鎮調查失業率控制在5.5%以內。
看收入。我國將著力提高低收入群體收入,擴大中等收入群體;居民收入增長和經濟增長要基本同步,完善創新要素參與分配機制,多渠道增加財產性收入。
看教育。我國將持續改善教育基礎薄弱縣、人口流入地和農村地區辦學條件,新建改擴建中小學校4000 所以上;新建改擴建2 萬所幼兒園,增加普惠性幼兒園學位400 萬個以上,努力解決“入園難”“入園貴”問題,學前教育毛入園率提高到90%以上;支持100 所中西部本科高校建設,高等教育毛入學率提高到60%。
看醫療?!笆奈濉睍r期,我國將繼續完善公立醫療機構為主體的醫療服務體系,每千人口擁有執業(助理)醫師數提高到3.2 人、注冊護士數提高到3.8 人。推動基本醫療保險省級統籌,落實異地就醫結算,積極推進藥品和耗材集中帶量采購使用改革,切實減輕群眾看病負擔。
看社保。我國已建成世界上規模最大的社會保障體系,“十四五”期間要進一步健全多層次社會保障體系,基本養老保險參保率提高到95%,實現基本養老保險全國統籌,推進失業和工傷保險省級統籌,實現社會保險法定人群全覆蓋,做到“應保盡?!?。
看養老育幼?!笆奈濉睍r期,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上升為國家戰略。我國將大力發展普惠型養老服務,多措并舉擴大養老機構床位供給,護理型床位占比提高到55%。發展普惠托育服務體系,將每千人口擁有3 歲以下嬰幼兒托位數由目前的1.8 個提高到4.5 個?!墩归_新藍圖,奮進新征程——“十四五”規劃綱要勾勒經濟社會發展脈絡》(陸婭楠、李心萍著)指出:“民生福祉類指標占比在歷次五年規劃中最高,充分體現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