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洋

今年3月,中美高層戰略對話世界矚目。回顧這場對話前后和會場內外的新聞事件,有什么可以充分利用在寫作中呢?大臉兔為大家整理了相關的寫作素材,趕緊收藏吧!
這無疑是120年來國際局勢,尤其是中國國際地位發生深刻變化的縮影。120年前《辛丑條約》的簽訂,發生在八國聯軍占領北京之后,其時正是中國最為積貧積弱之時。當時,八國軍人分治中國京師,在紫禁城舉行分列式,全副武裝通過皇宮。《辛丑條約》是中國近代史上賠款數目最龐大、主權喪失最嚴重的不平等條約,標志著中國社會完全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
120年后,雖然同是農歷辛丑年,但中國早已“換了人間”。久經磨難的中華民族迎來了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偉大飛躍,迎來了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光明前景。新中國成立后不久,便取得抗美援朝戰爭的勝利,這表明西方列強在東方海岸上靠架幾門大炮就可以霸占一個國家的時代已經一去不復返了;現如今,中國不僅擁有維護自身主權安全和發展利益、維護核心利益的堅定決心,也具備如此做的強大底氣和實力。
舉行中美高層戰略對話系美方提議,這表明在經歷了特朗普時代中美關系的低谷之后,美國新政府還是有意將中美關系推回正軌。但如今的美國要與中國打交道,就要在相互尊重的基礎上進行。這不僅僅是因為中國早已不是昔日之中國,還在于美國雖然是當今世界實力最強的國家,但美國的價值不等于國際價值、美國說的不等于國際輿論、美國制定的規則不等于國際規則,這是不爭的事實。況且,美國自身問題一籮筐。對外,因其動輒對他國窮兵黷武,從而造成世界動蕩不安,導致國際聲望不斷下滑;其國內,人權、種族等問題也有積重難返之勢,實在是沒資格對其他國家的人權、民主說三道四。
“與中國打交道,就要在相互尊重的基礎上進行。”中方的這句正告,美方不僅需要在中美高層戰略對話中謹記,在今后與中國交往中也要警鐘長鳴!沒錯,《辛丑條約》的時代早已終結!(來源:參考消息 有刪節)
從這場中美高層戰略對話,我們可以延伸出六個關鍵詞及相關的寫作素材——
[多樣]
文明交流互鑒不應該以獨尊某一種文明或者貶損某一種文明為前提。
孟子說:“夫物之不齊,物之情也。”(事物千差萬別,這是客觀情形,自然規律。)
《禮記》:萬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
[包容]
文明是包容的,人類文明因包容才有交流互鑒的動力。海納百川,有容乃大。人類創造的各種文明都是勞動和智慧的結晶。
對待不同文明,我們需要比天空更寬闊的胸懷。文明如水,潤物無聲。
山不辭土石,故能成其高。——管子
[平等]
世界上不存在十全十美的文明,也不存在一無是處的文明,文明沒有高低、優劣之分。
如果居高臨下對待一種文明,不僅不能參透這種文明的奧妙,而且會與之格格不入。
八音合奏,終和且平。——馮友蘭
天下為公,是謂大同。——康有為
大殿的角石,并不高于那最低的基石。——紀伯倫
[尊重]
企圖建立單一文明的一統天下,只是一種不切實際的幻想。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論語》
君子貴人而賤己,先人而后己。——《禮記》
仁者必敬人。——《荀子》
[善鑒]
我們要倡導交流互鑒,注重汲取不同國家、不同民族創造的優秀文明成果,取長補短,兼收并蓄,共同繪就人類文明美好畫卷。
文明相互學習借鑒的過程中,要堅持從本國本民族實際出發,堅持取長補短、擇善而從,講求兼收并蓄,但兼收并蓄不是囫圇吞棗、莫衷一是,而是要去粗取精、去偽存真。
尺有所短,寸有所長。——屈原
獨學而無友,則孤陋而寡聞。——《禮記》
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與共,天下大同。——費孝通
1
美國沒有資格在中國的面前說,你們從實力的地位出發同中國談話。甚至在20、30年前,你們就沒有資格說這樣的話,因為中國人是不吃這一套的。如果美方想要與中方好好打交道,那就按照必要的協議,按照正確的方式行事。——楊潔篪
2
中國過去肯定不會,將來也不會接受美方的無端指責。——王毅
3
中方敦促美方全面放棄肆意干涉中國內政的霸權主義做法。這個老毛病要改改了。——王毅
4
我們的價值觀與人類的共同價值觀相同。它們是:和平、發展、公平、正義、自由和民主。——楊潔篪
5
至于說美國人民百折不撓,美國人民當然是偉大的人民,中國人民也是偉大的人民。難道我們吃洋人的苦頭還少嗎?難道被外國圍堵的時間還短嗎?——楊潔篪
6
中國人民是聰明的,要卡住我們是卡不住的。歷史會證明,對中國采取卡脖子的辦法、采取打壓的辦法,最后受損失的是自己。——楊潔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