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山田知生 口 程雨楓 編譯
“疲勞會在肌肉中越積越多。乳酸是導致這種現象的物質之一,只要能清除乳酸,就可以消除疲勞。”直到21 世紀前幾年為止,這種觀點一直處于主流地位。運動醫(yī)學界的最新觀點認為,除了肌肉,神經失調也會引發(fā)疲勞。
大多數感到疲勞的人處于自律神經和中樞神經失調的狀態(tài)。我們的脈搏、呼吸、消化等身體在無意識間進行的動作都是由自律神經掌控的。這個系統是每個人生來就具備的。但壓力過大等情況可能會使自律神經失去平衡,導致人體出現體溫調節(jié)失衡、血壓上升或呼吸紊亂等現象。自律神經失調最初體現為“亞健康”狀態(tài),也會帶來疲勞感,如果一直放任不管,最后就有可能演變成疾病。
中樞神經是身體的“司令部”,負責給各個部位下達指令。當我們想活動手或腳時,需要通過大腦和脊髓中的中樞神經與手或腳中的末梢神經進行團隊協作,才能實現想做的動作。然而,體態(tài)變形會阻礙“中樞神經→末梢神經”的協作。于是,身體會將這種“沉”“乏累”的感覺反饋給大腦。隨后,大腦感知到身體的乏累,人就產生了疲勞的感覺。
體態(tài)出現了扭曲和變形,中樞神經發(fā)出的指令就無法準確地傳達到身體的各個部位。為了彌補體態(tài)變形帶來的影響,我們還會去做一些別扭而費力的動作,導致原本很簡單的活動也會給身體造成不必要的負擔。久而久之,就會陷入“坐著不動腰也會酸”“只走幾步路腿就抬不動了”等狀態(tài)。因此,“容易疲勞的身體=體態(tài)變形的身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