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玫荔
摘 ?要:幼兒園階段對于人的全面發展具有重要意義,在進行幼兒園學習的過程中,為了對不同年齡段的幼兒進行有效的區分,有機促進兒童進行有效性學習等因素,幼兒園一般將會按照幼兒的入學年齡,將幼兒分為小班、中班、大班三個階段。對于大班的幼兒來說,已經經歷了小班和中班階段的游戲,室內游戲對其影響較小,相比較而言室外游戲的吸引更大。戶外活動的進行需要具備 良好的室外環境、場地等,在對室外活動效果進行調查研究的過程中發現,不同結構的材料對于幼兒的助推作用也存在較大的區別。
關鍵詞:低結構材料;大班;戶外運動游戲
【中圖分類號】G614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文章編號】1005-8877(2021)13-0073-02
【Abstract】The kindergarten stage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to the overall development of people. In the process of kindergarten learning,in order to effectively distinguish between children of different ages and organically promote children's effective learning and other factors,kindergartens will generally follow the childrens school age ,Divide children into three stages: small class,middle class,and large class. For the children in the big class,they have already gone through the games in the small class and the middle class. Indoor games have less impact on them. In comparison,outdoor games are more attractive. Outdoor activities need to have a good outdoor environment,venue,etc. In the process of investigating and researching the effects of outdoor activities,it is found that materials of different structures also have great differences in the boosting effect of children.
【Keywords】Low-structure materials;Large classes;Outdoor sports games
隨著我國教育思想的更新,教育界和社會開始注重幼兒的實際操作能力,人們也逐漸開始重視,以前被視為副學科的幼兒園戶外運動游戲課,有效的幼兒園戶外運動游戲課,既能夠鍛煉幼兒的動手能力,也能夠在實踐過程中,培養幼兒對于科學知識的認識。在進行幼兒園教育的過程中,幼兒的主要職責是在游戲過程中學會基礎性知識,完成初步的大腦智力開發以及身體機能等方面的開發。這一階段的兒童,由于生理和心理發展不健全導致在進行幼兒園教育的過程中,教師和學校需要通過相關性道具和材料幫助幼兒完成有效的自我認知以及良好的習慣的養成。游戲是幼兒行為習慣養成的重要的介質,對于幼兒來說質量較高的游戲對幼兒的有效意義較強,相應的質量較低的游戲對于大班的幼兒來說缺乏相關價值的展現。通常來說,在游戲過程中使用低結構材料的會導致幼兒的思考更加具有多變性和主動性,這是由于低成本的繩子、紙盒等具有較少的局限性,兒童在利用紙盒、繩子等進行游戲的過程中,更能夠充分的發揮想象力。
1.幼兒園戶外運動游戲現狀
雖然現代社會和教育界,都對于幼兒園戶外運動游戲抱以一定的重視程度。但是,部分地區因為沒有及時的轉變傳統的教學觀念,或者條件受限。許多幼兒園的戶外運動游戲,開展的并不是很順利。首先,最大的問題就是幼兒園戶外運動游戲的實驗設備和資源不足,部分幼兒園或者邊疆的幼兒園,因為地區經濟條件受限,或者該地區難以支出足夠的資金,來實現這些設備的購入,導致學校的戶外運動游戲設備數量不足,導致幼兒無法進行實驗。只能在課堂上,老師進行理論知識的講授,不僅打擊了幼兒學習科學知識的興趣,也導致了幼兒的科學知識能力僅限于理論,沒有應有的實際操作能力,對于身邊的資源沒有充分開發,也導致了實驗資源的不足;其次,部分教師教育觀念沒有及時轉變,中國應試教育的教育方式和教育觀念由來已久,現在雖然已經有了很大的改良,但是,部分地區仍然會以考試分數,作為幼兒是否優秀的評判,而幼兒園戶外運動游戲作為一門實際操作的,在幼兒的卷面分數上并不能得到很好的體現,在這種情況下,部分觀念陳舊的教師就會輕視幼兒園戶外運動游戲的開展,在這種情況下,教師忽略了幼兒學習科學知識的需要,以及進行戶外運動游戲操作的興趣,導致幼兒在戶外運動游戲方面意識薄弱,實際操作能力和思維能力也不能得到很好的培養。
2.根據需要進行材料的供給
(1)材料的數量
在進行幼兒園兒童大班的游戲活動時,由于其具有較為成熟的游戲經驗,在進行游戲活動的開展過程中,教師對于結構材料的投放必須是符合其場所結構的。紙殼、木板、繩子作為游戲活動中最為常見的游戲材料,由于其價格較為低廉,用處較為廣泛,在幼兒大班的活動開展過程中,教師可利用該類物資引導幼兒進行全方位的活動教學。值得注意的是,在該環節進行過程中為了充分保證每個幼兒都能夠開展有效的戶外活動,在進行材料的準備過程中,需要按照幼兒數量進行應用的材料的準備,以保證在教學活動中每個幼兒都具有有價值的材料進行游戲。同時,由于幼兒園大班的幼兒年齡大都在5到6歲之間,在進行材料的準備過程中需要充分注意材料的安全屬性,在游戲活動開展過程中,教師需要對幼兒進行實時的游戲內容的指導、同時進行幼兒游戲活動的有效監測,從而讓幼兒在游戲活動中完成有效的自我創新以及自我思維的有效建設。
(2)材料均衡
根據上文可知,幼兒園大班的兒童大都在5至6歲之間,這一年齡階段的幼兒,由于生理和心理都處在一個發展階段,自主能力較弱。在進行游戲建設以及材料準備的過程中需要充分對幼兒的均衡性做出調整。在進行游戲建設的過程中,由于部分幼兒園大班的幼兒,生理發展尚處于不健全階段,在進行游戲活動的創設過程中,需要對該類兒童的游戲需求進行充分的滿足。同時,在材料的構建過程中,由于該類兒童對于跑、跳類游戲的需求較少,因此材料應該以靜態材料為主,例如,報紙、紙箱等動手要求較強的游戲。與此同時,還有一部分兒童屬于生理機能發展較好的部分,這一部分的幼兒在進行游戲活動的過程中對于跑、跳類運動要求較高的游戲的需求較大,教師在進行游戲的設置過程中,需要進行相關性游戲的設置,同時,在進行材料的準備過程中也需要進行相關性結構材料的準備,例如,水瓶、輪胎、繩子、木樁等。幼兒園階段的兒童雖然年齡較小,但是已經具備基本的自我認知能力,教師在進行游戲的設置、室外場景的選擇以及結構材料的準備過程中,必須要注意均衡性搭配。在這一階段中,所謂的均衡性主要包括結構材料動靜結合的均衡性、幼兒需求的均衡性、以及根據室外場景進行結構材料的準備過程中高結構材料與低結構材料的搭配的均衡性。
3.結合兒童需求,完成游戲設置
(1)引導思維建設
根據社會學理論來說這一階段的兒童在完成一件事物的過程中,并不存在較為復雜的目的,其完成該事件的主要原因是兒童在該事件完成的過程中尋求到了快樂,事件的完成雖然具有主動性但是缺乏有效的目的性。因此,在幼兒園活動開展的過程中,教師需要通過游戲活動的建設來幫助兒童完成充分的探索,并在探索過程中完成自我思維的建設。在游戲活動設置的過程中,教師首先要根據幼兒的年齡階段和喜好特征來進行游戲的建設以及完成低結構材料的準備,在完成材料的設置以后,教師的引導方式可以從問題的設置入手,例如,“今天老師為大家準備了很多玩具,有誰可以說一說都有哪些玩具?那么這些玩具分別可以干什么呢?哪位同學可以為我們進行演示?”通過問問題的方式首先讓幼兒主動的參與到活動中來,并讓幼兒根據自身的認知來完成活動的設置。教師通過語言引導可以帶動幼兒開展自我創新的游戲活動,更能夠激發幼兒進行多方位的想象,對幼兒來說,低結構材料是大都是生活中較為常見的物品,幼兒在利用過程中既可以完成對生活常識的重新的復習,更可以完成新的技能的探索。
(2)尊重差異
差異性是人類乃至整個生物界都存在的不可避免的性質,在幼兒園教學過程中,教師必須要對差異性進行尊重。在進行游戲活動中,教師可以根據游戲活動的具體環節對幼兒進行具體的提問,當然,由于道具材料以及個人思維的差異性,在進行提問的過程中,教師對于每個幼兒的答案首先需要持積極回應的狀態,其次對個別幼兒的具體答案進行提問,保證每個幼兒的回答都與教師所提問題具有關聯性,避免內容相悖性質的發生。例如,教師在進行游戲活動的過程中,幼兒提問道:“洗衣服的過程需要利用哪些道具?!苯處煖蕚涞慕Y構性材料有搓衣板、繩子、架子、夾子、以及木棍等。根據教師的提問,幼兒選擇不同的物體來進行教師提出問題的回答,并進行相應的解釋說明,例如,繩子是用來晾衣服的,搓衣板是用來搓衣服的,木棍可以用來捶打衣服等等。通過道具的選擇,可以讓幼兒完成充分的自我思考,進而增強游戲的體驗感。
4.及時調整材料
(1)引發獨立思考
對于幼兒園大班的兒童來說,他們作為幼兒園最大的孩子,經歷了充分的游戲過程的引導,已經具備較為基礎的個人意識。自主性和自我意識已經得到有效的提升,因此,在進行室外活動的過程中,需要給予幼兒一定程度的自由,例如,讓幼兒自主的選擇課堂游戲活動中所需要應用的游戲道具。當然,在這一過程中教師需要對幼兒進行有效性引導,例如,告訴幼兒今天需要進行的游戲活動的名稱、性質、活動內容等,而后讓幼兒根據個人的自我認知來完成游戲道具的初步的準備。
(2)引發團隊協作
幼兒園大班的兒童在經歷了長達兩年的幼兒教育的過程中,對于自我已經有了一個較為充分的認知,在這一階段的學習過程中,除了要進一步幫助兒童通過游戲活動完成自我認知以外還需要就兒童相互之間的交往、合作等內容進行進一步的建設。教師在進行游戲的設置過程中,當幼兒完成了第一階段的個人意識的充分展示以后,教師可以提出團結合作性質的游戲,來幫助兒童完成合作意識的培養,例如,在第一環節中分別由15個幼兒拿了水桶,又有15個幼兒拿了水瓢,現在每個幼兒都需要完成灌溉小樹苗的活動,且水只能流入水桶中,水瓢只能通過水桶獲得水,小樹苗只能通過水瓢進行澆灌,通過以上約定,教師引導30位同學分別進行兩兩組合,進而完成對小樹苗的灌溉。在這一過程中,幼兒需要認識到的是,通過自身的能力無法完成對小樹苗的灌溉,只有團結協作才能達到目的,進而完成對團結協作重要性的認知。
(3)挑戰性培養
這一階段的兒童,對于世界的認知具有不全面性,因此好奇心、求知欲較高,因此對于具有挑戰性的事物的嘗試性較高。在進行戶外游戲的設置過程中可以將低結構材料與高結構材料進行有效的結合,讓幼兒在不同結構材料帶領下,完成新型的體驗。例如,在進行有效設置的過程中,教師可以利用高結構材料積木、智能玩具等以及低結構材料木樁、繩子、紙箱等搭建障礙路徑,并要求幼兒們通過自身努力解決路途中的障礙,完成挑戰。通過對障礙活動的挑戰,幼兒可以達到有效的挑戰性培養的目的。
5.結語
在大班教育過程中,高低質量的游戲的定義主要是根據兒童游戲材料的水準的高低來決定的。教師在進行游戲活動的設置過程中,需要按照兒童的天性和發展狀態來安排具體的結構材料的應用,進而幫助幼兒建立自主觀念、合作觀念以及挑戰性的培養。
參考文獻
[1]陳晶晶.低結構材料在幼兒園戶外游戲中的運用與幼兒品格提升[J].家長,2019(003):97-98
[2]李杭.淺析低結構材料在戶外體育自主游戲中的運用與指導——以小班戶外自主游戲“卷簾”為例[J].讀寫算,2018(030):42
[3]錢正麗.玩轉低結構材料,促幼兒體能發展——淺談低結構材料在小班體育游戲中的運用[J].散文百家(新語文活頁),2017(2)
[4]黃俊.幼兒園大班區域活動中低結構材料的投放策略[C].2019年南國博覽學術研討會論文集(三),2019
[5]劉蕓蕓.淺析幼兒園大班區域活動中低結構材料的投放[J].中國農村教育,2019(021):133-134
[6]許嘉琪.大班幼兒運用低結構材料進行游戲的指導與評價[J].新課程(教研版),2017(007):56,58