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好的睡眠有利于兒童的大腦發育。父母可以訓練孩子養成良好的作息規律,但有一件事無法控制,就是打鼾。《自然通訊》最新研究指出,兒童頻繁打鼾可能導致大腦結構變化,更容易導致多動癥,出現注意力不集中等表現,影響學習和生活。
美國睡眠呼吸暫停協會網站介紹,約1%—4%的2—8歲兒童可出現睡眠呼吸暫停癥狀。兒童睡眠呼吸暫停表現多種多樣,比如長時間呼吸暫停、輾轉反側、呼吸速度變慢、睡眠盜汗、白天頭痛嗜睡等,最明顯的癥狀就是打鼾。美國睡眠基金會數據顯示,大約30%的兒童偶爾會輕微打鼾,另有10%的兒童經常整夜打鼾,這種情況每周會發生兩次或兩次以上。
馬里蘭大學醫學院耳鼻咽喉科副教授Amal Isaiah介紹,研究人員收集了美國一萬多名9—10歲兒童大腦磁共振檢查數據,將他們的打鼾頻率和日常行為進行對比,結果發現,每周打鼾三次以上的兒童大腦的多個區域灰質較薄。大腦灰質部分負責行為調節,包括保持注意力、認知靈活性,以及推理能力和沖動控制等。
據父母反映,經常打鼾的兒童還傾向于表現出越來越嚴重的問題行為,如多動癥、注意力不集中等。
Isaiah分析,打鼾影響大腦的攝氧量,也會導致兒童頻繁從睡夢中清醒,影響大腦發育功能。
美國睡眠協會介紹,兒童經常打鼾,父母或其他看護者需要提高警惕,如果每周超過3個晚上,或是出現了喘息、呼吸困難等癥狀,應向醫生求助。
治療兒童打鼾通常包括以下步驟:
醫生首先會詢問打鼾的原因,比如是否有哮喘或過敏,這些疾病可能導致打鼾,還要做夜間睡眠研究等額外測試,判斷是否發生阻塞性睡眠呼吸暫停,明確的診斷有助于確定最優治療方式。
腺樣體、扁桃體切除術是治療睡眠呼吸障礙兒童的主要方式之一,通過清除堵塞呼吸道的組織,減少打鼾和夜間呼吸暫停,常用于治療嚴重阻塞性睡眠呼吸暫停的兒童。
氣道正壓通氣裝置可通過面罩將加壓的空氣導入口腔和氣道防止阻塞,這種裝置常用于治療成人阻塞性睡眠呼吸暫停,在兒童中常用于腺樣體扁桃體手術后持續存在阻塞性睡眠呼吸暫停治療。
改善睡眠習慣也有助于讓兒童睡的更好,比如制訂統一的睡眠時間表,減少睡覺前的光線暴露和屏幕使用時間,將臥室設置得盡可能安靜、舒適等等。(作者:周亦川)
來源:搜狐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