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玲玲 曹 婷 瞿 潔 王紅梅 潘 玲
(1上海市奉賢區奉城鎮農業服務中心,上海 201411;2上海市奉賢區農業技術推廣中心,上海 201499)
“國慶稻”是對上海市及其周邊地區于9月上中旬收割、國慶節前上市的優質水稻的統稱[1],而奉賢區是上海市的農業生產大區,多年來一直開展“國慶稻”新品種(系)的篩選試驗[2-3]。
“早香粳1號”是由江蘇省常熟市農業科學研究所選育的中熟中粳新品種,2019年通過江蘇省品種審定(編號:蘇審稻20190023)[4],奉賢區于2015年引進該品種并進行試種。經多年生產實踐,該品種表現出熟期早、產量高、米質佳等優點,適宜在上海市作“國慶稻”種植。為促進“早香粳1號”在上海市的進一步推廣種植,現筆者擬在總結其在上海市種植表現的基礎上,總結該品種作“國慶稻”種植的栽培技術要點,以供種植戶參考借鑒。
“早香粳1號”于2015年參加奉賢區早熟品種比較試驗,成熟期比對照“松早香1號”提早4d;2016年在崇明、松江、青浦、奉賢4個試驗點試種,成熟期比對照“松早香1號”提早8.5 d;2017年在崇明試驗點試種,成熟期比對照“松早香1號”提早4 d(5月7日播種,6月9日移栽,8月1日始穗,8月4日齊穗,9月14日成熟)。表明該品種在上海市種植的熟期較早,適宜作“國慶稻”種植。
“早香粳1號”于2015年在奉賢試驗點試種,每667 m2平均產量為570.6 kg,比對照增產16.4%;2016年在崇明、松江、青浦、奉賢4個試驗點試種,每667 m2平均產量為614.6 kg,比對照增產0.3%;2017年在嘉定、浦東、青浦、崇明4個試驗點試種,每667 m2平均產量為484.6 kg,比對照增產7.7%,同年在嘉定區華亭鎮、金山區朱涇鎮及光明米業進行示范種植,每667 m2平均產量為462.3 kg,比對照增產3.7%。表明該品種在上海市種植的產量表現較好。
“早香粳1號”于2015年在奉賢試驗點試種,表現為平均株高79.6 cm、穗長15.3 cm、每667 m2有效穗數23.1萬穗、每穗總粒數113.5粒、結實率94.5%、千粒重27.3 g;2016年在崇明、松江、青浦、奉賢4個試驗點試種,表現為平均株高88.6 cm、穗長16.7 cm、每667 m2有效穗數20.0萬穗、每穗總粒數148.6粒、結實率93.3%、千粒重24.8 g,分別比對照品種+2.6 cm、-1.1 cm、-2.5萬穗、+19.5粒、+1.5%、-1.1 g;2017年在嘉定、浦東、青浦、崇明4個試驗點試種,表現為平均株高93.0 cm、穗長16.4 cm、每667 m2有效穗數23.7萬穗、每穗總粒數110.3粒、結實率84.4%、千粒重24.6 g,分別比對照品種+7.0 cm、-2.9 cm、-1.6萬穗、+12.0粒、+1.6%、-0.4 g。各點試種結果表明,“早香粳1號”在上海市種植的產量構成合理,表現為植株略高、穗較大、穗粒數多、結實率高。見表1。

表1 2016—2017年“早香粳1號”在上海市種植的農藝性狀及產量結構
“早香粳1號”于2016年在奉賢試驗點試種,稻米經檢測,糙米率為84.1%、精米率為74.4%、整精米率為68.5%(均優于對照),堊白度為14.3%、透明度3級(外觀品質略差于對照),見表2。

表2 2016年“早香粳1號”在上海市種植的主要米質指標
“早香粳1號”在上海市作“國慶稻”種植,宜適期早播早栽,以促進其提早成熟。一般選擇前茬作物為綠肥的田塊或休閑田進行種植。采用機械育插秧的,于4月中下旬播種,5月上中旬移栽大田,每667 m2基本苗數6萬~8萬苗;采用機械穴直播的,于5月10日左右大田播種,每667 m2基本苗數8萬~10萬苗。
“早香粳1號”在上海市作“國慶稻”種植,整個生育期宜每667 m2施純氮12 kg,且以施用基蘗肥為主,不施穗肥。具體施肥措施為:基肥每667 m2施商品有機肥500~1 000 kg(可視綠肥還田量適當調整用量)+42%BB肥(N-P-K=24-8-10)25 kg或42%緩釋肥(N-P-K=30-6-6)20 kg;分蘗肥每667 m2施46%尿素10 kg,可分2次在6月底前施用;長粗肥在擱田前每667 m2施45%復合肥(N-P-K=15-15-15)10 kg。
苗期大田建立淺水層;分蘗前期大田進行淺水勤灌,分蘗后期大田由輕到重分次擱田,以控制無效分蘗;幼穗分化階段,大田保持干濕交替,實施間隙灌溉;劍葉抽出期,大田保持淺水層;抽穗前,大田脫水輕擱田,以促進抽穗整齊;抽穗揚花期,大田保持淺水層;灌漿結實期,大田保持先濕后干,實施間隙灌溉;收割前7~10 d大田斷水。
鑒于“早香粳1號”早種早收,可避開9月以后的病蟲害集中高發期,故可采用生態調控(耕翻滅蛹、布設防蟲網、田埂留草)、理化誘控(布設性誘劑和殺蟲燈、種植蜜源植物)、生物防治(釋放天敵、施用生物農藥)等措施進行病蟲害防治,實現化學農藥零施用。針對防除稻田雜草,可在大田種植前30 d進行灌水,以誘使雜草種子早出苗,保水15 d后再進行耕翻滅草。如遇病蟲草害發生較重的年份,若確需使用化學農藥,須嚴格按照NY/T 393的相關要求選擇農藥進行防治。
為保證稻米品質,待“早香粳1號”95%谷粒黃熟時即可進行收割。收割的稻谷經晾曬后,宜盡早加工上市。
多年試種實踐表明,“早香粳1號”在上海市種植,具有熟期早、產量高、米質佳等優點,適宜在上海市作“國慶稻”種植,這樣可在一定范圍內緩解優質國慶稻“松早香1號”種子供不應求的困境,此外,“早香粳1號”可替代部分晚粳稻品種,用于調節茬口季節與農機數量不足之間的矛盾。因此,“早香粳1號”在上海市具有一定的推廣種植前景,可在上海市進一步推廣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