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網絡教學是時代發展的產物,以其特有的優勢成為我國教育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將從對網絡教學的基本認識入手,分析當前網絡教學的優勢及薄弱環節,積極尋求網絡教學縱深發展的理念與實踐途徑,以期為網絡教學的全面發展盡微薄之力。
關鍵詞:網絡教學;信息化建設;對策研究
網絡教學作為新型輔助教學手段被提到日益重要的位置,如何更好地實現高效學習與互聯網發展有機結合,滿足現代教學改革發展是每一個教育工作者義不容辭的責任。筆者借鑒多地教學實踐以及自身相關教學經歷,談一些認識和看法,以期有所貢獻。
一、對網絡教學的基本認識
網絡教學是隨著互聯網技術的發展應運而生的一種現代化遠程教育方式,其本質是依托計算機技術、互聯網技術、網絡通信技術、多媒體技術等,使教師與學生在非面對面的狀態下,將不同時空內的網絡介質與多功能載體有機結合起來的教學活動。
二、網絡教學的優勢
1.突破時空限制,促進教育縱深發展
以信息技術為核心的知識經濟時代,網絡的普及孕育了網絡教學現實可能性,其不受時空地域的限制,按照擬定計劃推進教學,實現師生之間線上線下的有效運轉。
2.教學模式多元,滿足學生個體化差異
網絡教學帶來教學模式的變革,網絡學習的可選擇性,激發學生自主學習、多元學習的積極性,學生可以根據個體化的差異自由選擇教學模式,教師也能實現因材施教,進一步按照“個性化”原則施教,使學生“足不出戶”實現多種形式的教學互動。
3.有效利用資源,促進信息化建設
可以打破學校之間的壁壘,形成優勢教育資源的共享,按照學校、學科資源的不同,組織相關學科的優秀教師進行網絡授課,進一步擴大優質資源的受眾群體,促進網絡與教學軟件的深度融合,推進網上教學、布置批改作業、考試等多項教學活動。
三、網絡教學薄弱環節
1.對網絡教學重要性認識不夠
目前各中小學積極開展網上教學,但仍然存在個別學校對網絡教學認識不夠,在網絡教學研究、部署、推進、考核等方面缺乏長遠規劃和現實可操作性的規范。個別教師還不能擺脫傳統課堂教學思維模式,面對網絡教學還存在畏難情緒,害怕改變。個別家長認為網絡教學效果不明顯,學習過程中缺乏監管,還不能適應教學方式的轉變。
2.學生線上學習自律性不足
隨著網絡游戲、社交軟件、娛樂平臺等的進一步發展,沉迷于網絡已經成為影響學生成績進步的“攔路虎”,致使一些學校及家長“談網色變”。而部分學生受年齡及自控力等多方面影響,線上學習成為助長其玩網絡游戲的借口,加之教師不能全面看到學生一舉一動,致使網絡課堂因得不到有效監管,效果有時不盡如人意。
3.網絡軟硬件的局限
目前網絡教學沒有統一的平臺、統一的標準、統一模式,比較通用的有釘釘、QQ、騰訊會議等諸多平臺,各平臺之間又各有優勢,也有自身的局限。譬如有的適合教學直播,有的適合學生自我管理,有的適合交流互動,等等。加之硬環境的差異,在使用手機、電腦和在線學習終端軟件的功能和效果上也存在差異。
四、網絡教學的對策探究
1.轉變教學理念,實現信息化與優質教學資源的共享
時代發展必然帶來教育的革新,網絡教學與互聯網的高度融合勢不可擋,必將影響教育的多元發展。首先,教育部門需要高度重視,推進網絡教學的實施與推廣;其次,各學校要剛性落實相關遠程授課制度,有計劃地將網絡課程納入各類教學考評中;最后,教師要適應教學方式的轉變,提升自身的信息化教學技能。
2.融入趣味性教學,形成聯合監管機制
學生學習積極性不夠高的原因,一方面是因為學生自身的能力水平較低,另一方面是教師授課水平質量低。一些教師將網絡教學等同于現場教學,忽略了兩者之間的區別,沒能及時研究網絡授課的特征,致使在教授關鍵環節時不能做到畫龍點睛、有的放矢,所以教師必須在授課知識點上的趣味性上下功夫。
3.構建網絡教學質量保障體系,推動網絡教學的縱深發展
網絡教育質量保障體系是一個系統工程,涉及教師、學習者、系統維護以及考核等諸多環節,在具體實踐操作中,保證網絡教學的高效科學發展;在軟硬件要素把控上,要確保網絡設備經費投入,選拔具有較高網絡素養、適應網絡教學的教師擔任網絡授課教師,同時要保障網絡暢通,做好網絡設備維護;在監控要素把控上,建立階段性的學生、教師、學校、職能部門的考核制度;在評價要素把控上,通過對教學目標、教學內容、教學方法等教學過程的分析,保證教學質量評價的客觀公正。
五、結語
“互聯網+網絡教學”必將成為未來教育教學發展的趨勢。作為教育工作者,應勇于實踐、不斷創新,探索與時俱進的教育方式和方法,推進線上教學與傳統教學有機統一,推動教育事業的蓬勃發展。
參考文獻:
[1]馬寧,支麗霞,王玉鳳.適應研究式教學的數學類網絡課程體系建設[J].創新教育研究,2018,6(4):217.
[2]李立亞,湯佳,張春燕.基于“互聯網+學堂”的課程教學資源建設與使用研究[J].新課程研究(中旬刊),2018(4):125-127.
作者簡介:王黎(1986—),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第十一師第四中學,一級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