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彩云,侯彩月
糖尿病腎病(diabetic nephropathy,DN)是糖尿病患者最為嚴重的微血管并發癥之一,也是造成終末期腎病的主要因素,嚴重威脅患者的生命健康[1]。目前,臨床多通過維持性血液透析(maintenance hemodialysis,MHD)幫助患者維持生命,提高生存質量[2]。但在血液透析后,DN患者會出現低血糖、高血壓等并發癥,導致預后變差。有研究表明,在血液透析期間對患者實施合適的護理,可以有效防止出現并發癥,提高患者生存率、生活質量。團體心理咨詢是為了共同目的將多個患者集中進行治療的心理護理方法,具有省時省力、對團隊成員關系產生積極影響的優點[3]。協同護理指強調醫護人員與患者及其家屬共同參與的一種護理模式,可以有效提高護理質量以及患者依從性[4]。本研究探討團體心理咨詢結合協同干預模式對接受維持性血液透析治療的糖尿病腎病患者的影響,現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擇2016年1月至2019年1月在無錫市太湖醫院收治的100例接受MHD治療的DN患者。按照隨機數表法將患者分成觀察組及對照組各50例。對照組男性30例、女性20例,年齡(51.6±3.4)歲,范圍45~57歲,其中糖尿病病史(11.43±1.22)年,范圍6~14年,其中Ⅰ型糖尿病5例、Ⅱ型糖尿病45例。觀察組中男性31例、女性19例,年齡(52.3±3.6)歲,范圍44~56歲,其中糖尿病病史(11.41±1.21)年,范圍6~13年,其中Ⅰ型糖尿病6例、Ⅱ型糖尿病44例。對比2組患者的性別、年齡、病史、糖尿病分型等一般資料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本次研究獲得醫院醫學倫理委員通過,患者均知情同意。
1.2 納入標準與排除標準 納入標準:(1)符合《慢性腎臟病篩查診斷及防治指南》[5]診斷標準的終末期腎臟病患者;(2)規律血液透析1個月及以上;(3)知情同意參與本次研究。排除標準:(1)具有嚴重心臟、腎臟、肝臟疾病;(2)具有嚴重精神疾病;(3)意識模糊。
1.3 方法 對照組患者采取常規護理模式,具體如下:首先評估患者的病史以及身體健康程度,登記身高、體質量、病情狀況等信息。醫護人員主動與患者溝通交流,向患者講解疾病知識,介紹護理過程中的注意事項,防止出現不良反應,囑患者需要遵照醫囑服藥,定期復檢,密切觀察患者病情,及時清理、消毒病房,做到無菌操作。觀察組患者在常規護理模式基礎上采用團體心理咨詢結合協同干預模式:團體心理咨詢小組由1名資深心理科主任醫師、從業經驗10年以上的護士以及2名經過團體心理咨詢培訓合格的心理學研究生組成。團體心理咨詢1 h/次,共5次,8周內完成。具體咨詢方案如下:(1)建立互動聯系。第1周,組織觀察組患者自我介紹,幫助患者了解其他患者的基本情況,相互交流興趣愛好,達到熟悉彼此的目的,并通過共情、理解等方式,幫助患者建立良好的人際關系,1次/d,1 h/次;(2)加強醫患溝通。第2~3周,向患者介紹術后注意點及知識點,提高凝聚力,幫助患者傾訴想法,暴露不正確的思想,并加以改正,2 d 1次,1 h/次。(3)心理建設講座。第4~5周,向患者介紹消極心理的來源,并通過“回憶快樂的事情”緩解不良情緒,促進心理健康,1次/2 d, 1 h/次;(4)建立自信。第6~7周,通過“認知不合理信念”挑戰關于疾病的不合理信念,幫助患者重建認知,強化健康信念,幫助患者回憶快樂回憶,提高患者自信心,1次/2 d, 1 h/次;(5)分享經驗。第8周,回顧團體心理咨詢過程,分享經驗以及體會,鼓勵患者積極面對生活,1次/周。協助護理:(1)醫護人員了解患者病情后,根據患者自身情況詳細制定護理方案,定期開展針對性健康宣講,詳細記錄患者的病情改變;(2)由于血液透析患者治療時間較長,對患者產生了巨大的經濟和生活負擔,常常會出現不良情緒,影響治療,護理人員需要主動與患者溝通,充分利用團體信息咨詢,對患者進行心理疏導,提高患者治療的積極性;(3)根據患者自身情況制定飲食方案,促進患者治療。
1.4 觀察指標 (1)創傷后成長評分比較。對2組患者護理后觀察創傷后成長得分,主要通過創傷后成長量表(posttraumatic growth inventory,PTGI)評價[6]。量表由Tedeschi等于1996年編制,主要由5個維度,分別為人際關系、新可能性、個人力量、精神改變及欣賞生活,共20個條目。每條目通過Likert 6級評分法進行評分,得分為0~5分,總分100分,得分越高,表明創傷后成長水平越高。量表測得Cronbach′s α為0.791,內容效度為0.782。(2)2組患者的SAS和SDS評分比較。對2組患者的抑郁自評量表(self rating depression scale,SDS)與焦慮自評量表(self rating Anxiety scale,SAS)評分進行評價,各有20個條目,每個條目采用Likert 4級評分法,得分為1~4分。SAS評分在50~59分之間為輕度焦慮,60~69分之間為中度焦慮,超過70分為重度焦慮。SDS評分在53~62分為輕度抑郁,63~72分為中度抑郁,超過73分為重度抑郁。SDS量表測得Cronbach′s α為0.871,內容效度為0.784。SAS量表測得Cronbach′s α為0.831,內容效度為0.752。(3)生活質量評分比較。采用簡明健康調查表(SF-36)評價患者的生活質量[7],含有36個條目,9個領域,總分100分。得分越高,表明生活質量明顯更高。量表測得Cronbach′s α為0.867,內容效度為0.743。
1.5 統計學處理 所有數據采用SPSS 19.0進行分析,計數資料表示為百分比,比較采用χ2檢驗。計量資料的表示為均數±標準差(x±s),比較采用t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差異。
2.1 創傷后成長得分對比 2組干預后創傷后成長得分均高于干預前(P<0.05),觀察組患者干預后的創傷后成長得分高于對照組(P<0.01)。見表1。

表1 觀察組與對照組糖尿病腎病患者的創傷后成長得分對比(分,x±s)
2.2 焦慮、抑郁評分對比 2組干預后的SAS評分及SDS評分低于干預前(P<0.01),觀察組干預后SAS評分及SDS評分低于對照組(P<0.01)。見表2。

表2 觀察組與對照組糖尿病腎病患者的焦慮、抑郁評分對比(分,x±s)
2.3 生活質量評分對比 2組干預后的生活質量評分高于干預前(P<0.01),干預后觀察組的生活質量高于對照組(P<0.01)。見表3。

表3 觀察組與對照組糖尿病腎病患者的生活質量評分對比(分,x±s)
目前,血液透析是臨床上治療糖尿病腎病終末期患者的主要方式,不僅可以有效緩解腎病進展,更能夠有效提高患者的生存質量[8]。但由于糖尿病腎病患者接受血液透析治療的周期長、并發癥多、治療費用昂貴、死亡率高等原因,患者更容易出現焦慮、緊張等不良情緒,影響預后。因此,通過有效的護理干預,幫助患者樹立康復信心,指導患者合理營養飲食,有助于患者提高生活質量及改善預后。
在本研究中,觀察組患者采取團體心理咨詢結合協同護理模式,不僅通過團體模式緩解患者的消極情緒,還能夠通過對患者病情的深入了解,制定有針對性的護理方案,幫助患者積極應對疾病帶來變化,樹立戰勝疾病的信心。團體心理咨詢為患者提供了一個相互交流討論的平臺,通過共情幫助患者建立友誼,提高自信。在本研究中,與護理前相比,觀察組和對照組患者干預后的焦慮、抑郁、創傷后成長、生活質量等評分情況較干預前有明顯改善,觀察組干預后的焦慮、抑郁、創傷后成長、生活質量評分等情況也明顯高于對照組(P<0.01)。袁瑞英[9]研究發現,協同護理模式有助于增強糖尿病腎病血液透析患者的自我護理能力及生活質量。余慧慧等[10]研究發現團隊心理建設能夠改善糖尿病患者的焦慮和抑郁心理,與本次研究結果類似。
綜上所述,團體心理咨詢結合協同干預模式可以緩解接受維持性血液透析治療的糖尿病腎病患者不良情緒,改善預后和生活質量,具有臨床價值,值得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