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toweb
未來新能源汽車必然會替代傳統燃油汽車這點相信沒有人會有異議,關鍵的分歧是以何種新能源汽車替代,更重要的是需要多少年完成替代。目前特斯拉股票市值比豐田、福特和通用三家市值總和的兩倍還多,這應該是反映了部分人認為以鋰電池為動力的新能源汽車將會迅速占領整個汽車市場的一種預期。而具體到國內市場以國產特斯拉為代表的新能源汽車又會以一種什么樣的速度占領國內乘用車市場呢?
這個問題光聽廠商美好宣傳肯定是過于片面的,更應該聽聽政府和專家們的。仔細看看新發布的由工業和信息化部指導、中國汽車工程學會組織全行業1000余名專家歷時一年半修訂編制的《節能與新能源汽車技術路線圖2.0》(以下簡稱路線圖2.0)應該能夠找到更準確的答案,畢竟政府未來必定會依據路線圖2.0來推進整個汽車行業的發展,并且依據我們過往的經驗來看其中制定的目標大概率能夠按時實現。

路線圖上調目標對比
路線圖2.0是在評估2016年1.0版的實際執行情況后,綜合考量新技術進展和我國整體戰略目標后升級制定的。提出至2035年節能汽車(混動)與新能源汽車(含純電、燃料電池)年銷售量各占50%,汽車產業實現電動化轉型。氫燃料電池汽車保有量達到100萬輛,商用車實現氫動力轉型。各類網聯式高度自動駕駛車輛在國內廣泛運行,中國方案智能網聯汽車與智慧能源、交通、城市深度融合。
對比前后兩個版本的變化更能看到工信部對于行業發展的信心,雖然2020年新能源汽車市場占比約5%沒有達到之前預計的7%的最低目標,但路線圖2.0依然調高了2025年新能源汽車的目標,根據這個目標換算新能源汽車每年需要增加產銷量72萬輛。重點則是大幅提高了混合動力汽車的占比,并首次明確提出混合動力汽車在燃油汽車中的占比:2025年和2030年分別要達到50%和75%,而2035年市售燃油車將100%為混合動力汽車。
調高2025年新能源汽車占比的預期這說明國家對于加速推進新能源汽車促進節能減排的決心。而明確混合動力汽車占比則說明國家看到了單一發展純電汽車在當前技術水平、基礎設施建設以及維護國家能源安全等方面還存在諸多短時間難以解決的問題。比如按電力部門規劃到2035年煤電依然占發電量一半左右,如果激進地將所有交通能源轉為消耗電能將很難保證我國的能源安全和環保需求。對此國家新能源汽車創新工程項目專家組組長王秉剛明確表示不建議地方制定“禁售燃油車”時間表,不主張中國提“禁燃”口號。
雖然從目前全球混合動力汽車的發展情況來看,發展混合動力汽車并不存在基礎設施不健全、技術不成熟、價格昂貴、市場認可度低等障礙,具備大規模市場化的條件,但這一市場被日系把持,國產車企在這方面尚未完全掌握核心技術,導致國產混動汽車在該領域的競爭力甚至不如純電汽車領域,國家應會鼓勵車企在混動領域加大投資,并規定外資、合資車企適時推出混動車型。
作為消費者,平時聽到的更多是車企對于產品優點的宣傳,好像純電汽車替代燃油車指日可待。而研讀這份行業專家的路線圖后,才能體會到這其中有太多的難關需要克服,畢竟這么上調預期之后的路線圖2.0版也只能希望在15年后實現50%替代。如果您還在純電、混動和燃油車之間猶豫的話,大可不必著急購買純電汽車,完全可以等到換下一輛汽車時再來選擇純電汽車。
國家已經看到近年來汽車行業在節能和新能源技術汽車發展上遇到的實際問題,并及時對國內汽車行業的發展路線圖做出了針對性的修改。這份路線圖2.0即反映了國家正加速推進包括氫燃料電池汽車在內的新能源汽車,又根據國家整體戰略的實際需要將混合動力汽車作為未來10到15年的發展重點。而作為消費者則沒有必要急于購買純電動力汽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