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夢琪 趙雯 張博倫 馮然 孫秀偉 周凱

1951年出生,如今已年入古稀。
1970年入黨,至今已半個世紀。
1975年開始,王紀堯登上火車頭,從蒸汽機車、內燃機車到電力機車,他曾安全行駛百萬公里。
觸摸著已經20多歲的“老伙伴”綠皮車,他矯健地爬上比人還高的火車頭,年過七旬也毫不費力。這個動作,他已重復了30年。
坐在飛馳的“復興號”高鐵上,他感慨于“中國速度”之快:“太不可想象了,像坐飛機,真羨慕現在的高鐵司機。”
年少入黨,初心不改
回想入黨之初,王紀堯記憶猶新、歷歷在目。
1967年,家境貧困的王紀堯初中還未畢業,就回到老家黃梅縣生產隊工作。“干就要干好!”有股拼勁的王紀堯遇到任何事,總會沖在前頭,村里人都夸贊他能干。
一年寒冬,村里之前被洪水沖毀的田地亟待恢復,但當時技術落后、缺乏檢測設備。王紀堯二話不說,縱身下水。冬天的湖水冰冷刺骨,他咬牙堅持,搜集了大量一手資料。
王紀堯的“拼”,大家都看在眼里,村里生產隊書記和會計主動提出,當他的入黨介紹人。
“入黨?”這是王紀堯原來想都不敢想的事兒:“黨員是‘先鋒的代名詞啊!”
1970年11月,王紀堯站在黨旗前,舉起的右手都因內心的激動有些顫抖。
“那一刻,我感到理想終于實現了!”
十分巧合的是,王紀堯和他父親、岳父同一年入黨。王紀堯特別自豪:“他們都為之奮斗了半輩子,我這么年輕就做到了!”
“百萬司機”,飛馳人生
借采訪機會,王紀堯再次登上曾經駕駛過的綠皮車,20多年前的奮斗歲月恍如昨日。
他激動地拿出3本機車駕駛證——時間分別是1983年、1996年和2001年。不同時期、不同機車的駕駛證,是王紀堯幾十年在火車上奮斗歷程的見證。
1975年,王紀堯被分配到武漢鐵路局江岸機務段學習,先后擔任蒸汽機車司爐、副司機。
蒸汽機車上的歲月,“夏天一身汗,冬天一身霜”。
夏天的鍋爐房猶如蒸籠,鍋爐門打開的一瞬間,臉燙得生疼。
逆風行車時,風從煤斗子里呼呼地灌進脖子……一趟車下來,臉全黑了:“媳婦都認不出我!”
“導航”全靠人伸出頭去瞭望,刮風下雪,瞭望一次滿頭都白了。
從蒸汽機車、內燃機車到電力機車,王紀堯一開就是30年,他親眼見證了中國鐵路的發展。
2005年,王紀堯正駕駛內燃機車,旁邊,一輛“和諧號”電力機車飛馳而過。
“真快啊!真希望我能有機會開這車,可惜當時我就要退休了。”王紀堯頗有些遺憾。
2006年,王紀堯正式退休,從業30年,他從未出過事故,安全行駛百萬公里,被稱為“百萬司機”。
半個世紀,無愧于心
幾十年來,王紀堯以車為家,機車保養做到連續4年全優,在各次質量對規比賽中全部第一。他制定的機車定置、定序管理制度,在機務段全面推廣。
看著鋪滿桌面的獎章、榮譽證書,王紀堯感慨萬分。從“優秀共產黨員”到中國鐵路職工的最高榮譽——“火車頭獎章”;從“湖北省五一勞動獎章”到“湖北省勞動模范”,都是王紀堯奮斗半生的“勛章”。
“我這一生,沒有經歷過太大的挫折,只是一心一意地工作。”
正是這種幾十年如一日的平凡堅守,才造就了“中國速度”。
50年,意味著什么?這個問題讓王紀堯濕潤了眼眶:
“身為黨員,不是哪一天、哪一次要站在前面,而是一直沖鋒在前。時刻不能忘記,我是一名共產黨員!”
【鏈接】
武漢鐵路局于1958年10月成立,中間幾經改制,于2017年11月19日掛牌成立中國鐵路武漢局集團有限公司。武漢鐵路樞紐地處長江經濟帶發展、中部地區崛起、一帶一路建設等國家戰略的關鍵方位,是全國鐵路網的重要樞紐,承擔著湖北省全境、河南省南部以及安徽省、湖南省、江西省部分地區的鐵路運輸任務。管轄線路110條,包括京廣高鐵、漢十高鐵、滬蓉客專等8條高速鐵路,京廣、京九、武九等11條普速干線,總營業里程6566公里,其中高鐵1831公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