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巍巍 張 強 沈 杰 郭惠寶 楊國棟
(上海光明長江現代農業有限公司,上海 202178)
近年來,隨著水稻產量的逐年提高,化肥用量也逐年增大,施肥成為了提高水稻產量的重要手段之一[1],而施肥的盲目性和不合理性,會造成肥料利用率低、肥料成本高、水稻抗逆性差、稻米品質下降和環境污染等問題[2]。因此,在水稻生產上如何科學合理地施用化肥就顯得尤為重要。肥效田間試驗是獲得作物最佳施肥量、施肥比例、施肥時期、施肥方法的根本途徑,也是篩選最佳施肥配方、測試土壤養分、建立施肥指標體系的基本環節。在此背景下,為掌握上海市崇明區水稻生產上的土壤供肥能力、水稻養分吸收情況和氮磷鉀肥利用情況等,筆者于2020年開展了水稻氮磷鉀肥的肥效監測試驗,旨在為探索崇明區水稻科學、合理施肥提供理論依據。現將相關試驗結果報道如下。
試驗于2020年在上海光明長江現代農業有限公司103隊5號田進行,試驗田前茬作物為油菜,土壤肥力較好,栽培條件均勻一致。
供試水稻品種為“銀香38”,采用機穴播種植方式,行距×穴距為20 cm×10 cm,每667 m2基本苗數為10.43萬苗。
供試肥料為綠先機復合肥(N-P-K=12-15-12)、常規尿素(含N 46%)、過磷酸鈣(含P2O514%)、氯化鉀(含K2O 60%)。
試驗設氮磷鉀區、無氮區、無磷區、無鉀區、無肥區5個處理,每處理重復3次,小區面積為100 m2。其中,氮磷鉀區采用常規施肥,即每667 m2施綠先機復合肥40 kg和尿素32.5 kg;無氮區只施用磷肥和鉀肥,按照常規施肥的磷、鉀總施用量折算成過磷酸鈣和氯化鉀進行施用,不施氮肥;無磷區只施用氮肥和鉀肥;無鉀區只施用氮肥和磷肥;各處理的肥料施用時間均一致,具體肥料運籌見表1。

表1 不同處理的肥料運籌方案 (單位:kg)
為保證本試驗嚴謹可靠,各試驗處理只施用化學肥料,不施用有機肥料,小區間統一采用塑料薄膜包埂隔斷,小區間單排單灌,試驗區四周統一設立保護行。
肥料利用率(%)=[(施肥處理區水稻吸收的養分量-不施肥處理區水稻吸收的養分量)÷(肥料施用量×肥料養分含量)]×100;肥料對產量的貢獻率(%)=[(施肥處理區水稻產量-缺素處理區水稻產量) ÷施肥處理區水稻產量]×100;農學效率(kg/kg)=[(施肥處理區水稻產量-缺素處理區水稻產量)]÷(肥料施用量×肥料養分含量)。
由表2可知,在水稻成熟期,氮磷鉀區的水稻植株最高,為102.60 cm,顯著高于其他處理;其次是無磷區和無鉀區,其水稻株高分別為96.31 cm和94.16 cm,且兩個處理間株高無顯著性差異;無肥區的水稻植株最低,株高為84.33 cm;無氮區的水稻植株也較低,為86.24 cm,說明施用氮肥可顯著促進水稻的營養生長。就水稻穗粒結構而言,氮磷鉀區的每穗總粒數最高,為113.7粒,與無氮區、無磷區、無鉀區間無顯著性差異,但顯著高于無肥區;各處理間結實率無顯著性差異,在90.8%~92.5%之間;各處理間千粒重無顯著性差異,均在27.0 g以上。此外,氮磷鉀區的水稻產量最高,每667 m2為647.2 kg,顯著高于無磷區、無鉀區,無磷區和無鉀區間產量無顯著性差異;無肥區的產量最低,每667 m2為387.4 kg;無氮區的產量也較低,每667 m2為 416.6 kg。

表2 各處理水稻成熟期的農藝性狀
2.2.1 氮肥利用率
由表3可知,各處理的100 kg籽粒吸氮量與產量呈正相關,氮磷鉀區的100 kg籽粒吸氮量為2.20 kg,氮肥利用率為36.93%。

表3 各處理的氮肥利用率比較
2.2.2 磷肥利用率
由表4可知,氮磷鉀區的100 kg籽粒吸磷量為0.66 kg,磷肥利用率為16.58%。

表4 各處理的磷肥利用率比較
2.2.3 鉀肥利用率
由表5可知,氮磷鉀區的100 kg籽粒吸鉀量為2.40 kg,鉀肥利用率為44.87%。

表5 各處理的鉀肥利用率比較
2.2.4 農學效率
試驗結果表明,鉀肥的農學效率最高,為13.3 kg/kg;氮肥的農學效率次之,為11.7 kg/kg;磷肥的農學效率最低,為8.6 kg/kg。
試驗結果表明,土壤基礎地力對水稻產量的貢獻率為59.9%,施用化肥對水稻產量的貢獻率為40.1%,施用氮肥對水稻產量的貢獻率為35.6%,施用磷肥、鉀肥對水稻產量的貢獻率均較低,分別為8.0%和9.8%。
試驗結果表明,氮磷鉀是水稻生長發育過程中重要的營養元素;氮磷鉀區的水稻株高、有效穗數、每穗總粒數和產量均較高,每667 m2產量為647.2 kg;無鉀區的水稻株高和產量均顯著低于氮磷鉀區,這是因為鉀肥在水稻植株體內參與了各種重要的化學反應,不施用鉀肥會減少光合作用,抑制碳水化合物的轉運,從而降低產量;無氮區和無肥區的水稻株高和有效穗數、產量均較低,顯著低于其他處理,這是因為氮肥對水稻生長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施用氮肥不僅能影響水稻株高,還會影響水稻有效分蘗,適量施用氮肥能促進水稻生長,進而提高水稻產量。
在本試驗中,氮肥利用率為36.93%,磷肥利用率為16.58%,鉀肥利用率為44.87%;氮、磷、鉀肥的農學利用率分別為11.7、8.6、13.3 kg/kg;氮、磷、鉀肥對水稻產量的貢獻率分別為35.6%、8.0%、9.8%,施用化肥對水稻產量的貢獻率為40.1%,說明三種肥料應配合施用,單一施用或兩種肥料配施均不能提高肥料利用率,只有三種肥料合理配施,才能發揮最大肥效,增加水稻產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