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玉娟
【摘 要】傳統高中化學課程教學具體是以教師為中心的傳統灌輸式教學模式,忽視了學生的課堂主體地位,不利于學生綜合素養的提升,并阻礙了學生的情感培養,不利于學生學習興趣的激發。伴隨教育事業深入發展,傳統教學模式則存在明顯的弊端,因此在新課程標準中明確提出培養學生動手操作能力,強化學生自主性,基于此,則深入探究自主實驗在高中化學教學中的實施策略。
【關鍵詞】自主實驗;高中化學;實驗教學
化學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自然學科,關注動手實踐與理論實踐相結合,可以讓學生深刻掌握所學習的知識,關注化學教學質量,有效培養學生學科素養是當前高中化學課堂教學主要目標。傳統化學教學模式已經不適用于當前的學生,因此為了進一步發揮化學實驗具體教學價值,應當注重對于實驗探究模式進行深入研究,通過具體分析如今化學實驗及具體教學中所存在的問題,從而提出自主實驗教學在高中化學教學中的具體應用策略。
一、當前高中化學實驗教學中所存在的具體問題分析
(一)化學實驗探索方向不明確
積極展開探究性學習的第一步則應當注重提出恰當的探究性問題,明確什么樣的問題適合學生的探究性學習。部分化學教師在落實化學實驗教學中對于選題的方向忽視了,在上課之前尚未進行充分有效準備,對于化學問題的提出過于隨意,并不是所有的化學學習的過程都具有探究性,簡單的提問或者漫不經心的語氣往往會讓學生無法提起自主學習興趣,甚至有的時候教師所提出的問題本身就缺乏新意,利用慣有思維模式無法激發學生的化學學習潛力,導致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無法獲得深入發展。
(二)形式大于內容
對于化學實驗問題的提出主要是讓學生進行積極主動思考,但是有的教師在提出問題之后并不能引領學生進行積極主動探究,僅僅停留在形式教育層面,忽視了教育問題的本質,這樣會導致化學自主實驗教學效果不佳,再加上很多學生缺乏思路,因此自主實驗無法有效展開。
(三)學生核心素養培養缺失
處于應試教育背景下,大部分教師過于重視理論知識的教學,忽視了學生核心素養的培養。部分教師為了提升學生的分數,忽視了學生自主實驗的學習興趣以及創新精神的培養。嚴重限制了高中化學自主實驗的有序展開,導致學生化學認知以及情感發展無法獲得有效統一。
二、自主實驗在高中化學教學中具體應用策略
(一)創設問題情景,引領學生積極主動探究
在高中化學自主實驗中,為進一步實現高中化學實驗教學教育目標,化學教師不妨設計問題情境,對于問題情景的創設應當注意以下幾點:第一,在具體的化學實驗教學中,化學教師應當注重引領學生樹立正確學習觀念,堅持從生活實際出發,注重結合學生日常活動,有效對于化學實驗教學過程進行合理性創新。在具體的化學實驗教學中,教師善于結合生產以及生活實際,重點對化學現象進行分析,結合自己所學習的化學知識,高效解決實際性問題,培養學生具體化學學習興趣。第二,在具體化學教學中,注重其實驗的內容解釋學生的日常生活,引領學生從生活中了解化學實驗現象,并進行深入感知,提升學生對于化學現象的認識,并利用自己所學習的化學知識解釋生活中化學現象,培養學生的化學成就感。
例如《氧化還原反應》教學過程中,學生在初中階段已經認識到化學中常用元素的化合價,因此有能力分析清楚物質各種元素的化合價,也初步了解電子轉移對于元素化合價的影響,為本節課討論氧化還原反應的本質打下了知識基礎。教師針對本節課的內容提出問題:以鈉和氯氣制取氯化鈉為例,分析為什么反應前后有化合價變化?學生進行自主實驗,探究氯化鈉的形式,具體分析金屬鈉與氯氣反應生成氯化鈉的微觀過程,之后學生結合課堂上所學習的知識進行解釋:鈉原子所以失去—個電子,變成鈉離子﹐氯原子得到一個電子,變成氯離子,氯離子和鈉離子形成氯化鈉。鈉原子失去了一個電子﹐化合價從0價升到+1價。氯原子得到了一個電子,化合價從0價降到-1價,從而有效幫助學生深入理解氧化還原中電離子轉移與化合價之間關系,提升化學學習效率。
(二)構建自主探究的高中化學實驗教學形式,確保高效課堂有效構建
具體對于高中化學自主實驗課程教學方式進行有效分析,在實際教學中為了順應新課程教學改革的趨勢,教師在實質教學中應當注重轉變教學形式,具體按照學生的基本需求,對于自主實驗教學方式進行合理性探究,有效調動學生化學學習積極性。化學教師在整個教學中,則應當注重引領學生走進化學實驗,注重對學生的隨機性引導,為學生的化學學習提供開放性環境。在具體的實驗教學中,教師應當注重研究新課程標準,具體結合化學教材內容,合理性進行化學實驗教學設計。為了實現自主實驗教學的創新性,注重引領學生對于化學實驗進行解讀,發展學生的個性,滿足動態化高中化學教學要求。
例如《實驗活動2鐵及其化合物的性質》教學過程中,教師為學生提前準備好實驗器材,組織學生探究鐵鹽的氧化性,具體實驗步驟如下:取3mLFeCl3稀溶液加入試管中,加入幾小塊銅片,振蕩,過一會兒,觀察現象。不一會兒,學生們就會發現銅片被腐蝕,溶液變為了綠色,這恰好驗證了試管中的FeCl3溶液與銅單質發生了氧化還原反應。之后教師為學生講述鐵的氧化還原反應相關知識點,并組織學生集中進行自主實驗,在實驗中綜合認識到了鐵與化合物的性質,為學生后續化學知識的學習打下堅實基礎。
(三)關注教師與學生之間自主實驗交流,展示自主實驗的價值
在具體的自主實驗教學中,為了調動學生學習興趣,則應當注重學生之間的交流與互動,有效確定具體學習方法。通過這樣教學方式的創新,便于教師對于課程教學內容的合理性調整,制定具體課程教學目標,實現化學實驗教學的基本需要。在具體的自主實驗教學中,教師可以借助信息技術為學生呈現化學知識,激發學生自主探究欲望,在自主實驗結束之后,教師注重與學生之間的交流,總結自主實驗的得失,凸顯自主實驗學習的價值。
例如《自然資源的開發利用》教學過程中,教師引導學生回顧蒸餾法的原理、裝置與注意事項,具體介紹電滲析法和離子交換法,之后為學生展示海水化學資源的利用,提取溴單質,組織學生分組討論,如何從海水富集溴,學生們具體討論結果如下:
①用蒸餾法將海水濃縮。用硫酸將濃縮的海水酸化。
②向酸化的海水中通入適量的氯氣,使Br-轉化為Br2:2NaBr+Cl2=Br2+2NaCl
③向含溴單質的水溶液中通入空氣和水蒸氣,將溴單質吹入盛有二氧化硫溶液的吸收塔內以達到吸收Br2的目的: Br2+SO2+2H2O=HBr+H2SO4
④向吸收塔內的溶液中通入適量的氯氣:2HBr+Cl2= 2HCl+Br2
⑤用四氯化碳(或苯)萃取吸收塔內的溶液中的溴單質。
之后教師對于學生的提取方法進行總結與歸納,分析對于自然資源的開發與利用價值,引領學生從不同層面與視角形成有效解決實際問題的思維模型。
三、結束語
綜上所述,高中化學自主實驗落實需要長期的持續的過程,因此要求教師在具體教學中注重積累教學經驗,改善教學計劃,采取正確有效教學策略引領學生展開自主實驗。教師在課堂教學中關注每個學生的能力水平,并進行合理性引導,促使每一位學生參與到實驗探究中去,始終致力于學生綜合素養的培養。
【參考文獻】
[1]曹軍亭,張紅.指導學生自主設計實驗 提升化學核心素養[J].中小學實驗與裝備,2019,29(04):12-13.
[2]伊利梅,留良吾.新課改下高中化學自主實驗的有效創新進展[J].課程教育研究,2019(03):169-170.
[3]趙書晶.在高中化學實驗教學中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探究[D].聊城大學,2018.
[4]顏應霞.“駕馭式自主高效課堂”在高中化學課堂教學中的應用研究[D].云南師范大學,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