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編輯部
為減少疫情影響,汽車業內凝心聚力,共克時艱,在危機中緊抓市場新機遇,最終實現逆勢而上。
隨著疫情在全球范圍內爆發,汽車市場迎來了嚴峻挑戰。但國內各方凝心聚力,共克時艱,共同把握新機會、新經濟和新模式,汽車產業迅速復蘇,并“化危為機”,實現逆勢發展。
為減少疫情對汽車產業發展所帶來的影響,中國政府圍繞電動化、智能化、網聯化和共享化的發展趨勢,并結合全球汽車產業發展現狀,出臺了一系列涉及產業投資、準入管理、節能減排、智能及新能源技術以及稅費等方面的政策法規,為汽車產業復蘇和可持續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
多措施并舉促進汽車消費。2020年,在新冠肺炎疫情影響下,汽車產業的恢復對我國經濟建設具有重要意義。當年4月,《關于穩定和擴大汽車消費若干措施的通知》發布,就國六排放標準調整,新能源汽車購置、加快淘汰報廢老舊柴油貨車等內容做出具體規定,為持續釋放汽車消費潛能提供政策保障。同時,《關于二手車經銷有關增值稅政策的公告》等二手車相關政策也陸續發布,為二手車增值稅下調、“限遷”政策改革以及放開二手車出口業務釋放強有力信號。這些為創造新車消費空間和緩解受疫情沖擊的低迷車市具有重要意義。
新能源汽車扶持政策力度再次加強。《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規劃(2021-2035年)》等一系列新能源汽車相關政策相繼發布。我國新能源汽車正迎來新的發展機遇。2020年12月,《關于完善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財政補貼政策的通知》發布并明確提出2021年新能源汽車購置補貼標準在2020年基礎上退坡20%。這意味著我國新能源汽車市場將逐步從政策驅動轉向市場驅動,進一步激發我國汽車產業創新能力。
智能網聯汽車政策體系逐步建立。2020年2月,11 部委共同制定的《智能汽車創新發展戰略》正式發布,進一步明確智能汽車產業發展規劃與戰略指導。按照規劃,2025 年將是智能汽車取得階段性量產、市場化發展的關鍵節點,有條件自動駕駛的智能汽車達到規模化生產,高度自動駕駛的智能汽車在特定環境下市場化應用。它為中國汽車行業企業未來 5 年的研發與投入重點指明了方向。

面對疫情,2020年中國汽車產業全年產銷增速穩中略降,表現出強大的發展韌性和內生動力,也充分說明由高速增長向高質量發展轉變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汽車產銷量基本消除疫情影響。市場消費需求強勁恢復,2020年中國汽車產銷分別完成2522.5萬輛和2531.1萬輛,同比降幅分別為2%和1.9%,降幅比上年收窄5.5%和6.3%,車市規模繼續蟬聯全球第一。而2020年美國車市跌幅達14%,為2012年以來最低水平;歐洲全年汽車銷量同比下滑24.3%,創下1990年以來最大跌幅。
新能源汽車產銷量再創歷史新高。電動化、智能化、網聯化、數字化加速推進汽車產業轉型升級,新能源汽車市場逐步從政策驅動向市場驅動轉變。2020年,新能源汽車產銷分別完成136.6萬輛和136.7萬輛,同比分別增長7.5%和10.9%,增速較上年實現由負轉正,年度產銷量再創歷史新高。

2016-2020年新能源汽車銷量統計及增長情況
汽車出口規模整體放緩,但新能源汽車出口大幅增長。受海外疫情影響,2020年中國汽車出口同比下降2.9%,出口總量為99.5萬輛。全年來看,汽車出口在結束了8個月的低迷后,9月以來開始恢復,并在11月、12月連續兩個月出口量刷新歷史記錄。其中,新能源汽車作為年度最大亮點,出口同比增長高達89.4%,占汽車出口總量的7%,較上年提升3.4個百分點。其中,純電動車型出口同比增長94.3%,插電式混合動力車型出口同比增長81.8%。
汽車零部件行業迎來新契機。2020年,隨著汽車銷量回暖,汽車零部件行業也加快好轉。截至2020年底,汽車零部件出口金額565.2億美元,同比下降6.2%,好于預期。從全年來看,盡管前期供應鏈缺口較大,供給能力不足,但由于海外市場逐漸恢復,中國汽車零部件的出口得以迅速發展,從8月開始以兩位數的同比增長率快速遞增。這為汽車零部件行業后續發展帶來新一輪機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