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國才,祁恩強
(寶雞西北有色七一七總隊有限公司,陜西 寶雞 721004)
陜西鳳太某鉛鋅銅礦體近東西走向,埋藏深度850m左右,礦體受背斜構造控制,圍巖主要為千枚巖,產狀較陡,可鉆性好,鉆進中普遍存在嚴重孔斜問題,極大地制約了鉆探施工質量和效率,影響了對礦體埋藏地質條件及成礦規律的及時驗證和評價。在分析ZK4002鉆孔先后六次開孔、歷時13個月施工中的鉆進工藝措施及測斜數據的基礎上,總結出鉆孔方位及傾角偏斜規律和幅度,繪制鉆孔空間軌跡,最終采用離線移位初級定向法重新確定鉆孔位置及開孔參數,利用自然彎曲規律使鉆孔成功進入預定靶區見礦終孔[1]。
礦區地處秦嶺主脊南部,為中高山地形,山脈多呈東西向延展,與區內主要構造走向一致,地形陡峻,溝壑縱橫,相對高差300m~700m。地層從下至上一次為中泥盆統結晶灰巖、含生物碎屑灰巖及硅化灰巖,上泥盆統含炭千枚巖、鐵白云質千枚巖、綠泥質千枚巖。礦體受背斜構造控制,賦存于千枚巖和灰巖之間。巖石級別為Ⅵ類。

表1 鉆孔設計參數
技術要求:方位和傾角每50m測量一次,頂角允許彎曲≯1°/100m,方位角偏差要求穿過礦層(下盤)點,不得偏線左右25m,平均巖心采取率≥70%,近礦圍巖和礦心采取率≥85%,巖心采取率為0時,采取措施補采。近礦圍巖及在礦體中鉆進提鉆采心間隔≤1m,孔深驗證間隔每100m一次,誤差≯1‰。
2.1.1 以往鉆孔彎曲情況
為了做好該鉆孔施工前技術設計,對礦區1993-2006年施工 的ZK801、ZK1201、ZK1601、ZK1602、ZK2401、ZK2402、ZK6401和ZK4001孔測斜資料進行了統計分析, 繪制出該礦區孔斜趨勢見下圖1、圖2,得出方位及傾角偏斜規律和幅度結果,作為制定ZK4002鉆孔技術設計文件中關于鉆孔彎曲預防措施的依據。

圖1 某鉛鋅銅礦區傾角隨孔深變化曲線

圖2 某鉛鋅銅礦區方位隨孔深變化曲線圖
2.1.2 ZK4002鉆孔原孔位施工經過
ZK4002孔施工難點在于見礦位置控制點深,鉆孔方位和傾角自然彎曲嚴重[2,3]。
ZK4002鉆孔設計孔深900m,方位20°,傾角82°。2015年6月14日開鉆,開孔方位35°,傾角85°,6月24日鉆進至孔深132.56m時,測孔方位8o,傾角83o,由于傾角上漂太快,繼續鉆進施工達不到設計目的而報廢。6月30日第二次開孔,開孔傾角87o,方位50o,7月16日至18日在孔深158m處和169m處共糾斜兩次,均無效果,7月20日鉆進至孔深195.66m,測孔方位6.35o,傾角83o,鉆孔方位和傾角跑斜嚴重,繼續施工還是達不到設計目的,決定再次報廢重新開孔。7月24日第三次開孔,開孔傾角87o、方位70o,8月10日鉆進至孔深235.45m,測孔傾角79o,方位358o,繼續施工仍然滿足不了設計要求,8月11日施工機臺決定放棄施工。
9月23日再次組織鉆機進場施工。10月11日開鉆,開孔傾角87o,方位63o,鉆進至227m時傾角84o,方位10o,跑斜依然嚴重,施工機臺于10月28日放棄施工,由于進入冬季,不具備施工條件,暫停組織施工,組織工程技術人員和施工機臺再次研究施工方案,準備下年度提早進場施工。
2016年初第三次組織施工,3月11日開鉆,20日鉆進至孔深108m后測孔傾角為84o,方位為0o,孔斜問題依然沒有有效方法克服,灌注水泥架橋后用套管楔子糾斜處理。5月9日鉆進至孔深320m后傾角為80-81o之間,傾角上漂太多,又從110m處用套管楔子糾斜,糾斜后用偏心防斜鉆具(引進的專利防斜鉆具)鉆進施工至160m時傾角為85o,5月16日灌注水泥再次套管楔子糾斜,19日透孔發現凝固不好,20日再次灌注封孔,23日開始掃孔從129m處再次偏孔,并采用偏心防斜鉆具鉆進至孔深169m后,測孔驗證防斜效果并不明顯,機臺放棄繼續施工。
8月15日第四次組織機臺進場施工,9月3日鉆進至150m,測孔后發現鉆孔偏斜依然嚴重,后采取從井口擴孔的措施進行處理,擴出新孔后繼續鉆進至207m,測孔數據表明鉆孔偏斜依然很嚴重,在原地盤施工方案不可行,機臺放棄施工,9月17日全部撤離。
該鉆孔施工采用招標形式確定施工單位,先后有四家單位的機臺6次開鉆施工,均因鉆孔跑斜嚴重而中途放棄施工,共報廢進尺1317.67m,不但給施工單位造成了巨大的經濟損失,而且延誤了勘探工期,也為我們后期施工帶來巨大的風險和挑戰。
為了按期完成所承擔的地質勘查項目任務,單位決定組織自己的隊伍完成該鉆孔施工任務。面
對同行多次施工而失敗的現實,鉆進孔斜問題依然是能否完成任務的最大風險和難題。要解決這個難題,對本礦區以往鉆孔施工資料和ZK4002孔本次施工的七次施工工藝、采用的技術措施進行全面分析研究十分必要,使制定的施工方案科學可行。
ZK4002孔原孔位有六次開孔鉆進經過,我們對其中四次鉆進時所采取的預防措施和效果、測孔數據與偏斜規律進行了分析,見表2。
經過分析研究認為,本礦區礦床賦存空間受背斜構造控制,為滿足礦產地質評價鉆孔與礦體夾角要求,鉆孔必須設計為斜直孔或斜彎曲孔。本礦區鉆進主要地層巖性為千枚巖,可鉆性好,但千枚巖層理發育,位于背斜南部的鉆孔,鉆孔軸線與地層層面夾角大,與地層走向夾角小,頂層鉆進促使鉆孔傾角上漂、方位順層向西偏斜;位于背斜北部的鉆孔,鉆孔軸線與地層層面和走向夾角小,鉆進時順層促使鉆孔傾角上漂、方位順層向西偏斜。
鉆孔自然偏斜規律明顯,彎曲幅度及數值有利于對鉆孔軌跡做出比較精確預判,有利于采用離線移
位法對鉆孔進行初級定向設計。經過與地質工程技術人員充分溝通,同意利用鉆孔自然偏斜規律完成鉆孔施工方案。
以原ZK4002孔位為起點上,開孔傾角82°方位20°,以地質設計見礦點(848-852m)為圓點半徑25m范圍為目標靶區,按已知偏斜規律和幅度,開孔傾角預下垂6°至88°、方位向東預偏50°至70°,按傾角2.5°~3°/100m對應方位3°~5°/100m,分別 計 算 出50m、100m、150m、200m……700m、750m、800m、850m的傾角和方位(方位角只測算到600m處,其后方位角基本變化不大),用均角全距法計算出對應孔深坐標,以最接近已知鉆孔自然彎曲曲線那條為準,平移鉆孔軸線至見礦點處,沿勘探線平移到礦點的平移量即新孔位南移距離,偏離勘探線位移量即新孔東移距離。

表3 鉆孔主要節點軌跡實際參數
最終確定的移位ZK4002孔新開孔位置,偏離勘探線向東平移61m、向南平移54m。
HXY-44鉆機(柴油機動力),SGX-17四角鉆塔,BW-250泥漿泵,Js-1500取芯絞車,SN14-8N擰管機。
測斜儀:KXP-1型,LHE3701。
BD-14定向儀,LZ65螺桿鉆具。
地標S95、S75鉆桿鉆具,SA56鉆桿鉆具等。
鉆孔以S95和S75口徑金剛石繩索取心工藝鉆進為主。借鑒本區域相同地層條件下不同口徑鉆孔測斜數據的分析,φ122mm和φ95mm口徑的鉆具剛性較大,導向性好,鉆進過程中抑制孔斜效果較好。第四系覆蓋層使用硬質合金鉆具開孔鉆進,安裝孔口技術套管后,使用S95繩索取芯鉆具鉆進至310m,310m~810m使用S75繩索取芯鉆具鉆進。鉆進過程中,根據測斜數據作圖跟蹤監控,發現鉆孔方位回歸幅度不夠,在深度633.59~636.09m用LF-65螺桿鉆具向西定向造斜鉆進糾方位,由于造斜孔段形成“狗腿彎”,經磨孔修正后繼續用S75鉆進,施工中斷鉆桿頻繁,最后在810m改用SA56繩索取芯鉆至終孔。
鉆孔所在區域地層完整,孔壁穩定性較好,為防止千枚巖水敏縮徑和造漿,全孔使用了無固相沖洗液。
設備安裝堅持了“周正、水平、穩固”和“三點一線”的基本要求,重點校測了設備安裝水平程度和開孔方位和傾角。
移位后在鉆孔設計的基礎上開孔方位和傾角均采取了初級定向,開孔方位由原來設計20°變成70°,傾角由82°變成了88°。
2016年10月2日,組織人員進場架設索道、修建便道和修建地盤,11月9日開鉆,開孔采用Φ130合金鉆具,鉆進至3.00m后下入Φ127套管3.00m,再采用S95金剛石繩索取芯鉆進至10.00m見完整巖層,于是選擇用Φ110合金鉆具擴孔至8.00m后下入Φ108套管8.00m,繼續采用S95金剛石繩索取芯鉆進至310.97m后下入Φ89套管310.97m;換用S75金剛石繩索取芯鉆進至368.10m,測孔發現傾角上漂了2 o,起拔套管重新用S95金剛石繩索取芯擴孔鉆進,至404.10m再下入Φ89套管404.10m,再用S75金剛石繩索取芯繼續鉆進。
鉆進過程中,根據測斜數據及時作圖跟蹤監控,預判鉆孔鉆進趨勢。孔深600m時,發現鉆孔方位回歸幅度不夠,繼續鉆進鉆孔見礦點偏離靶區誤差滿足不了設計要求,在深度633.59m~636.09m用LF-65螺桿鉆具向西定向造斜鉆進糾方位,造斜鉆進2.50m,造斜前方位3.5 o,造斜后方位349.5 o,促使鉆孔加速向勘探線方向繼續鉆進,造斜達到預期效果。
造斜鉆進形成了“狗腿彎”,雖經反復磨孔修理,但消減急彎效果不顯著,在后續鉆進中,造斜孔段鉆桿折斷頻繁,在孔深810.89m時,換SA56口徑鉆具鉆至設計孔深900m,又延伸鉆進至1055.86m終孔。
移位后鉆孔目標靶區:孔深850m,X=160m,Y=61m,中靶時X=138.00m,Y=58.64m,相對誤差X=+22m,Y=+2.36m,鉆孔實際在855.86m處見到了設計的目標地層。
鉆孔主要節點軌跡實際參數與目標靶區對應情況見下表。
在目標礦體埋深大、鉆孔自然彎曲如此嚴重條件下,采用初級移位定向法設計鉆孔并完成了鉆進施工任務,達到地質設計目的,實屬不易。
(1)分析總結礦區鉆孔自然彎曲規律,應用初級定向技術做好施工組織技術設計,充分利用好地層自然彎曲幅度十分必要。
(2)及時準確做好定向鉆孔空間軌跡跟蹤檢測,采取積極應對措施予以糾正,是提高鉆孔中靶精度的關鍵。
(3)雖然定向造斜鉆進工藝過程繁雜,成本高,但可以保證鉆孔施工質量,綜合效益好。
(4)本工程前期13個月施工所采取的工藝措施和經驗,為ZK4002孔最終取得成功奠定了基礎,同樣具有積極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