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平 易 峰 萬 波
(1光明米業(集團)有限公司,上海 200233;2光明米業(集團)有限公司農業技術中心,上海 202171)
稻縱卷葉螟是上海市崇明區水稻生產上的常發性遷飛害蟲,近年來為害程度逐年加重,呈現出遷入期早、遷入量大、世代重疊、高峰期持續時間長、峰期間隔短等特點。2020年6月—7月,上海市天氣陰雨不斷,田間濕度較大,導致崇明區水稻上稻縱卷葉螟發生量增加,給防治工作造成了不利影響。為尋求防治稻縱卷葉螟的有效藥劑,筆者進行了幾種藥劑對稻縱卷葉螟的防效比較試驗。現將相關試驗結果報道如下。
試驗設在光明米業(集團)有限公司農業技術中心試驗大隊科北12號地進行,前茬作物為小麥,土壤肥力中等。供試水稻品種為“銀香38”,栽培方式為機穴直播。
試驗共設8個處理,每處理小區面積為667 m2,不設重復,具體試驗設計及藥劑信息見表1。用藥時間為2020年7月16日,此時正值稻縱卷葉螟孵化高峰期,試驗期間田間蟲卵正在不斷孵化。

表1 試驗設計及藥劑信息
分別于施藥后5 d、10 d、14 d,每處理小區隨機取3個點,每點查0.2 m2,記錄調查總葉數、白葉數和剝查白葉的活蟲數,計算白葉率、保葉效果和相對防效。計算公式:白葉率(%)=(白葉數÷調查總葉數)×100;保葉效果(%)=[(對照區白葉率-處理區白葉率)÷對照區白葉率]×100;相對防效(%)=[(對照區施藥后活蟲數-處理區施藥后活蟲數)÷對照區施藥后活蟲數]×100。
由表1可知,施藥后5 d,處理(2)對稻縱卷葉螟的防治效果最佳,其白葉率、保葉效果、相對防效分別為6.67%、57.27%、75.19%;處理(3)的保葉效果較好,白葉率為6.23%、保葉效果為60.09%,但其相對防效為0;其他處理對稻縱卷葉螟的防治效果均較差。施藥后10 d,處理(1)的白葉率最低(4.17%),保葉效果和相對防效最好,分別為58.00%和76.81%,處理(2)和處理(4)對稻縱卷葉螟的防治效果次之。施藥后14 d,處理(2)的白葉率、保葉效果和相對防效均優于其他處理,分別為4.40%、73.74%、82.67%,其次是處理(1)和處理(4)。

表2 不同藥劑對稻縱卷葉螟的防效比較
試驗結果表明,每667 m2用40%氰蟲·甲蟲肼懸浮劑40 mL對稻縱卷葉螟有較好的防治效果,且在稻縱卷葉螟大發生的情況下,其持效期較長,有效節省了田間的農藥使用量和人工投入,是目前崇明區水稻生產后期防治稻縱卷葉螟較理想的藥劑品種。每667 m2用35%氯蟲苯甲酰胺水分散粒劑6 mL、40%氰氟蟲腙·甲氧蟲酰肼懸浮劑25 mL對稻縱卷葉螟的防治效果也較好,但速效性較差,可作為防治稻縱卷葉螟的替代藥劑使用,以免稻縱卷葉螟產生抗藥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