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思琪 王春林
[摘要]實踐的觀點是馬克思主義認識論的基本觀點,是馬克思主義理論的一個基本和顯著特點。馬克思主義中展示的實踐觀是一種系列認識,是有關于馬克思主義理論的,馬克思主義實踐性是表達了一種立場和態度,是關于資本主義世界的批判和改造社會現實的。前面一點是對世界觀具有巨大意義的,后面一點的意義則在于方法論。馬克思主義理論所形成的全過程則在馬克思主義的實踐觀中有所體現,包括馬克思主義理論的創立、發展、檢驗和歸宿,也是在具體的幾個方面有所表現和發展。圍繞著馬克思主義實踐性的具體表現,認識和了解馬克思主義的實踐性,這對于當今社會,對于當今中國,乃至對于全世界來說,研究和發展馬克思主義實踐性有著非常重要和深刻的意義。
[關鍵詞]馬克思主義;實踐觀;當代社會
實踐這個觀點在馬克思的立場上是最基礎也是最核心的觀點,也就使得馬克思主義更具有明顯的品格——實踐性。眾所周知,馬克思與恩格斯二人由始至終都堅持著自己的初心和使命,就是要以“人”為中心,揭露當時腐敗舊世界,并且為創建一個新世界而努力積極工作。各個國家的發展都是一定歷史條件下產生的產物,從而也產生出一定的符合當時歷史條件的思想理論觀點,一切都是按照所處當時的歷史條件所決定的。基于此可以得出一切事情和問題的來源都是實踐,而且一切問題和實踐的開端也就是實踐。當代馬克思主義是實踐性與科學性的有機統一,在實踐的基礎上揭示了人類社會發展的一般規律。同時表明馬克思主義實踐觀為無產階級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提供了正確的世界觀和方法論指導,也表明對當代中國的發展和進步有著重要的理論和實踐意義。
一、馬克思主義的實踐觀及其具體內容
馬克思主義最重要的也是最基本的理論就是實踐,也是馬克思主義由始至終的中心線索。眾所周知,在馬克思主義理論中,馬克思和恩格斯認為方法論是極其重要的,也就是說理論不是墨守成規的死板教律,而是告訴人們怎樣運用來找到一個正確方向。就好像在中國人眼中數字越大表示分數越大,而在德國人眼中,卻是相反的,數字越小所得到的分值越大。這就是說明不要永遠就只認一個道理,要以當時的歷史條件為基準,來看待事物發展的過程。也就是說無論事物發展如何,必須要在當時特定的條件下看待這個事物,所有的事物都不是亙古不變的,一旦脫離了當時所處的歷史條件,那么有可能人們對待這事物的看法就會改變。例如:以中國為例,兩千多年的帝制在當時的人們覺得這個是個好的辦法,使四海團結,人民安居樂業。但是以21世紀的現代人來看當時,封建帝制就是完完全全禁錮人民的一種落后制度。所以事物的發展和變化是與時俱進的,要隨著條件的變化而變化。
認識是來源于實踐的,實踐所產生的產物就是一切理論。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也是形成、豐富和發展一切理論的源泉。馬克思指出,實踐是全部社會生活的本質。早在2000年前的原始人時期,沒有語言的幫助,群居部落是通過行動來展示自己的想法和認識,這也就從側面說明,早在很早之前,實踐就產生了很大的作用,只是當時的人們不知道如何總結這一科學道理。但從馬克思在各個時期的手稿中可以知道,馬克思主義理論的產生也經歷了許多變化,雖然每個時期馬克思對一些理論產生了不同的想法,甚至推翻了之前的想法,但是他的最終目標還是沒有變,他還是要達到人的全面自由而解放,這才是馬克思的根本任務,而要達到這個目標,就必須先從實踐出發,改變現存的事物。
實踐性就是馬克思主義理論學說的最本質特征,也就是說馬克思主義不是不變的,而是有一個揚棄和批判、自我否定的過程。就像馬克思自己一般,在馬克思早年和晚年對于一些理論就有很多不同的見解,這也就表示了在不同時期,實踐的不同性導致了認識的不同。在事物發展過程中產生的不同變化,不僅僅是因為時間條件的不同所以導致理論形態的不同,更重要的是事物在自身發展過程中也產生了許許多多不同的變化及特點。在對比之前的理論,忽略了實踐性,只是單純地重視精神活動和自身的道德修養,沒有突出實踐自身的主動性、自動性;要么就是只是單純把日常生活最普通的活動看作為實踐,這樣就過于看中實踐的單一性。在大部分學者看來,實踐作為馬克思主義哲學的基礎觀點,無論從它的概括力、影響力還是普及度,都應該是有非常深遠、非常廣袤的總結性和解釋力。所以,無論是涉及到衣食住行的各種日常生活,還是在探究復雜的科研理論學習當中,涉及的無論是具體的物質探究,還是道德精神方面的理論研究,等等,這些也都是包含在馬克思主義哲學中的實踐觀之內來讓大家探究學習。
二、馬克思主義在實踐性中的表現
馬克思主義在具體實踐中也經歷了不同階段的豐富和發展。1848年《共產黨宣言》的發表標志著科學社會主義的公開問世,也標志著馬克思主義的創立。馬克思主義經歷了兩次大的飛躍,從空想到科學是因為科學社會主義的公開問世,使得300多年的社會主義探索有了巨大的飛躍;蘇聯的十月革命則標志著馬克思主義從理論到現實的飛躍,這是第二個大的飛躍,促使飛躍的原因則是因為蘇聯十月革命的勝利。其中空想主義為何會失敗呢,究其原因是:他們也是在資本主義的基礎上努力踐行著自己的主張和想法,以此來最大程度使之聚焦在對資本主義的批判上和未來人們的美好期望和愿景上,甚至因為過度追求,有的人陷入了破產和生計無望的境況。空想主義已經不符合當時的歷史條件,也可以說過分的追求使得空想主義已經產生了錯誤的結果。
《共產黨宣言》發表后,馬克思除了繼續科學理論的大量研究之外,自身也積極投入到了世界工人運動和無產階級革命中。雖然革命運動的結果不是很好,但是在經歷了革命失敗之后,他沒有氣餒,很快又總結革命經驗教訓。馬克思的這種經歷不禁讓人聯想到當時戰火紛飛的20世紀三四十年代的中國,那時候的中國也是背腹受敵,一邊要抵御外國侵略者的大肆掠奪,另一邊還要反抗中國內戰所帶來的傷痛。20世紀初到五四運動時期,一些留學國外的知識分子開始把馬克思主義學說介紹到中國,讓迷茫和陷入絕境的中國人看到了一絲勝利的希望和光芒。隨之,馬克思主義與中國實際相結合,并且在當時有力地指導了中國共產黨在戰爭中取得勝利。
20世紀蘇聯模式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將馬克思主義與國家實際融合得越來越好,演繹為四個大方面分別是:系列經典理論、社會主義道路、社會主義制度和社會主義文化。尤其在這里說一下中國和馬克思主義之間的實踐關系。中國共產黨人對于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解讀是最為經典的,也是馬克思主義在實踐中最有力和最成功的一個例子。從中共十八大開始,中國實際與馬克思主義相結合的結果之一就是理論、道路、制度和文化的相統一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
當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具體的實踐性表現為中國共產黨把馬克思主義與中國實際相結合,提出了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以科學的理論邏輯回應了當代人民面對的時代課題和實踐挑戰,以其對歷史經驗的深刻總結,對歷史規律的深刻揭示,對現實問題的深入分析,對未來發展的深入思考,成為馬克思主義在當代實踐性的重大表現。
三、馬克思主義實踐性的現實意義
當代中國,最需要的理論基礎就是馬克思主義,作為當代大學生更要加強對馬克思主義的學習和研討。每周的思政課,正是學習和研討馬克思主義的最有利的時機。
馬克思主義基本特征就是實踐基礎上的科學性和革命性的相統一。歸根到底,研究和論述馬克思主義理論、道路、制度和文化就是要為實踐服務。中國社會步入了新的時代和發展階段,讓人們了解和學習馬克思主義理論,以幫助人們樹立正確的科學態度來對待馬克思主義,使馬克思主義在當代中國放射出更加燦爛的真理光芒。
馬克思主義實踐性對于人們認識和了解馬克思主義都有很深刻的意義。
第一,馬克思主義實踐性研究,對于讓人們了解對馬克思主義基本特征的認識有著深刻的意義。實踐性在馬克思主義中,有著許許多多不同的表達形式。從不同的角度產生不同的說法和形式,但都是關于講述馬克思主義的科學性、革命性以及二者的統一的問題。馬克思主義世界觀和方法論的核心是實踐性,在馬克思主義科學性和革命性統一中表達得很簡潔。在具體實踐中,會給人們很好地解釋和闡述。當人們清晰地了解到馬克思主義實踐性的時候,就會清楚地了解到這是一個先進的科學的理論,也是實踐。接受實踐檢驗和實踐中不斷豐富與發展馬克思主義科學性,也就很好地詮釋了馬克思主義的實踐性。人們對于馬克思主義實踐性有了一個正確的認識,那么對于馬克思主義在本國國家的傳播與發展也有了更有力的條件和機遇。
第二,馬克思主義實踐性研究,加深了人民對于馬克思主義的支撐和理解。不難看出,有些資本主義國家對于馬克思主義以及相關思想理論都是持反對態度。但究其根本,雖然只是為了解決西方資本主義危機和困難提出的馬克思主義,但是馬克思、恩格斯所提出的思想卻具有普遍的世界觀和方法論基礎,馬克思主義理論都是站在人民群眾的角度上來看待問題的。在馬克思一生的哲學思考中,現實生活和人類的發展問題始終是他關注的重點,認為實踐性是以人為主體、以客觀事物為對象的現實活動,有著鮮明的主體性。對于人民來說,一個國家堅持和發展馬克思主義是一個非常明確的舉動,但首先就要端正對待馬克思主義的態度。
第三,馬克思主義實踐性研究,對于國家的經濟建設和科技發展有著巨大的實踐意義。中國的發展除了自身的努力和進步,同樣也有賴于馬克思主義的傳播和其科學指導。1949年新中國的成立標志著新民主主義革命和社會主義革命的勝利;1949年之后,中國在社會主義建設、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中取得的優秀成果,以及在最近幾年的巨大進步都是因為中國對馬克思主義的科學理解和運用。特別需要指出的是,隨著馬克思主義與當代實際的結合的進步,當代中國哲學社會科學也隨之蓬勃發展。可以明顯地看到這幾年文化的發展,尤其是中國哲學社會科學的發展,既區別于其他科學,又與其他學科有交叉之處,讓科學無法離開馬克思主義的指導和融合。所以中國哲學社會科學的蓬勃發展,要不斷堅持和發展馬克思主義,要更好地理解和運用馬克思主義于實踐中。
新時代,習近平指出:“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不是一個抽象的、玄奧的概念,不能只停留在口頭上、止步于思想環節,而是要體現在經濟社會發展的各個環節。”進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要牢牢把握人民關于對美好生活的向往,要把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貫徹到改革發展的實踐全過程、各方面,做到發展為了人民、發展依靠人民、發展成果由人民共享,更好地增進人民福祉,更好地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更好地推動人的全面發展、社會全面進步。
馬克思主義的產生和發展離不開系列社會實踐,社會實踐也最終促成了馬克思主義自身的發展。科學理論、正確道路、明確的社會制度和正確的文化制度都是與具體馬克思主義的實踐密切相關。在當代,一方面需要中國人民持更為科學嚴謹的態度對待馬克思主義,需要更加把馬克思主義與中國實際相結合,牢固樹立實踐的觀點,并且落到重大理論和實操問題上,做到一切從實際出發,在實踐中檢驗和發展真理,不斷提高自身的實踐能力和認識能力,開拓進取,勇于創新。另一方面也要落到關于方法論也就是解決方法和正確路線上來,只有這樣,才能有所作為,才能肩負起歷史賦予人們的神圣職責和光榮使命,才能實現自身的價值。
[參考文獻]
[1]顧海良.馬克思主義發展史[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9.
[2]丁素.實踐性與馬克思主義中國化[J].學習論壇,2007(1).
[3]習近平.在哲學社會科學工作座談會上的講話.北京:北京人民出版社,2016:10.
[4]王桂芝.實踐的歷史性與馬克思主義的實踐性[J].人民論壇,2017(11).
[5]陳界亭.馬克思主義社會形態理論的科學性與實踐性[J].馬克思主義哲學論叢,20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