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 莉 李愛國 吳惠秋
(1泰州市姜堰區沈高鎮農業農村局,泰州 225538;2泰州市姜堰區農業技術推廣中心,泰州 225500)
草地貪夜蛾是于2019年入侵我國的重大農業害蟲,主要為害玉米、甘蔗等作物,其適應性廣、可遠距離遷飛、繁殖能力強,故易暴發為害[1-2]。藥劑防治是針對暴發性和突發性作物病蟲害應急防控的主要手段,但目前我國尚無防治草地貪夜蛾的登記農藥[2-3]。在此背景下,為探索10%甲維·甲蟲肼懸浮劑對玉米田草地貪夜蛾的防治效果,筆者于2020年在江蘇省泰州市姜堰區進行了相關田間藥效試驗,以期為今后草地貪夜蛾的防治提供理論依據。現將相關試驗結果報道如下。
試驗設在泰州市姜堰區張甸鎮三野村進行。供試玉米品種為“強盛369”,于2020年6月20日人工點播,每667 m2播種量為2.5 kg。試驗田前茬作物為油菜,田塊周邊作物為花生。試驗地土壤為沙土,pH為6.7,土壤肥力中等偏上,田間管理水平較好。
供試藥劑為10%甲維·甲蟲肼懸浮劑(由江蘇邦盛生物科技有限責任公司提供),對照藥劑為5%甲氨基阿維菌素苯甲酸鹽水分散粒劑(由江蘇劍牌農化股份有限公司生產,市購)和24%甲氧蟲酰肼懸浮劑(由江蘇省南京惠宇農化有限公司生產,市購)。
試驗共設6個處理,每處理重復4次,小區面積為50 m2,隨機排列。具體試驗設計見表1。采用家寶牌背負式電動噴霧器(3WBD-16L-01,扇形噴頭,編號SH004),于2020年7月31日對玉米葉片均勻施藥1次,每667 m2施藥液量為40 L。施藥時,草地貪夜蛾處于3~5齡幼蟲期,各小區蟲害發生數量均勻。

表1 試驗處理設計
施藥前(7月31日)調查各處理區草地貪夜蛾發生基數,施藥后1 d(8月1日)、3 d(8月3日)、7 d(8月7日)、14 d(8月14日)分別調查1次各處理區草地貪夜蛾殘留活蟲數。每小區采用5點(行)取樣法,每點(行)調查10株玉米,記錄殘留活蟲數。另外,施藥后1 d、3 d、7 d、14 d持續觀測各藥劑對玉米生長的安全性。
計算公式:蟲口減退率(%)=[(施藥前蟲口基數-施藥后殘留活蟲數)÷施藥前蟲口基數]×100,防治效果(%)=[(處理區蟲口減退率-對照區蟲口減退率)÷(1-對照區蟲口減退率)]×100。
據施藥后1 d、3 d、7 d、14 d持續觀測,未見各藥劑處理區玉米發生卷葉、黃化、畸形等藥害癥狀,說明各試驗藥劑在本試驗條件下均對玉米生長安全。
由表2可知,使用10%甲維·甲蟲肼懸浮劑防治玉米田草地貪夜蛾,具有很好的速效性和持效性。10%甲維·甲蟲肼懸浮劑13.50、18.00、22.00 g/hm2(有效成分用量)處理,施藥后1 d,對草地貪夜蛾的校正防效分別為59.40%、71.80%、74.95%;施藥后3 d,對草地貪夜蛾的校正防效分別為76.45%、91.44%、93.54%;施藥后7 d,對草地貪夜蛾的校正防效分別為82.90%、93.79%、98.14%;施藥后14 d,對草地貪夜蛾的校正防效分別為84.70%、94.99%、98.14%。對照藥劑5%甲氨基阿維菌素苯甲酸鹽水分散粒劑11.25 g/hm2(有效成分用量)處理,施藥后1 d、3 d、7 d、14 d對草地貪夜蛾的校正防效分別為72.90%、89.50%、92.20%、93.11%;24%甲氧蟲酰肼懸浮劑72.00 g/hm2(有效成分用量)處理,施藥后1 d、3 d、7 d、14 d對草地貪夜蛾的校正防效分別為56.40%、71.34%、84.33%、85.83%。綜合比較,施藥后1 d、3 d、7 d、14 d,10%甲維·甲蟲肼懸浮劑18.00、22.50 g/hm2(有效成分用量)處理對草地貪夜蛾的防治效果較好,校正防效高于對照藥劑5%甲氨基阿維菌素苯甲酸鹽水分散粒劑11.25 g/hm2(有效成分用量)處理,也顯著高于對照藥劑24%甲氧蟲酰肼懸浮劑72.00 g/hm2(有效成分用量)處理。

表2 10%甲維·甲蟲肼懸浮劑對玉米田草地貪夜蛾的防效
試驗結果表明,在草地貪夜蛾3~4齡期、玉米喇叭口期,使用江蘇邦盛生物科技有限責任公司提供的10%甲維·甲蟲肼懸浮劑18.00~22.50 g/hm2(有效成分用量)兌水600 L/hm2、均勻噴霧,施藥后14 d對草地貪夜蛾的校正防效可達90%以上,可有效控制玉米田草地貪夜蛾的為害,持效期可達14 d以上,且對玉米生長安全。因此,在玉米生產中,建議在草地貪夜蛾低齡期施用10%甲維·甲蟲肼懸浮劑進行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